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熙凤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一位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包含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王熙凤形象描写的翻译就要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目的语读者眼中,让目的语读者了解、熟悉这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女性。此篇文章以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看王熙凤形象描写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功能对等在王熙凤人物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鹃  贾德江 《科教文汇》2009,(6):251-251
王熙凤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一位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包含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王熙凤形象描写的翻译就要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目的语读者眼中,让目的语读者了解、熟悉这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女性。此篇文章以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看王熙凤形象描写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贾启明 《华夏星火》2013,(12):80-80
在MBA铺天盖地的今天,传统经典《红楼梦》也引起管理界的重视。例如,中国家电行业的领袖人物倪润峰就特别欣赏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同时也指出王熙凤存有权威性不足的弱点。事实上,曾芹在《红楼梦》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权威:一是贪婪集权型,主要以王熙凤为代表;二是创新分权型,主要以贾探春、薛宝钗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王玉玲 《科教文汇》2010,(32):66-67
中国的所谓文明史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是男人奴役女人、扼杀女性合理需求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少有敢于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的女性,多的是活在男人背影里悄无声息的女人.王熙凤是文学作品中少有的具有初步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本文试从分析作者的人物定位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入手,探讨王熙凤的女性意识及形成原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13,(19):45-45
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入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  相似文献   

6.
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 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 有人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  相似文献   

7.
王熙凤的独生女儿原名大姐儿,后因王熙凤一门远族亲戚刘姥姥给予改名,才叫"巧姐". 由于巧姐是贾府有权势人物王熙凤的独生女儿,她的病使贾府上下众人都很关心.贾政问王夫人"巧姐儿怎么了?"王夫人道:"怕是惊风的光景.""不甚利害呀!"王夫人道:"看病是惊风的来头,只还没搐出来呢."  相似文献   

8.
林海燕 《科教文汇》2012,(35):76-77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描绘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性格最鲜明的首推王熙凤.作者对王熙凤性格的刻画,主要得力于她的语言.曹雪芹对王熙凤语言苦心孤诣地进行创造,充分表现了她的性格特征,形成了王熙凤语言上的一些特色.她聪明俊俏、才干独特;她狡猾泼辣、独断专行;她贪权好利、争强逞能同时她又深通权术、娴于机变.王熙凤的语言更是随机而出、自然天成,她的性格之所以如此鲜明突出,一多半得力于对她性格化语言的创造.她的语言中,独有的那种俗语、俚语、歇后语,形成了她独特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王蕊娜 《科教文汇》2012,(29):136-136,137
本文以王熙凤在第十六回合中的语言为分析蓝本,比较《红楼梦》两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处理王熙凤语言中的以四字格为基础的俗语翻译的异同,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分析两译本的优劣,探讨汉语四字格英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每当认识一个人,我们都会首先判断他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因为内外向这个指标,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并且可以明确地把人群一分为二,方便我们寻找同类。但是内向和外向,哪一个才是好方向呢?内外向与内外倾如果问你,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和林黛玉哪一个外向,哪一个内向,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王熙凤外向,林黛玉内向。因为在我们的经验里,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11.
凡鸟偏从未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休,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红楼梦>判词对王熙凤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马瑞芳 《知识窗》2010,(7):44-45
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托梦,对如何保住贾氏宗族的最后底线提出了了不起的建议。这,都来自曹雪芹家族血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婆,却在宁国府这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大放光芒,这叫"时势造英雄". 这时的时势,是声名赫赫的宁国府遭遇丧事,贾珍想办得轰轰烈烈、体面奢华,偏偏尤氏撂挑子.  相似文献   

14.
岳喜祥 《科教文汇》2010,(13):63-64
本文从宝黛爱情、王熙凤人物性格发展史、贾府的丧事三个方面谈了《红楼梦》的线索,充分论证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宝黛爱情、王熙凤人物性格发展史、贾府的丧事三个方面谈了《红楼梦》的线索,充分论证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性格、社会地位、时代背景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以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这几个文学史上典型的人物形象为例从三个方面浅谈小说中肖像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嗓音的质量在人类社会交往的成功中有举足轻重的效果,《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知道是王熙凤来了。可见嗓音的美常常是闻声如见人。但是人的嗓音常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次变声期后被固定下来的,如果在变声期保养得不好,将会使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物出场的描述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现,这中间,对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出场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贾政、贾赦的未出场的出场进行论述,贾政、贾赦这两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恰恰以另外一种形式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胡金辉 《科教文汇》2010,(10):68-68,9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物出场的描述已经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现,这中间,对主要人物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的出场研究已经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贾政、贾赦的"未出场的出场"进行论述,贾政、贾赦这两个一直没有出场的人恰恰以另外一种形式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20.
文学典型总是给人一种蕴藉含蓄,挖掘不尽的艺术诱惑力,让你反复玩味,百读不厌,这就是文学典型的蕴藉性。蕴藉性是使文学典型富于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首先表现为人物内涵的丰富性,其次表现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所以,蕴藉性使文学典型表现为以一种充分明确的个性特征为主导的多样性相统一的性格。本文试以王熙凤为例,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蕴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