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人文特征与循证医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碧芳  刘建平 《中医杂志》2007,48(4):314-316
从中医学理论的形态结构、思维模式、整体观念及治疗思想探讨中医学的人文特征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应用研究人文特征的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循证医学定性研究方法对中医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阐述生命质量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选择能够体现中医自身治疗特色与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使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的人文特征表现在:1.中医理论超越形态结构,不能靠实证方法得出。2.强调整体观念,天人合一。3.思维模式主张万物类比,重视直觉体悟。4.治疗思想要求调和平衡。用现代科学、循证医学方法研究中医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其关键环节是建立中医干预措施有效性的科学假说和应用科学方法的检验假说。把握中医理论和治疗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建立科学假说的前提,由辨证论治得出的疗效是以临床“证候”识别准确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4.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即为循证检验医学。循证检验医学主要实施策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寻求实验室或文献中有价值的证据,进行实验或方法学的评价,并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实践;目的在于提供尽可能准确的检验结果以协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并对检验技术进行仔细推敲、评估。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是一门新兴临床学科.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循证医学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临床医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将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到检验医学中就称循证检验医学。  相似文献   

6.
循证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则意味着严格、谨慎、准确地运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来确定对患者的治疗.其核心是提示在医学实践中不能单凭临床经验或过时的或不够完善的理论知识处理问题,而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依据办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蒙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与“循证医学”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两者的异同点,主张学习循证医学的原理、思路和方法,把传统蒙医学临床思维模式向循证医学转变,以提高蒙医辨证论治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诞生30年后,下一代循证医学的概念被提出和系统总结。下一代循证医学应用于广泛的主题,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兼顾了个体化的诊疗,更具包容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性,使医学研究更加高效,缩短了研究周期。中医药研究领域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多疗程随证加减、个体化诊疗的实践场景和数据特征,与下一代循证医学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下一代循证医学时代的循证中医药策略是:仍要尽可能的设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临床数据特征和因果推断法则进行良好的设计,并基于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标准(GRADE)的证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综合的证据质量等级评价,倡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率的开展中医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真实世界研究。多学科融合、方法学创新和坚定不移实践循证医学,是实现循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门新兴学科,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个人的优良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最佳的临床证据的完善结合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用.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是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应该借鉴、学习并实践循证医学对文献分类、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和中医的国际化.循证医学将是临床实践和决策不可替代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努力实践循证检验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MB)是近年来国内外倡导的新医学模式,其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兴起,为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检验医学属于诊断实验,将循证医学引入检验医学,成为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循证医学(EBM)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临床新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临床疾病的诊疗方法应该遵循充分的科学依据,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提供证据和应用证据是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循证医学的出现给中、西医的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循证医学(EBM)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发展的主流。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本质的区别。但做为医学科学,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与EBM有许多相通之处。循证医学的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启示,应借鉴EBM的策略和方法学,加快中医药学前进的步伐。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EBM的发展,使医学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作为新生事物,一经引入到中医学,便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批中医界人士“欢呼雀跃”,将“循证医学”和中医学作了较多联系,以此来说明中医“循证”思想自古有之。有文献指出,中医学和循证医学有较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重视证据,都以人为本,都重视整体观。一时间,“循证医学”一词便“炒”得满城风雨。教授、学者,了解“循证医学”的,不了解的,每谈中医研究,必讲“EBM”,似乎它成了一种时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结果,循证医学便被某些学者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划起了等号,似乎辨证论治本身就是循证。事实上,中医的辨证论治和循证医学完全是两码事,两者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辨证施治与循证医学——循证医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作为中医辨治施治的大背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超前的理论水平。循证医学重视实验的评价,辨证施治和循证医学的完美结合,必将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天人相应和精气神”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技术。辨证施治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医深厚复杂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使其在临床医疗中经历五千年而长盛不衰。中医理论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必将推动中医现代化向前发展。中西医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相同的患者群体;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体,重视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一定能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体系做出贡献,并能为临床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灿烂的古代精神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交相互映,折射出中医药的伟大,辨证施治集医学与药学于一体,诊疗互根;维持生命的和谐,中医大师可与一代大儒媲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置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医辨证论是古代精神文化和现代物质文明的化身和健康的守护天使。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 (EBM )已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医学发展的主流。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本质的区别。但做为医学科学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它与EBM有许多相通之处。循证医学的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启示。应借鉴EBM的策略和方法学 ,加快中医药学前进的步伐。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EBM的发展 ,使医学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与药学服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又称有据医学、求证医学、实证医学 ,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其核心思想是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 (资料 ) ,对个体患者医疗作出决策。EBM是由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Sacktt创始 ,于 1992年正式命名。临床药师的一切活动目的 ,都是为了服务于患者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药师欲做好药学服务 (pharmaceuticalcare) ,应同医师一样 ,也应该把工作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基础上。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以实际…  相似文献   

18.
“大医”一词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指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医生。在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医生,其行为表现了儒家仁爱思想的崇高精神;中医学被称为“仁学”,医生被称做“仁医”。以史为鉴,当代医学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人格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要着重人文情怀与职业操守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领域循证医学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为中医药带来了机遇,但是,还存在着中医诊断技术难以掌握,缺少适合于中医本身的临床研究技术及最佳证据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界对循证医学认识的不足等问题。建议发展中医诊断之客观化指标,开展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医药研究,广泛开展循证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循证医学 1.1循证医学的提出 1984年,以Sactett DL为首的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工作小组出版阅读指导(Reading Guides),指导临床医生如何阅读医学文献,保持知识更新,评价有关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帮助临床医师得到有用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形成了循证医学的雉形.以后,随着美英等科学家的介入,使循证医学的概念更加系统,并向全世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