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珠海市区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珠海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格测量方法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珠海市区2004年3 240名中小学生的营养情况。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6.64%,较低体重率为41.39%,超重率为5.25%,肥胖率为11.39%;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小学生肥胖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结论珠海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中小学生营养问题,采取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钰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33-735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及“6~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对贵州省2010年20 412名7~18岁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总的营养不良率为33.69%,超重率为5.21%,肥胖率为2.33%.营养不良率男生高于女生(x2=18.87,P<0.01),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x2=1 105.54,P<0.01),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营养过剩率男生高于女生,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峡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西峡县城区和乡镇的中小学6所,共10139名学生。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检测细则》中规定的仪器、检测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评价。结果2006年西峡县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5%,较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3.23%、5.88%、10.06%;营养不良率、较低体重率和超重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中小学生无显著性差异;营养不良率、较低体重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肥胖率、超重率男女无明显差异;城区学生的肥胖率、超重率显著高于乡镇,乡镇学生的较低体重率明显高于城区;营养不良率城乡无差异。结论西峡县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建议对对中小学生实施营养教育,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盐城市2003年城乡中小学生7520名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超重率为12.9%,肥胖率为8.4%;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小学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超重率高于城市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牢高于男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盐城市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严重、应制定防治方案,采取相直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建湖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软件对2008-2010年全县232 994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4.49%,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74%和14.04%;营养不良率逐年下降,营养过剩率明显上升;身高与体重上等率和下等率,营养不良率和营养过剩率均是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结论建湖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及时纠正肥胖与超重是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丽江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 对监测点校5128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3.32%,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其中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4.90%,小学生为17.70%;男生营养不良率为12.86%,女生为32.95%。超重与肥胖率为7.35%,其中中学生为8.21%,小学生为6.65%;男生为6.34%,女生为8.87%。经统计学处理,中学生与小学生营养不良率,男生与女生营养不良率,中学生与小学生超重肥胖率,男生与女生超重肥胖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丽江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率低于全国和云南省的平均水平,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全国和云南省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汕头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6年汕头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6年学生营养不良率平均为34.50%,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占81.0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超重率和肥胖率平均为6.85%和6.20%,呈逐年上升趋势。男生营养不良率显著低于女生(P<0.005);超重及肥胖率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P<0.005)。学生营养不良率高峰出现在高中阶段,而超重及肥胖率高峰出现在小学高年级。营养不良率总体趋势为高中>初中>小学(P<0.005),而超重及肥胖率总体趋势为小学>初中>高中(P<0.005)。结论汕头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学校、家庭健康教育,积极防治营养不良、肥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沈阳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89-2009年沈阳市城乡各1个区的7~18岁中小学生进行5次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方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1989-2009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介于18.56%~25.71%之间,以轻度为主;而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介于4.90%~11.71%和2.75%~18.83%之间,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而超重肥胖率低于男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农村;营养不良率总体趋势为初中、高中高于小学,而肥胖率总体趋势为小学高于初中、高中。结论沈阳市中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城市女生的营养不良应成为防治重点,小学生肥胖应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9.
了解江西省贫困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学生营养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江西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生14 975名进行身高与体重测量,并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2012年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4%,超重率为4.0%,肥胖率为1.4%.男生营养不良率(35.2%)高于女生(31.4%),中学生营养不良率(36.2%)高于小学生(3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问题严峻.应加强学校营养及学生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并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相似文献   

10.
韦荣耀  黄秀峰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70-1371
目的了解百色市壮族幼儿的营养现状,为少数民族幼儿的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身高标准体重值对百色市3~6岁439名壮族幼儿存在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壮族幼儿营养不良率为13.44%,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56%和0.68%;壮族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女童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童(P<0.05)。结论百色市壮族幼儿存在的营养问题以营养不良为主,营养状况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11.
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建始县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防治学生营养不正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2年建始县7~18岁学生7926名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64%.营养过剩率为13.17%(其中超重率为8.29%,肥胖率为4.88%)。营养不良率显低于1995年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水平,而肥胖率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女生显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肥胖率男生显高于女生.中学生低于小学生结论建始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问题并存.青春期营养干预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武隆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武隆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要求对武隆县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共调查41097名中小学生,较低体重率为32.72%,营养不良率为1.59%,超重率为6.73%,肥胖率为6.05%;低体重及营养不良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乡村,肥胖及超重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乡村。结论武隆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确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许昌市城区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许昌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许昌市城区2004年城市和郊区中小学22560名学生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3.3%,超重率为12. 9%,肥胖率为8.4%;各年龄组学生营养不良率差异有显著性;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小学生; 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超重率高于城市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结论许昌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严重。应制定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丹阳市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红芬  应洪琰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25-1026
目的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丹阳市城乡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对7~18岁27 33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以《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6.76%,6.40%和5.21%。营养不良女生所占比例较高,城区明显高于乡镇;超重肥胖男生所占比例较高,城区高于乡镇。结论营养不良防治重点在城区中学女生,超重肥胖防治重点在城区小学男生。  相似文献   

15.
了解武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指导和改善学校营养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武汉市武昌、汉阳、汉口各抽取高中、初中和小学1所,对抽取学校全体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2001-2010年间在校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武汉市中小学生10 a间中度营养不良检出率为0.77%,轻度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34%;超重检出率为5.66%,肥胖检出率为11.85%.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中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x2 值分别为113.05,117.12,P<0.05);肥胖检出率高中生显著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x2 值分别为27.10,25.08,P<0.05);10 a间男、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有所升高,且女生升高的幅度高于男生.结论 2001-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检出率降低,但营养过剩问题趋于严重.应将超重和肥胖的防治作为武汉市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南汇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南汇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指导和改善南汇区学校营养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汇区中小学校各3所,对所抽学校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2005年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1年;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而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中学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而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中学生;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结论南汇区中小学生营养失衡问题明显增加,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金昌市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1年9~10月在全市选择有代表性的15所学校的8 319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金昌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2.74%,略高于全国1993年平均水平(20%);中学生的营养不良率(27.75%)高于小学生(20.07%)(P<0.005),女生的营养不良率(26.97%)高于男生(19.27%)(P<0.005);城市的营养不良率(26.66%)高于农村(19.08%)(P<0.005)。超重率3.56%,肥胖率1.71%,超重率、肥胖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结论 学校与家长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营养素及合理膳食对其身体发育与学习效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素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建平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学生健康体检技术规范》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体重标准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学生13 784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05%,超重检出率为7.0%,肥胖检测率为3.18%;男、女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4%、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3.30,P〈0.01);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不良率:中学生最高,小学生最低;三个学习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9,P〈0.01);超重、肥胖在不同学习阶段均有差异(超重χ2=57.35,P〈0.01;肥胖χ2=34.49,P〈0.01)。结论建平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并存,应针对不同营养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营养情况,为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12所监测点校(包括小学5所,中学5所,职业中学2所)10661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收集营养状况资料。体重低于1985年全国体质调研确定的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的90%为判定为营养不良。依据《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12所点校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7.70%,超重患病率为12.48%,肥胖患病率为21.27%。女生营养不良患病率高于男生,男生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患病率随年级上升而增高。与2006年12所监测点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超重率有所下降,但肥胖率明显上升。结论朝阳区12所学校的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的患病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与性别和年级有关,今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阜阳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方法以中国7~2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对辖区内的2 540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2.44%,肥胖率为4.80%,超重率4.21%;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超重=12.87,P0.01;χ2肥胖=10.19,P0.01);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并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合理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