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这次工作会议的第一组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天文、电子、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基础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的一些专业,共有十余位代表参加。这其中既有参加过多年名词工作的老专家,也有刚参加和准备开展这项工作的中年同志。组中各专业名词审定工作的进展不一致,如天文学名词已审定公布;物理学名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得出部分成果;化学已通过了命名原则,准备先搞一些基本名词;其它有些学科已开展工作,有些正在积极准备进行开展,当然有些学科也碰到一定的困难。在会议的开幕式上,大家听到了关于国务院批复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请示公布天文学名词的报告,都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文件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视,特别在文件中强调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另外,在讨论中,同志们也深深感到自己工作担子很重,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广泛征求和吸收群众意见。因为公布以后一定要为群众所乐于使用,这样才不失其权威性,而自然就有约束力。(二)关于这次所发“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讨论稿,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下列意见:1.本稿总的说来,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质量较高。特别是总则第一条,提出:“审定名词术语的任务是给各专业的科学概念确定规范的中文术语,以统一我们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这种提法,既不提以中文为主寻觅相应的英文词,也不提以英文为主译成相应的中文,而是根据科学概念来确定规范的中文词,是比较科学、严格,打破过去以偏盖全的片面理解。2.关于规范化的定义,我们认为可理解为订名原则中所提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三者,再补充一条:“符合汉语特点”。所谓科学性,即指严格、准确。所谓系统性,即指派生的复合语、同类性质术语按统一规律定名。所谓简明通俗性,即不用生僻古字,约定俗成,使之易懂、易记、使用方便。至于“符合汉语特点”,则指一些词组,必须符合汉语名词组成的特点。3.关于协调一致的问题。在原稿2、3、4、中,我们认为应将协调一致改为“充分尊重国家发布的名词术语方面的标准”,因为本审定委员会为国务院批准成立,并授权审定,应具有比以往所订“标准”有更高的权威性,因此对已有标准只能充分尊重,而不能与之协调一致。至于和目前各出版社大量出版的各种辞书,包括大百科全书、当代中国丛书等,也只能做到尊重其在术语方面的工作。因为名词审定公布需要时间,既不能匆促从事压缩周期,也不能要求各种辞书在名词公布以后再出版。因此,以不提协调一致为宜。我们认为名词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做到完全发挥其作用,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的工作将是长期的,也是为子孙后代应用而着手的。(三)关于工作方法问题1.我们认为在组织上由各学会作为挂靠单位,由学会一位领导挂帅主持这项工作较为合宜。这样便于调动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各个专业学会开学术交流会时,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名词审定的讨论。2.分批定词、包干进行。如物理学名词分四批进行,即普通物理,统计及凝聚态物理,核及高能物理,原子、分子及激光物理。其中普通物理部分委托北师大提出初稿,因北师大主要是培训中学师资,需把这部分名词贯彻到中学教学中去,这样北师大有积极性。目前这部分已经三审定稿,即将公布。普通物理名词牵涉到所有技术学科,因此这部分名词的公布将大大有利于推动各技术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另外化学方面已通过命名基本原则,首先拟审定一批基本名词,然后再分别与化工、医药等部门联系审定有关名词。我们认为对其它学科来讲,分批审定以及包干单位进行,有利于多、快、好、省,且易见到成果,鼓舞信心,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3.关于经费问题。物理学名词审定继承了王竹溪先生老一辈三十年代留下来的传统,即每二周聚会一次,讨论一天,自备饮食。逐词议论,细致认真,很少花费公家款项。这种作风值得学习,但不能要求每个学科的名词审定都如此办理。看来,名词审定正如同搞标准化工作一样,同样是国家任务,受到国家重视,理应得到一定经费支援。当然从节约观点来看,可以尽量举行小型会议。若国家能将名词审定作为项目正式下达任务,这有利于吸收年青同志参加,工作成绩可作为升级提职的依据。4.关于交叉学科问题。按照目前学会划分,基础学科,技术学科本身以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特别体现在一些基本词中。因此基本词的审定,要注意广泛吸收意见,并走在专业词之前。为了提高征求意见的回收率,应有针对性地寄出征求意见稿。5.关于与港台联系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工作值得进行:一是通过信函与海外华人学者联系,或吸收其参加审定工作;二是参加海外举行的科技翻译讨论,广作宣传,打开联系渠道;三是在具有影响的,如普通物理学名词定稿前,邀请港台学者来大陆共同参加讨论。我们认为与港台联系宜及早抓紧进行,因为随着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晚则名词分歧越大,为将来的统一造成更大的困难。(四)另外两点小意见:1.在所公布的天文学名词的前言中,谈到希望各界使用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讨论修订。据此在封面上注明为“试用本”是否为将来修订再版打下基础,更为合适?2.建议在“天文学名词”一书中,将英汉索引部分单独抽印出版,以利广大从事天文学科研、教学、生产等有关技术人员得以较低价格购置使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第一组全体同志,对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都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成立这个组织很必要,很迫切。今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内,统筹安排,更加有计划、有步骤地、互相协调地开展工作,把名词审定工作进行得更快,做得更好。我们这个组关于两个《条例》的意见,昨天已经作了汇报,不重复了,现在只扼要地汇报今天上午在小组会上结合名词委员会的工作规划讨论本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情况。很多同志感到,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的名词工作基础比较好,在名词委员会成立之前酝酿得也比较细致。技术学科这个口袋很大,学科很多,牵涉到的部门也很多,有些问题需要提请名词委员会协调解决。所以今天上午分组上的发言,主要集中在技术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如何组织落实的问题。机械、电子、电机、化工、冶金、自动控制、兵工、力学、计算机等方面代表的发言,都反映了:大家都很重视名词审定工作,已经作出了不少成绩,分别出版了本学科名词词典,有的还有定义,几种文字对照。今后可在名词委员会的领导下,更加努力落实名词审定的任务(例如机械、电子等),但是同一学科名词往往在不同学会不同部门分头进行,互不联系,甚至彼此矛盾很大,例如粉末冶金,有三个学会都设有专业委员会;电子方面,除电子学会(挂靠电子工业部)、通讯学会(挂靠邮电部)外,航空、宇航、兵工等学会也都设有雷达、天线等专业委员会。地质选矿牵涉到六、七个部门。自动控制、自动化等学科,情况也是如此。同一学科同一内容的名词,几个学会几个部门分头审定,不仅工作重复,而且造成许多分歧,很难统一,因此,我们建议名词委员会办公室,通过了解、协商(不只同学会协商,还必须同学会挂靠单位协商),尽可能按学科归口,分别成立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这个工作可抓紧进行,尽快商定挂靠单位,至少确定一位负责人,一位专职秘书,并拨给必要的经费。这样,名词工作就可以在新的安排下有系统地开展起来。建议基础学科的名词尽快分期分批地审定公布。其他学科的名词尽量向基础学科靠,尽可能采用已公布的名词。先审定本学科最专用的基本名词,然后陆续审定较专门的名词,建议先抓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名词,这些名词正在分头提出,同一概念可能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叫法,时间一久,各自用惯了,积重难返,再来统一可就困难得多了。各门学科或各个学会先编出一些词典,例如英汉名词词典,可能是一个好办法,这种词典以后可以不断修订。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慎重确定推荐的名词,也会起统一的作用。也是继续征求意见的方式。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不宜重复,而一个学科的词典可以收常用的密切相关的其他几个学科的名词,不怕重复(读者希望这样做,用起来比较方便)。以上意见,是否恰当,请批评指正。最后祝名词委员会工作胜利开展,祝代表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我们第一组全体同志,对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都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成立这个组织很必要,很迫切。今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在整个自然科学体系内,统筹安排,更加有计划、有步骤地、互相协调地开展工作,把名词审定工作进行得更快,做得更好。我们这个组关于两个《条例》的意见,昨天已经作了汇报,不重复了,现在只扼要地汇报今天上午在小组会上结合名词委员会的工作规划讨论本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情况。很多同志感到,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的名词工作基础比较好,在名词委员会成立之前酝酿得也比较细致。技术学科这个口袋很大,学科很多,牵涉到的部门  相似文献   

4.
我们第二组共21位同志,包括从事化学、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医学、心理学、土壤、水产等工作的同志。下面我代表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的情况。我们第二组的同志一致认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很及时,很重要,因为名词审定工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建设,关系到今后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大家都很高兴,表示要为这一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讨论中大家发言都很踊跃,特别是对于组织条例草案和工作规划中健全组织机构部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一、关于总则,组织条例草案中说,委员会是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性机构,所以,开始讨论时,有少数同志对于“权威性机构”的提法提出异议,认为是否不要提权威性了,因为开幕式时严老说过,学术名词最好是约定俗成,所以不要强求统一。但是大多数同志仍然认为权威性机构的提法应当保留,因为我们国家这么大,名词术语不统一,科学工作就无法进行。关于强求统一的问题,大多数同志也认为,对于大家有争议的名词,可以进行充分讨论和酝酿,必要时先保留两种命名,或有倾向性地推荐某一个,实践一个时期再进行审定统一。二、因为我们组中有一位新疆来的维吾尔族同志,他提出少数民族问题,希望加进组织条例中去,少数民族语言的科学名词术语应该怎么办?应在总则中有所表示(我国有50多个少数民族,有文字的有10个),因为我们是全国委员会,这个问题应予考虑。三、组织条例草案中关于组织机构有一项规定,65岁以上的委员在两年后都转为顾问,对于这一条,大家意见比较大,认为科学机构不象行政机构,到60岁或65岁就一刀切,都退下来,年纪大的科学家只要身体允许,还应该继续工作,老科学家有丰富经验,退居二线后做这个工作可能时间还多一些,所以希望不要刚开始两年就换一批人,也不利于工作的继续。因此建议将这条删去,增加关于陆续吸收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参加委员会工作,使这项工作后继有人的条款。这很重要。四、草案关于组织形式条款中规定,中国科协下属各学会应成立本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现在中国科协已经有100多个学会了,如果成立100多个分委员会,委员会也不好领导,所以分委员会数目应该少一些,有些相近学科可以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分委员会,这样便于委员会领导,另外,对许多在各学科有重复交叉的术语的审定,也可以在一个分委员会中得到协调。例如在我们小组中,可以将化学、化工组成一个分委员会,生物科学、医学、农学、林学、心理学分别组成一个。土壤、生化就可以分别归入农学和生物科学分委员会中(也有将土壤、生化单独成立分委员会的意见),总之,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组建分委员会,比较有利于工作,这个意见请领导上考虑。五、现在我们组的各个学科有的已经成立了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如化学。其它学科也都已经出版了本学科的名词汇编或辞典,加上这几年全国范围内都在组织大百科全书的撰写,所以名词术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这是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修订、增补,这些工作是大量的、经常性的,是十分艰巨细致的工作。这就需要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都来参加,在分委员会领导下,在各学会学报编辑部,各专业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进行这一经常性的工作。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根据任务大小,每一分委员会最好有一至二名专职干部担任秘书,这样工作才容易落实,否则,工作就会落空。我们第二组的意见大致就是这样,谢谢。  相似文献   

5.
我代表第二组向大会汇报讨论情况。第二组是由生物方面各学科分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同志们组成的,到会代表共二十余人。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对如何贯彻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精神、努力做好名词审定工作,学科之间交叉名词术语的协调统一,以及今后工作开展的设想,向纵深、横向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工作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通过领导讲话,各分审定委员会交流情况,介绍经验体会,真正做到相互启发,对今后进一步做好名词审定统一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学习了国务院对“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认为两年来的辛勤工作为国家所承认,深受鼓舞。特别是批复中提到“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这使大家进一步感到名词审定工作的深远意义,为国家四化建设,为子孙后代和祖国统一,做了一件大好事,更增强了责任感,必须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例如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代表谈到,过去曾主动去找“医百”编辑部协助工作,开始他们对这项工作不理解,当看到国务院批复后,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协作搞好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大家对现阶段名词术语审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交换了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名词审定工作的组织安排问题:1.这项工作的部署主要是通过学会系统下达,而非由行政部门进行,且又完全是义务工作。有的人还要自己出钱制卡片,打印材料。对于老专家,他们积极热情,而不计较这些,但对一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来讲,做这项工作,费时不少,作出成绩却不能与提职、提薪挂钩。因此各分委员会的代表都提出,是否列入国家的软科学研究项目,这样就明正言顺,不会有人讲是“不务正业”,而且也有了经费来源。但这要经过努力,通过有关领导呼吁,使其受到社会的承认。2.名词审定委员会应挂靠在某个单位,而该单位的行政领导,又是这个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这样有利于工作开展。北京林业大学的新、老领导,是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和委员,而这个机构又挂靠在北京林业大学,在人力安排及财力、物力的资助上或多、或少比较方便一些。农学名词审定工作,因学会领导班子更替,使工作受到一定的干扰。3.分科委员会的委员,最好多数安排在北京工作的同志,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林学、医学、植物学等分科委员会都有这样的认识。这是为了工作进展有利,而不是说京外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不能干这个事。提出初稿,可以利用通讯方式与外地专家们联系,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几个学会反映,他们寄出的送审稿,一般可以回收60~70%,说明大家还是比较重视的。二、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来开展工作:在非正式渠道下达的任务,又无经费保障的条件下,各学科审定委员会想了不少办法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例如昆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都借助学会召开的学术年会的机会,加个套会来进行审查。又如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给各分科学会小组的同志通过其所在工作单位发去聘书,这样有了正式名义,单位就可以考虑安排作些名词审定工作。许多分委员会采取募捐化缘的办法来进行工作。但此非长久之计,往往因经费无源而贻误工作,本来正好进行此项工作的退休人员,因无处开销旅差费而罢休。三、名词术语的交叉协调问题:生物口各分委员会的名词交叉问题很多需要协调解决,同志们认为,基础学科与主科应先行一步,有利于各学科共同名词的协调,这样便于放在哪个学科最合适,就放在哪个学科。目前29个分科委员会的审定工作,齐头并进,当然主、客观条件不同,进度不一,就难于统一协调。生物学科各口特别是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各口不妨来个“三堂会审”,共商量、同切磋,还是有好处的。也有的同志提出,为了保持学科体系完整,不妨把某个共用词,分列于不同学科,而在后边加注来解释清楚,不知这样可否?还有同志认为各分科审定委员会,以收专用名词为主,不应过分强调系统性。必须保持完整系统的个别词,在副科必须保留时,须协调一致统一叫法。《天文学名词》中18表八星际分子一节,全是化学名词,这是人为造成的交叉,本应放在化学名词之中。四、关于“约定俗成”与科学性的关系问题:“约定俗成”是什么?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代表说,我们要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要从长远考虑,我们这一代也不过十几、二十年,不方便,也就不方便吧!而我们的后代要有几十年,上百年,如果不考虑科学性不从科学内涵来考虑,就会一代代贻误下去,应该慎重考虑。例如大熊猫(应为大猫熊)、气管炎(应为支气管炎)、心肌梗塞(应为心肌梗死)等等。五、关于建立科学名词术语的研究队伍问题。名词术语的研究工作,是一项软科学,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全国、各学科、各研究单位、各高等院校,应建立研究所、研究室、培养名词术语的一代新人,不能仅依靠老专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新陈代谢,要培养起一支名词术语的骨干队伍,这个任务是长久的,不是审定这一次就会一劳永逸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名词术语工作越来越要发展。所以现在要看得远些,要下本钱,下大气力,作好这项基础工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会有促进作用的。因此,要大力宣传,多方呼吁,建立起这项名词术语软科学研究队伍,已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要使国家有关领导重视这项工作的发展与当前工作的开展。再有关于已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应有英文书名。是否注上(试用)二字?正式公布的索引,应有总序号,是否还要有部首或四角号码索引?这会有利于港、澳地区和台湾及海外华语区人们的使用。这次《天文学名词》的出版,在卷首仅列出了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名单,恐怕非委员也付出了不少劳动。各委员会都有类似情况,按付出劳动而言,有的委员有名而未作工作,而做了大量工作的又非委员,今后正式公布时要考虑到这一点,不应埋没任何一个参与些项工作同志的功绩。故建议在委员会名单后或卷末列出委员之外付出辛勤劳动的有关人员名单。以上是我们组讨论的情况,为了表述的更清楚,请微生物学会的王大耜同志和细胞生物学会的周郑同志分别就经费与协调两方面问题作些补充。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印嘉佑整理)  相似文献   

6.
我现在代表第二组(生物、农林、医学等学科的代表)向大会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在听了钱三强主任、宋健主任和钱伟长教授的讲话之后,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名词审定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成绩,并且为今后名词审定工作指明了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特别是从各分委员会的经验交流中学习到了不少好的工作经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积极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使名词审定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朗化。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使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也日臻完善,有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八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1.收词原则收词原则是名词审定工作中遇到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目前关于选词的基本原则,如收入本学科的基本词,概念清楚的、相对稳定的新词,不收已淘汰的缺乏科学涵义的名词等。一方面由于原则本身所包含的概念不清,另一方面由于收词者本身对原则理解的不同,比较容易引起争议。对于复合词,一般地说,具有特定涵义的复合词可以做为学科的基本词。如“肝炎”一词,可以派生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词,其本身也具有特定的科学涵义。而一般性的复合词,形容词或修饰名词对主词仅起到一般性说明作用,而复合词本身没有特定科学涵义的一般不收。但介于两者之间的复合词,为数不少。例如“锯齿形叶片”、“革质叶片”,“木质叶片”,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但又不能独立地构成一个科学概念,因此对于这种词的收集应采取慎重态度,要进行全面考虑。又如植物学收词5000多条,其中真菌学近3000条,但由于收的大部分为加形容词的词,如“平伏的”、“钟状的”、“蹄形的”等等,经过删改减为400多条。所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加强各学科主任的权限,对本学科进行协调统一,慎重把关,提高词条的质量,既要要求选词全面系统,又要考虑各分支收词范围一致,基本平衡。对于新词的选词工作,也有较大的争议。选词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选收概念清楚的、相对稳定的新词。但在实际工作中,新词的出现常常是概念不清楚、词义不稳定的,对于这些词是否予以选收,值得商磋。新词的产生往往随着学科的发展,同时,学科的发展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科学迅速发展,新技术引进,新词不断涌现,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如果不加以统一,就会加剧这种混乱,不仅会造成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障碍,而且会影响科学的发展。如果只是保持一种消极的态度,静等学术界争论的结果,或者任其自然,审定工作只能被动地进行,而且相当一部分新词将不可能被收集,这样就会使审定工作难以做到最大程度地全面、系统,难以反映当代学科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审定工作的权威性。因此,一部分代表认为应大胆地收集新词,紧紧地追踪现代学科发展的主流,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新词的概念加以完善和修正。2.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名词问题目前有不少学科中的名词是以外国著名专家、学者人名命名的。如医学中的“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又称“何杰金病”),“艾迪生病(Addison disease)”“阿—斯反应(Arias-Stell reaction)”等等。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经常使用。有人提出在中国以外国人名命名意义不大,不能发挥汉语中望文生义特点,不能反映名词的涵义,也不便于记忆和教学科研工作。1955年国家曾明确规定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科技名词全部取消,但实际上,不少以外国人名命名的科技名词依然沿用,这主要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问题。一部分同志认为科技名词应全部借用,不需翻译,也即“拿来主义”,象日本语中的外来语一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另一部分同志认为应全部采用意译,这样有利于名词的统一,便于在教学和科研中应用,也符合汉语的习惯。而对于目前部分约定俗成的用语,在订名中可注明“又称”或“俗称”,相信经过长期的规范化,这样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名词会逐渐变少,不但不会造成新的混乱,而且会避免音译中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志认为鉴于目前我国科技名词使用中的混乱情况和约定俗成的情况,对已广泛为社会接受的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名词依然沿用,对新的科技名词则以意译命名,也即所谓的“新的用新办法,老的用老办法”。3.关于科技名词的准确订名问题目前许多科技名词的定名并不十分准确,难以确切地表达其全部科学涵义。如“试管婴儿”听起来很奥妙,让人以为试管里长出婴儿,而实际上是用人工的方法把人体的精子、卵子结合,把在试管中培养的受精卵植入母体,是体外受精,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名词加以代替,而且“试管婴儿”一词已广为社会所用,改起来有一定困难。“试管婴儿”的英文为TEST TUBE BABIES,在引进这一名词的时候,仅仅是简单的直译,而没有对该词的真实含意进行推敲,人为地造成了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所以,今后一方面要想办法,尽可能地修改或弥补这类不能准确表达概念内涵的名词;另一方面在引进外来词时,其中文译名一定要审慎从事。首先是要着眼于科学性,正确地表达原文的词意,不可望文生义,同时也要从各方面进行考虑,使之既简单、响亮,又反映科学内涵。4.关于学科交叉、协调统一问题同一科学涵义名词不同。这个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也是名词审定中的一大难点。都建议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权威性和约束力将受到影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化学中的“色谱”,生物学科中则称“层析”,但都是化学试验中的同一现象。又如生物学中的“原生质”,医学中则称之为“原浆”。主要原因其一是学科彼此独立发展,相互隔阂,自成体系;其二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同一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订名;其三是由于同一外国名词有不同的译名,也造成了一义多词的现象。为此,应逐步地采取措施。首先应建立术语数据库,以便于收集到这类词而进行协调,其次应经常开一些学科之间的协调会,相互交流情况,其三在名词发布前,对一些简单的或人为造成的混乱,应尽量加以统一。但又不能强求统一,否则会造成新的混乱。对一时不能统一的,可使用“又称”在公布中注明。5.关于对名词加定义性注释问题对名词加定义性注释无疑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定义不但要考虑其内涵,还要考虑其外延。有的同志认为对此应加以慎重地考虑,各学科审定的词条数以万计,如果全面铺开,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重复劳动,难以统一。鉴于目前经费少,人员不足的情况,还是先从小学科搞试点,然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全面开展此项工作。6.关于与港、澳、台交流的问题与使用汉语的地区和国家之间,建立比较经常的科技术语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海内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海外学者对此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代表们认为应逐步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海内外的交流。首先是信件方式,以通信的形式向海外专家、学者通报目前国内科技术语的新动向,并了解目前海外科技术语的情况,但这只是小范围的、私人形式的联系,并不能起到协调统一的目的。第二是请进来的方式,以名词审定委员会名义邀请海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参加名词审定会议,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第三是官方形式,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官方机构的名义与海外相应的学术组织联系,建立起经常性协调关系。第四是出版海外版(繁体本),扩大宣传。7.加强宣传,注意反馈意见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项通过少数人会议、审定、订名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审定后的名词必须要被社会接受,才能实现其工作意义。大家认为名词发布后,应向全国各大出版社、学校、报刊等赠送一些书,目的是让大家使用,然后根据社会反馈的意见在5、10、15年间重新审定修改。这样才能使名词审定工作日臻完善。8.经费问题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软科学,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研究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科学文化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对此,国家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为此项工作服务的各学会经费尚无来源,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极大困难。如果国家科委能将名词审定作为专门课题拨给专款,再交学会承担,经费问题、人员问题就可得到解决。以上是我们组讨论会所着重讨论的八个主要问题,不一定全面、正确,希望第二组代表同志提出宝贵的补充意见。(高素婷整理)  相似文献   

7.
8.
我代表第四组(技术科学组)向大会汇报这两天我组讨论的情况。我们组共包含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仪器仪表、石油、化工、煤炭、土木、建筑、机械、冶金、电工、水力、宇航等十多个技术学科以及从事国家标准、科技情报等方面工作的委员和代表共20余人,其中80%以上的委员和代表是本届的新委员、新代表。大家在学习了钱三强主任关于上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的报告,国家科委宋健主任、全国政协钱伟长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以及有关分委员会的经验介绍,普遍很受感动,深刻认识到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是一项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四化建设将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都深感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并对如何做好名词审定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现归纳为以下几点,汇报如下。一、诸应用技术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建议全国委员会及办公室:(1)对我国整个技术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制订一个较为全面的规划,明确规定哪几个学科先行,哪几个学科后行,哪些学科可以齐头并进,应有一个统筹安排,免得审定工作出现不应有的混乱;(2)为了便于各技术学科审定工作之间的协调,可否成立一个较为稳定的协调性机构,以便及时做好协调;(3)希望全国委员会能注意协助各分委员会充分依靠各有关行政领导部委及上级学会的帮助与支持;(4)希望全国审定委员会能针对技术学科的特点,在选词范围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以减轻由于相互交叉多所带来的繁重协调工作。二、鉴于审定工作日趋繁重,一致认为钱三强主任在1990-1993年审定工作计划要点中,关于“加强办公室工作”的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已开展审定工作的几个分委员会,普遍感谢近年来在各自的审定工作中办公室同志们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感到很有必要进一步充实办公室的人力、物力,不断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以适应和促进审定工作的发展。三、关于审定工作如何加强与港、澳、台联系问题。大家认为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方针是明确的。但在今后工作计划中,依然缺乏具体措施。为此,建议可否在港、澳地区专门设置一个“审委会的分支机构”,或争取能在港澳地区(或深圳地区)召开一次有港、澳学者参加的、有关名词审定的研讨会,以促进审定工作与港、澳、台之间的联系。四、关于名词审定的权威性问题。大家认为要树立权威,最根本的一点是,要靠我们扎扎实实的审定工作,要靠我们不断克服与解决审定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努力提高名词审定的质量,光靠国务院所赋予的权威性是不够的。我组同志愿与全体委员共勉。上述意见概括得不一定全面、正确,希望其它同志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9.
我们第二组共21位同志,包括从事化学、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医学、心理学、土壤、水产等工作的同志。下面我代表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的情况。我们第二组的同志一致认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很及时,很重要,因为名词审定工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建设,关系到今后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大家都很高兴,表示要为这一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讨论中大家发言都很踊跃,特别是对于组织条例草案和工作规划中健全组织机构部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代表我们组对大会圆满成功表示祝贺。我们这一组差不多都是搞语言研究的、搞编辑的、搞教学的,而不是术语学中所说的field specialist(各学科的专家),因此没有谈到成立分会以及经费等问题。这两天,我们认真地对两个条例进行了讨论,并且谈了一些一般性问题,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条例中应该明确写明建立术语数据库问题,以反映术语工作现代化的面貌。 2)关于建立少数民族术语分会问题:我们原则上同意,但要从长计议,因为那方面的问题也相当复杂,是自造还是借用;是借用汉语的,还是借用其他语言的,等等,需专门讨论。另外,还要跟民委等单位磋商。  相似文献   

11.
我代表第三组(地学、译名协调、交叉学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汇报讨论的主要意见:一、对于“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方面的意见:1.讨论稿中规定基本词是指“本专业分类框架中较基础的词”和“本专业的重要词”。有的同志认为这两种词之间差别不大,既然是“较基础的词”必然是“重要的词”,因而很难把这两种词区别开。有的同志提出:凡“重要词”应考虑加以注释或举例说明。2.大家觉得讨论稿中提出要“注意选收科学概念清楚的,相对稳定的新词,使审定工作能反映当代学科发展水平”的规定很有必要。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许多新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尽量早收入,尽量早反映,并且尽量又早又正确地加以订名,以免同一概念的新词在叫法上因人而异,造成使用上的混乱。3.对讨论稿中4.1条规定:“凡概念易混淆的、有争议的、新出现的以及具有我国特点的名词术语……”。在这条中,“具有我国特点的”这一定语是否改为“源出我国,并得到广泛承认的”更为适宜。4.大家同意2.4.条规定的“订名要遵从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的原则”。但是在科学性、系统性、简明通俗性三者发生矛盾时,大家认为首先要坚持的是科学性。如“心肌梗死”、“大猫熊”这两条名词既然符合科学的概念,我们就应坚持,不能因为病人怕听“死”字就不敢用“心肌梗死”;也不能因为现在大家都已习惯叫“大熊猫”,而错误地把它列入“猫”科。如果现在我们知道不妥都不改,那么今后又怎么能改得过来呢!二、关于学科交叉、协调方面的意见:1.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发生名词交叉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大家认为要想明确地判断谁是主科,谁是副科有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新生的学科犹如父母出生的儿女,我们很难说他们的儿女是仅属其父的,或仅属其母的。例如数学地质学、数量地理学、计算地球物理学、定量地震学,要想分清它们谁主谁副也是不好定的。2.一门学科的名词常与不少相关学科的名词发生交叉,因而建议各学科之间在收词时要很好地进行协调。希望各个学科加强与自己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否可在“发征求意见稿”阶段加强横向交流,除了把征求意见稿发给本专业的主要专家、学者、单位外,同时还要发给与本学科相关的名词分委员会征求意见。甚至必要时可建议由全国名词委员会组织相关学科的分委员会开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3.关于交叉名词的处理,大家认为凡属一级词条,应归主科收入,即对于那些既属这一学科,又属另一学科的名词,假如主要属于主科的就把它作为主科的一级词条,归主科收入。凡属二级词条,应归副科收入,即这些交叉名词假如主要属于其它学科(或副科)的,则称它为二级词条,应归其它学科(或副科)来定。三、关于其它方面的意见:1.“遥感”是否要单独成立分委员会,大家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目前很多学科都包含遥感技术的应用,如果现在又专门成立遥感分委员会,势必其收词范围会与现在相关学科所收的重复;也有的强调:遥感现在是一个二级学会,应当有自己独立的体系,还是单独成立分委员会更好。2.希望重视“航海技术”的订名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国际交通的问题。当今许多航海名词从国外引进,同一名词不同译法很多,这易于招致许多不必要的混乱,也不利于国际交往。3.海外华人学者对我国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很关注,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小。他们到我国讲学时,非常热心收集我国已出版的各种学科的词汇。有的回到台湾讲学,还采用了大陆同行的一些习惯术语叫法。4.建议加强今后公布的各学科名词的对外宣传和发行工作,以扩大这些书的影响,并打入国际书市。譬如可以在各学科名词的封面附有相应的英文译名,专门出版对外文本的序和前言可译成外文等。5.建议今后公布的各学科名词文本中增添汉文繁体字一栏,与现行简化字栏形成对照,以便世界上仍使用汉文繁体字的地区或国家参考。这样我们既为沟通情况,对外交流创造了便于使用的条件,又肯定了已在国内正式广泛使用的简化汉字的方向。不一定非要出版全是汉文繁体字的文本。6.建议全国名词委员会统一考虑各学科名词公布出版后,应当发送国际上哪些机构和单位的名单。7.公布名词,除了需要考虑规范化、制度化外,还需有法律化作保障,否则不利于实施。有的同志提出:报上公布了今后“格林威治”应改为“格林尼治”,但有的中学老师仍对学生讲:“不听报上公布的,要听教科书的。”8.应当解决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分委员会的经费问题。现在无经费,开展工作很困难。既然国家承认名词审定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名词术语的统一对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很重要,就应在经费上加以保证。现在体改后,如果名词工作不列入课题,就什么经费也没有。另外名词审定工作还应得到各个单位的承认,象提级、提职称等都应把这项工作考虑在内。否则会后继无人,甚至还会被说成“不务正业”。上述意见概括得不一定全面、正确,希望其它同志补充修正。(陈运泰 柳百琪整理)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代表第三组全体委员,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小组经过两次全组讨论,一致同意钱三强主任做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要点”的报告,对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开展,充满信心。我们这个组,是由地球科学、交叉性学科和译名协调等方面的代表组成,讨论与提出的问题,除与各组有共性者外,也还有其独特性问题,归纳几点做如下的汇报:一、加强港澳台及华语地区名词术语的交流华语地区,除港澳台外,还包括新加坡,使用汉字的还有日本、南朝鲜,加上海外华侨,外籍华裔,是一个众多的群体,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地区都是以汉字、汉语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的媒介,他们对汉语、汉字的眷恋,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代表了东方古老灿烂文化,自然也标志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象征。汉字的发生、发展与演化确也经历过悠久历史过程,是一种表意性的文字,具有形象、指事、会意、形声等特点;是从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化而来。最近从500多种汉字编码设计方案中,显示出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从矩阵系统来说具有两维空间。在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码中有着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但也应该说明,汉语、汉字有难认、难记、难写、难读的弱点,影响了国际上的文化、学术交流。我借这个机会还想顺便介绍一点全世界学华语的热潮,去年台湾《光华》杂志刊载了陈雅玲的文章《东风吹遍世界——全球学华语热》。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非华裔人口中,正在学中文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设有中文课程的国家共有60多个,其中巴黎第三大学的中文系共有1800名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系;联邦德国约有2000名大学生申请学习中文,日本大坂外语学院中文系的入学分数,超过了英文系;美国设有中文课的高中约有130所,大学则有486所,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系是全美最大的。夏威夷伊拉尼私立中学教师赵子仪说:“能念中文是一种荣誉”,中国现代化的魅力,仍在吸引着全球学汉语热潮不断高涨。汉字现代化研究所,北京晓园语文与文化科技研究所宣布:二十一世纪将是汉语、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我们委员会首先审定和统一以汉字为主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并出版繁体字本,无疑,对这些地区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占世界人口1/4的新中国来说,也是责无旁贷的。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组成部分。鉴于此,我们提出具体建议。1.希望委员会召开加强港澳台及华语地区自然科学名词交流与统一专题讨论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具体措施;2.利用国际性学术会议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允许的范围内,提倡专家相互接触,增进了解与交流;3.拨出一定数量的各类公布的名词,主动赠送,或由各分委员会提出名单统一赠送,扩大影响。二、关于审定名词的注释问题正像钱三强主任在“报告”中所述,术语的命名与审定,首先要从概念出发,只有明确概念才能准确地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区分事物的不同属性,而概念的全部特征,才是反映事物的内涵,名词术语的注释,就是用最精辟、简捷的文字表达出术语的内涵,显示出订名的科学性。我们主张凡审定过的术语,尽可能予以注释,由于许多术语概念模糊而不统一,像大陆架一词,有的从海洋地质学角度理解,有的从地貌学角度注释,也有的从国际海洋法考虑外交因素等,因此,就必须有个统一的概念。当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国际术语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都有概括性注释,苏联公布的各类名词也都附有注释,我国国标公布的术语也附有概念性注释,为此,我们认为尽可能加上注释,使公布的术语更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三、关于收入新词问题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向各自的纵深发展的同时,其特点是:从封闭向相互协作、渗透、交融;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分立走向全球,呈现出人类知识的深化、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杂交出有2600余种新兴学科,各门学科之间的交融而涌现出的新概念、新理论那就更多了。象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力学中的流变学,数学中的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生物学中的全息生物学,超循环理论,地球科学中的幔岩学,幔岩矿物学、地球表层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思想、新理论、新学科的涌现,必然就得有一批反映这些理论、概念的新词,因此说,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关键在于新词的命名与统一,使审定的词跟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脉膊,才能充分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现状,才能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正象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中所指,“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技术的命名,确定规范称谓和传播应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同时还指出:“对那些当前非常紧迫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定义,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作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鉴于此,我们建议委员会对各学科新词应集中力量专门搜集,每半年,或一年公布一次;在《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上开辟专栏,进行新词的探讨与公布;或建立专门小组,负责收集各学科新词,并予以准确命名(包括译成中文)。四.关于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比较重视交叉性学科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1987年建立了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协调组,进行了七个学科术语的收词,有的已形成初稿,它们是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未来学、管理科学、人才学、思维科学等。这次大会,在钱三强主任的报告中仍把交叉性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列入今后工作要点,我们深受鼓舞。我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之间的交叉和结合而产生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包括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在内的新生科学群。正像钱三强教授在《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一文中指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交叉地带,一贯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钱学森教授在《交叉学科:理论和研究展望》一文所指:“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学科”。显而易见,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从本体论上来说,都是探索物质及其运动规律为基础;在科学方法论上也是相似而相通的。但从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来说就有差异,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做过精辟的论证。交叉学科的概念开始于1925-1940年,进入八十年代有了飞速的发展。七十年代中末期,才引入中国学坛。通过近几年的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软科学系统,在发展科学技术战略部署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发展重要决策中,显出巨大的社会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像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上的赞誉。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也推动了这些交叉学科本身的发展与壮大,逐步构成了新兴的软科学系统,在我国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86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论及软科学的科学内涵时指出:“软科学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在当代,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任何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作为综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鉴别和判断,从而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作出科学的决策,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交叉科学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属于杂交诞生的新学科,诸如协同学(Synergetics),紊乱学(Chaos),决策论(Decision-theory),搜索论(Search),博奕论(game theory),创造学、技术美学、模糊学、人类工程学等,不胜枚举,这些反映新概念的新词都有订名的意义,也有新概念的审定的价值,这也正是委员会带实质性工作所在。从以上所述,交叉性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不仅为国家经济战略和科学技术战略的制定有现实意义,同时其本身也是一项高水平的学术性理论工作,理应得到重视与发展。五、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的翻译和统一我们组来自新疆的代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首先对“报告”中专门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工作纳入委员会的工作日程,表示感谢,他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他在系统介绍新疆语言文字以及科技术语翻译工作时,列举了委员会已公布的《天文学名词》,他们已转译成维文、哈萨克文等四种文字。最后他还提出两条具体建议1.希望把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最好列入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内;2.要求委员会下的各学科委员会都有一名新疆的代表,以便及时掌握每个学科术语审定的情况和进度,尽早组织力量,转译成新疆各族文字。他的发言,得到小组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集体本体论有两个核心概念:集体行动者与集体能动性。推理的进路和意向性的进路分别以随附和集体意向性为核心建构了不可还原的集体主体,形成了当下流行的集体本体论,为集体能否作为责任主体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然而,这两种进路的核心有所重合,且都存在细节解释的困境,例如语境设定问题和无穷倒推问题。集体本体论研究的未来方向在于从自下而上的进路转向规范进路和群体视角。  相似文献   

14.
对冠群和干群的概念沿革进行了回顾,认为应该遵从这两个术语的原始定义,对其释义的改变不利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水工业及水质科学与工程学科出现的原因和迫切性,同时分析了该学科内涵和外延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中国二十一世纪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