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川东北黄龙场气田飞仙关组台缘滩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沉积与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川东北黄龙场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利用地震剖面层拉平方法,恢复了黄龙场气田飞仙关期东高西低的沉积古地貌,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台地边缘、台缘斜坡及陆棚相带;根据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出4种不同的地震相类型,并且利用神经网络波形聚类技术,指出了不同地震相的平面分布;通过均方根振幅、波形及弧长等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处理,发现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具有强振幅、高频衰减、强相位异常等特征,揭示了鲕滩储层主要分布于东部的D4井-hl6井-hl9井一带;应用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指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低速异常明显,主要分布在距飞四底反射层0~60ms范围内;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追踪点集,雕刻了飞仙关组鲕粒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方法体系对四川盆地东北部鲕滩储层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钻探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鲕滩储层的沉积特征,利用模型正演方法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在岩性模型正演的地震记录中提取各类属性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孔渗性鲕粒滩,最大振幅异常偏大,地震剖面上、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内中强振幅的“亮点“反射是该区鲕滩储层存在的重要标志。对地震资料进行振幅归一化标定处理后,拾取并计算与储层相对敏感的地震属性,并建立有关厚度—振幅、孔隙度—波阻抗的量板关系。利用鲕滩储层地震反射的强振幅特征圈定其分布范围并估算其厚度,利用鲕滩储层低波阻抗特征预测其孔隙性。应用该方法研究TNB构造区的鲕滩储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性技术在碳酸盐岩鲕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宣汉-达县地区普光构造为例,探讨了利用地震属性对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从地震数据体中沿研究目的层提取多种与储层特性相关的地震属性,包括各种统计属性、瞬时属性、频率属性、自回归系数属性、Burg参数属性以及能量吸收系数属性、相似性属性等;然后,应用已钻井资料对地震属性进行综合标定,建立起地震属性与地质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利用模型技术来分析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最后,通过降维映射对属性进行优选,选取对鲕滩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鲕滩储层作为地层中的特殊岩性,是岩相及岩性变化形成的岩性圈闭,地层不仅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而且具有层薄、横向变化快及穿时迁移等特点,使得长期以来,有关鲕滩储层分布的预测及其气水关系识别仍然没有建立一种比较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文章利用测井资料对鲕滩储层含气、含水及非储层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做综合分析和对比,确定鲕滩气藏主要的敏感参数,分析不同敏感性参数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工区储层地质特点,进行地震反演预测方法研究,提出适合于该区鲕滩储层和气水关系预测的地震反演方法,并根据气层AVO特征,对储层含气性进行综合预测解释.通过研究表明,速度是鲕滩储层含气性预测最为敏感参数之一,通过精细的速度反演可以有效地识别鲕滩储层气藏和水层的分布,此外通过AVO模型分析、实际资料AVO属性参数处理、解释,总结出该区鲕滩气藏主要以两种AVO特征为主,一种是裂缝型气藏,其AVO特征为P·G强波峰,道集上振幅随炮检距增大明显增强;另一种是裂缝不发育型气藏,其AVO特征为P·G值近似于零,道集上振幅随炮检距增加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九龙山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在天然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井下钻探资料显示飞仙关组二段(简称飞二段)发育多套储层且主要集中于飞二上亚段,整体非均质性较强,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储层厚度较薄、钻井较少,难以明确鲕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制约着该区天然气勘探进程。针对川西北九龙山地区飞二上亚段鲕滩储集层,利用井下储层特征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鲕滩储层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明确该区鲕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弱振幅—断续反射;通过采用层拉平印模法恢复飞二段古地貌,结合地震相分析及地震振幅属性特征,确定了鲕滩体发育有利相带分布特征。在有利相带分布的基础上,利用以相对阻抗为主的调谐振幅反演及波形差异反演方法对储集层空间展布进行精细预测,明确了储集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同时对鲕滩储层厚度及裂缝发育进行了预测,其储层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预测方法在该地区具有适用性,并根据裂缝发育、波阻抗值小于1.6×106 g/(cm2·s)、储层厚度大等指标进一步圈定鲕滩储层有利发育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鲡滩白云岩储层在晚燕山期到晚喜马拉雅期被多期次"跷跷板"式的构造活动复杂化,地层厚度大但分布不均,储层物性好但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在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实钻测井资料,应用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地质建模、正演模拟、地震相划分、地震属性登合分析、波阻抗反演、吸收系数等地球物理技术,对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储层的展布以及物性特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普光气田的普光2井区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厚度最大,以I类和11类储层为主;大湾井区厚度相对有所减薄,主要以Ⅱ类储层为主;毛坝4井区厚度比较均一,储层物性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在储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地质建模与正演,建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地震响应模式;借助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约束反演等技术,对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预测,为优选钻探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丽  董宁  朱生旺 《石油物探》2009,48(3):277-284
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位于造山带前陆,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其结构和构造非常复杂,储层特征难以确定。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正演模型;基于正演模拟结果,提取了20多种地震属性,并对其敏感性逐一进行分析,优选出瞬时相位、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相干及波形等多种对鲕滩储层比较敏感的属性,从而预测了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特征。其中,河坝场构造为Ⅰ类鲕滩储层,马路背构造和狮子坪构造为Ⅱ类鲕滩储层,而母家梁构造和黑池梁构造为Ⅲ类。这套鲕滩储层预测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VO属性交会图解释技术是通过正演模型提取AV0属性,再根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在AVO属性交会图上的分布关系,建立储层岩性参数、含流体特征与AVO属性间的对应关系。该法以模型正演分析为基础,以地震数据AVO属性为外推控制条件,将地震、地质和测井信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识别储层的目的。本文以川东LJZ地区飞仙关鲕滩储层为例,通过对已知钻、测井资料分析和模型正演,确定鲕滩储层的地震属性响应模式及其交会图上的分布特征,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进而确定储层的气水界面。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本文在分析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储集层精细标定、储集层地质建模与正演,确定储集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采用古地貌分析、地震相划分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确定储集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和储层宏观展布,并以此为基础,应用稀疏脉冲约束波阻抗反演对储集层孔隙度及有效厚度进行精细预测,建立了一套鲕滩储集层的预测方法,预测了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鲕滩储集层的分布,通过与已完钻井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的对比,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12.
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预测的技术之一 ,它首先通过计算获得多种地震属性 ,综合分析找出对储层油气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 ;然后收集油气井与非油气井的井旁道地震属性 ,组成学习样本并进行神经网络学习 ;最后利用学习结果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该技术在东海某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 ,振幅统计类和复数道统计类地震属性是对该地区储层油气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神经网络油气模式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东海地区储层油气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塔中顺南沙漠区地表沙丘起伏大,地震信号吸收衰减剧烈,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目的层非均质性强,导致碳酸盐岩缝洞体及小断层成像精度不高、储层预测与圈闭落实难度大.为此,在该区统筹开展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等一体化勘探技术攻关.首先,基于碳酸盐岩缝洞体目标优化采集方案设计,优化激发接收参数的采集技术,提高了采集数据质量;其次,在保幅、保真的前提下,形成了叠前时间偏移和逆时叠前深度偏移(RTM)成像技术等对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反映敏感的关键参数及流程组合,提高了缝洞体及小断层的成像精度;再次,依据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反射结构特征,分组段建立储层地震识别模式,开展储层敏感属性分析,形成了针对内幕缝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及裂缝型储层的一系列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技术;最终,建立了"断裂分区带、属性定边界"的圈闭落实与描述技术及"定类型、定控因、定模型、定技术、定目标"的"五定"目标优选与评价技术.多口钻井在该区实现天然气重大突破,证实了顺南沙漠区碳酸盐岩地层天然气藏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参数在泌阳凹陷白云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储集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提取众多的属性参数进行判断已成为地震解释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储集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集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层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死油区。描述 了地震属性中的振幅、阻抗频率及能量衰减四种基本类型参数的特征意义。并对泌阳凹陷核二段白云岩区进行了振幅频率衰减阻抗等属性提取分析.成功地预测出白云岩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5.
巴喀气田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是巴喀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选择地震多属性反演方法,建立已钻井点储层参数与多种优势地震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依据其关系反演得到储层参数数据体。该方法精度高,可以精细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巴喀气田八道湾组的储层预测研究,通过反演得到目标储层的自然伽马和孔隙度信息,预测出了储层含气砂体的分布规律及范围,统计分析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油气显示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精细预测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滩优质储层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用地质-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开展了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震相分析等手段,将飞仙关组鲕粒滩细分为白云化鲕粒滩、弱白云化鲕粒滩和石灰岩鲕粒滩3种类型;②利用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地质综合标定,发现鲕粒滩储层具有“低频、低速、低波阻抗、强振幅、低连续性”的反射异常特征;③采用叠后振幅属性提取、叠后波阻抗反演、地震相识别等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预测。综合解释结果认为,鲕粒滩体主要分布于台缘带,平面上不规则;白云化鲕粒滩的规模较大,在多种地震属性信息上均有强烈响应,是优质储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17.
塔中西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多年勘探发现了一批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下步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多与岩溶作用相关,优质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异常的地震反射特征。这些“串珠状”地震异常反射在地震波形、振幅能量等地球物理参数上不尽相同,往往指示着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性,以前作法是在一个包含储层发育段时窗内,提取振幅能量属性,定性认为振幅能量值高,储层发育,反之振幅能量值低,储层不发育。为此提出一种储层发育指数计算公式,给出了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程度方法思路,根据研究区已钻地震“串珠”井解释成果,确定出研究区储层发育指数大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大于9000区域为高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串珠”井钻探储层发育,试采情况很好,均为高效井;储层发育指数大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小于9000区域和储层发育指数小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大于9000区域为有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井钻探“串珠”储层较发育,试采情况良好,为有效井;储层发育指数小于17500,波谷振幅能量小于9000区域为低效区,落在该区内的“串珠”井钻探储层欠发育,试采情况较差,为低效井。研究成果有利于指导碳酸盐岩稳产高产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预测储层渗透率参数是剩余油挖潜的关键.通常渗透率资料通过测井解释获得,然而受油藏开发和储层注水冲刷的影响,开发后期投产井的测井资料无法真实反映油藏原始状态的渗透率情况.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时移地震资料,提取并筛选地震属性,优选均方根振幅、反射强度、瞬时频率、振幅包络、主频五种时移地震属性构建数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