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与不同病因肾损害的关系是否与慢性肾炎(CGN)肾功能衰竭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6例CGN并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多囊肾并肾损害患者,58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CGN肾功能不全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33/66)和40.9%(27/66),明显高于多囊肾并肾损害组(分别为16.1%和16.1%)、高血压无肾损害组(19.0%和20.7%)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0%和17.5%,P〈0.01)。结论抗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梅玲  宋雪 《现代保健》2009,(30):96-97
目的建立抗血管紧张索Ⅱ1型受体(AT1-受体)A身抗体和抗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并探讨这两种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AT1—165~191和α1~192~218位氨基酸序列)作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降压未达标组98例、降压达标组96例患者和40名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阳性参考血液批内和批间变异导数分别为0.066、0.072和0.097、0.101,用抗原吸收后,吸光度(A)值分别降低2.5倍和2.3倍,98例降压未达标高血压患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513性率分别为41.8%,36.7%,明显高于降压达标组患者(10.42%,13.54%)和正常血压组(7.5%,5%),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有助于临床开展高血压病的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3.
陈刚 《中国保健》2009,(17):801-802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50例冠心痛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AT1受体抗体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0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50例正常对照组中有3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冠心病组抗AT1受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减少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β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2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8。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171例(阳性组中AT1、β1受体自身抗体均阳性者为靶向治疗组,71例)、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100例(阴性组中AT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均阴性者为常规治疗组,57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组均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metoprolol tartrate)、缬沙坦、非洛地平、双氯噻嗪、阿司匹林,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压,分别观察靶向治疗和常规治疗对降压和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结果2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3.1%(171/27I),阴性率为36.9%(100/271),阳性率明显高阴性率,同样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5%(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靶向治疗组降压及减少蛋白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o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通过抗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有针对性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和缬沙坦受体拮抗剂靶向治疗,可提高降压及减少蛋白尿疗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了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高血压60例,对照组40例血清中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7%和38.1%,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8.3%和11.7%)和对照组(17.5%和15.0%)(P<0.01)。慢性肾功能不全亚组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析,尿毒症早期和尿毒症中期明显高于终末期尿毒症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有关,同时与肾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N合并二期以上高血压患者161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71例(78.0%),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0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11例(15.7%)。将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治疗组(41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尼群地平20mg每6h1次,氢氯噻嗪12.5mg每日1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结果临床降压效果评定,治疗组总有救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针对性地选择AT1受体拮抗剂,可取得满意的临床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R-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合成的ATR-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孕妇血清抗ATR-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同时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妊娠期高血压患者ATR-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11/35)和28.6%(10/3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的7.5%(3/40)和5.0%(2/4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为(80.56±48.43)pmo/L,血压正常组浓度为(31.22±27.65)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并且存在ATR-1和α-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两者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β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2.3%(38/61)和50.8%(31/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3.3%(7/60)和10.0%(6/60)及正常对照组12.5%(5/40)和7.5%(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情况,探讨AT1-AAs表达与ACS发病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ACS患者(AG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60例,人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AT1-AAs阳性表达情况,并检测MCP-1、hs-CRP水平。结果ACS组、SAP组及对照组AT1-A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27/60)、21.7%(13/60)和5.0%(3/60),ACS组、S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AP组MCP-1和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及SAP组AT1-AAs阳性患者的MCP-1和hs-CRP均明显高于AT1-AAs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1-AAs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促进炎性因子表达可能是AT1-AAs导致AC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成人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肾脏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199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2.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7.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IgAN)为主,占34.5%,膜性肾病(MN)占11.0%,微小病变(MCD)占5.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29.7%,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占2.8%,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FPGN)占5.5%.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占(PSGN)3.4%,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占(CreGN)1.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占4.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占59.3%,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占9.3%.过敏性紫癜肾炎占22.2%.多发性骨髓瘤占1.9%,肾淀粉样变占3.7%,糖尿病肾病占3.7%。临床表现无症状尿检异常占18.6%.肾病综合征占40.7%,急性肾衰竭占1.5%,慢性肾衰竭占4.5%,急进性肾炎占1-5%,肾炎综合征占33.2%。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成人最常见肾小球疾病,以IgAN为主,高发年龄在青壮年,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LN多见,女性多发,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脏器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B细胞异常激活,自身耐受丧失,直接针对自体核抗原产生高水平抗体,造成自身组织的损伤,构成了SLE的发病基础。狼疮性肾炎(LN)是中国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Th1/Th2细胞活化产生的细胞因子在L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在肾脏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半嵌套式RT—PCR方法检测健康人,慢性肾小球肾炎(CGN),风湿性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进行性肾损害患者尿中WT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尿蛋白阳性的CGN和DM患者,尿沉渣中W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14/30)和44.4%(16/36);在尿蛋白阴性的DM患者,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率5.95%(5/84);在风湿性疾病患者,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16.0%(4/25);WT1基因表达与蛋白尿阳性程度,血尿,肾功能及临床病程无关;正常人,多囊肾以及慢性膀胱炎患者,尿沉渣中WT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结论尿中WT1基因检测对进行性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和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炎)患者血清进行Anu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LN)患者,AnuA阳性30例,阳性率58.82%,抗dsDNA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70.58%。而57例SLE无肾炎患者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31.58%。AnuA+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6.27%。结论血清AnuA、抗dsDNA抗体与LN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这两种抗体对LN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对糖尿病肾病(DN)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16例DN患者、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人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DN患者均在原胰岛素降糖方案治疗基础上,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自身抗体阴性和阳性组均给予缬沙坦(Valsartan)80mg,每天1次;尼群地平10mg,每天3次;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观察缬沙坦对阴性组和阳性组临床降尿蛋白的疗效。随机选择阳性组46例,阴性组39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天1次,在服药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该剂量对尿蛋白的影响。并与服药80mg,每天1次比较。结果DN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66.4%,77/116)高于糖尿病组(13.3%,8/60)和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缬沙坦(80mg和160mg)治疗12个月尿蛋白改善情况优于治疗6个月;与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160mg疗效优于80mg。结论缬沙坦有降低糖尿病肾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尿蛋白的作用,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93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抗体、抗核包膜糖蛋白(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抗体(ENA)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诊断为AIH,ANA阳性率81.8%(27/33);ASMA敏感度57.6%(19/33),特异度97.6%(161/165);抗SLMLP抗体敏感度6.1%(2/33),特异度99.4%(164/165);抗LKM-1抗体敏感度12.1%(4/33),特异度91.5%(151/165);抗LC-1抗体敏感度9.1%(3/33),特异度99.4%(164/165);在AIH中未发现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结论联合自身抗体检测极大地提高了AI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合并肾损害患者和58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合并肾损害组抗β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9%(42/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9%(11/58)和正常对照组的15%(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芸  范红  郭强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53-1554
本文探讨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54例患者临床资料、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和最后诊断。结果表明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阳性率分别为50%、27.8%、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身免疫性肝炎(AIH)检出率分别为31.5%、5.5%,未检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BC患者AMA-M2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认为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联合治疗组6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500万U,1次/d,连续用5~7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胸腺肽仅11.6mg/次,1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干扰素对照组60例采用干扰素α-b500万u,1次/d,连续用5—7d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随访5年,联合治疗组失访2例,干扰素对照组失访3例。在随访结束后两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8%(8/58)比3.5%(2/57)、67.2%(39/58)比36.8%(21/57)、67.2%(39/58)比38.6%(22/57),P〈0.05或〈0.01]。随访结束时两组肝硬化、肝癌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8)比14.0%(8/57),P=0.035]。而两组的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有用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对66例早期RA患者(RA组)、70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非RA组)和6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RA组抗CCP抗体阳性46例,阳性率69.7%;RF阳性47例,阳性率71.2%。非RA组抗CCP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1.4%;RF阳性19例,阳性率27.1%。正常对照组仅有1例RF阳性,抗CCP抗体均为阴性。因此,R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和87.1%,抗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7%和99.3%。经统计学处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显著高于RF的特异性(P〈0.05)。结论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RA早期诊断的艮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金虹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2):53-54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自身抗体的结果.结果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性18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0.4&#177;8.9)岁,常见临床表现多为黄疸(70%)、乏力(70%)、瘙痒(56%)。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均有显著升高(中位值分别为467.50U/L和424.00U/L)。80%患者血清胆固醇、80%患者血清IgM有明显升高。90%血清自身抗体检查可查出抗线粒体抗体及M2亚型、M9亚型和其他亚型,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多见肝活检4例,可见肝内胆管炎症、胆管纤维化、胆管缺失等。结论PBC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等。生化检查以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为主,可检出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肝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