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山区,为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及高发区之一。通过对调查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分析了西峡县境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模、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规模上,西峡县境内中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直线型和凸型斜坡地段、560~920 m高程、阳坡、植被条件差的地段和易滑或易崩地层岩性段;在时间上,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与人类活动强度和降雨强度正相关联。研究结果对西峡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彭阳县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宁夏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市)之一,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具有潜在崩滑危险性斜坡等,严重地咸协着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章从彭阳县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区域性、周期性、突发性、差异性等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从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条件、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水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形成地质灾害的条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实行分级管理,推进成灾的社会化,积极推进灾害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同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对开展该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汉江中游任河流域镇巴县幅地质灾害调查及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基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遥感解译与野外实地考察,研究了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坡高、坡度、坡形、降雨量、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人类工程活动与灾害点密度9种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评价因子的判断矩阵,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对镇巴县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1)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93处,崩塌6处,泥石流4处;(2)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坡形为凹凸面坡、坡度为0°~10°、起伏度为0~30 m的斜坡中,且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高程为500~800 m的低山区;(3)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面积分别为62.05、143.43、224.5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泾洋河流域,占总面积的14.4%。  相似文献   

4.
栖霞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尤其是泥石流灾害频发,其 形成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因而在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基础上,将泥石流 的发育频度、面积密度和规模进行了分级,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区内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趋势进行了分区 评价,确定了泥石流灾害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晋宁磷矿排土场及露天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土场、露天采空区存在塌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对附近农田、村庄、和林区造成损毁和掩埋.露天采空区裸露的岩层,存在氟、磷、砷等元素,经雨水侵蚀、冲刷、溶解,对水体造成污染.采用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选取合理的采矿技术参数,控制露天采空区滑坡、塌方;修建拦砂坝、截、排水沟对采空区汇水进行疏浚,减少泥石流;对采空区边坡复土植被,减轻扬尘,水土流失等措施以达到对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6.
海原县地处黄土高原,属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7种类型,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但也与人类工程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预防措施、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以避免、减轻或根治这些地质灾害,从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益阳至马迹塘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该工程建设特点,首先介绍了以切坡引发或遭受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提出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列出了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系数,建立了专家评分模型;其次对区域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进行了评价,分为危险性大区、中等区和小区,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区进行分级,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最后针对不同级别的防治区,分别提出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监测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宁夏石嘴山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泥石流、崩塌是石嘴山市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全市共有111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其中泥石流54处,崩塌43处,滑坡8处,采空区地面塌陷6处,分别占全市地质灾害总数的48.7%,38.7%,7.2%和5.4%.在总结该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为当地政府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分布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宝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为我国第二大产金基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居住人口稠密,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灵宝市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该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埋下隐患,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作者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清了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并据此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为该市以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庆是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大范围广,且地质灾害类型各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应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防治措施,并应结合重庆经济发展水平及实际情况,加强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进行地质灾害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滑坡涌浪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由于滑坡体与水体之间存在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使得传统的单一介质模型无法进行准确求解。为此,介绍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与离散单元法(DEM)的流固耦合模型CFD–DEM,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求解水体流动,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散粒体滑坡运动,充分利用不同计算模型的优势,对滑坡及涌浪演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利用该耦合模型对Robbe–Saule开展的颗粒堆积体坍塌–涌浪试验进行了相同工况下的数值计算,从颗粒坍塌运动过程、涌浪高度演化过程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CFD–DEM流固耦合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省猴子岩水库色玉滑坡–涌浪灾害的演进过程分析,重现了该事件滑坡失稳运动、涌浪产生及传播、涌浪爬升、涌浪回流的全过程,计算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电站进水口处涌浪高度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色玉滑坡从失稳运动至静止堆积的持续时间约为20 s,颗粒平均速度最大达到16.12 m/s;滑坡引起的涌浪约在滑坡失稳10 s后传播到对岸,之后开始沿坡面向上爬升,最大爬升高度达到27.32 m。研究表明CFD–DEM流固耦合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模拟山区河谷大规模滑坡涌浪灾害,可为库区防灾减灾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滑坡是汶川地震灾区最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在灾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破坏强度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安全隐患.首先,从地形地貌、坡体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地震动、坡体的稳定状态、风化作用和河流作用等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滑坡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断裂带附近强地震动和坡体地质结构是大量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对典型实例王家岩...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秦巴山区某变质岩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边坡与其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基本特征等,对边坡 的变形破坏机制、滑坡成因作了分析,并证明了该滑坡为变质岩区较典型的双滑面推移式滑坡。通过室内试验 分析确定了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根据边坡支护结构体系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了滑坡支护结构体系选型时应注意支护结构在平面和空间上的合理布置,使结构受力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4.
潜在滑坡的判识是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关键问题,潜在滑坡早期判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基于滑坡灾害诱发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地球多源时空信息和多传感器网络,遥感监测潜在滑坡体,利用监测设备获取滑坡岩性、坡体结构、地貌形态、活动迹象等关键控制信息,从中选取滑坡灾害诱发的主要控制要素作为判识指标,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潜在滑坡多因素判识模型;特别是根据滑坡的成灾规律,分析潜在滑坡孕育过程中地貌形态改变、成灾条件变化与滑坡发生的临滑诱发条件,建立基于不同信息源的滑坡控制因素判识模型。最后,通过汶川地震灾区垮梁子滑坡体实例分析,验证潜在滑坡综合判识模型并进行优化,从而为滑坡灾害的早期判识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某水库溢洪道左侧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因素,认为该高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属中浅层土石混合堆积层滑坡.降雨及地下水的运动是控制此类边坡稳定的主要触发因素.针对该边坡岩土体地质结构及地形地貌条件,采取了削坡卸荷结合排水、坡面植被保护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高坝大库水利水电工程的相继运行,水库滑坡灾害已成为影响工程运行稳定和威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提升其综合防控能力是国家重大需求。水库滑坡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综合体,其变形破坏过程不仅与滑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特性相关,更取决于诱发因素如降雨、库水位变动等动态作用的影响,从开始孕育变形到最终失稳破坏一般需经历较长的历时,是一个不断累积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降雨入渗与库水影响的时空叠加作用,更涉及多因素耦合下的渐进破坏机制,其致灾机理与防控难度极高。本文结合大量现场调查、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总结了库区地质、水文等条件对于滑坡易感性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强降雨、库水位变动及多因素叠加作用下水库滑坡的累积灾变失稳机理;建立了离散元模型与流体力学模型(DEM-SPH)耦合的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能够较好地揭示高速滑坡体入河与水流的强碰撞及涌浪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可为滑坡致灾影响范围及应急避险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了无人机-3维激光扫描空地数据融合的大范围水库滑坡3维变形演化监测技术,并归纳总结了水库滑坡的综合治理技术。此外,针对多因素驱动下水库滑坡复杂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不足和局限性,展望了水库滑坡在灾变累积失稳与稳定评价、多源融合监测与智能预警、滑坡-涌浪流固耦合模拟与致灾影响评估、生态措施-支护结构联合治理技术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期望为水库滑坡灾害防控减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秦岭北麓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选取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以及破坏治理现状为中间变量层,各变量层分别包括微地貌、水文地质、地层岩性,崩塌灾害、泥石流灾害,弃渣压占现状、土地复垦现状和灾害防治现状等影响指标层,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并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山地与台塬交接的山麓地带地层岩性较差、崩塌灾害严重,东部202省道沿线地区废渣占压问题严重、泥石流灾害发育。矿山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多为中和差,且202省道沿线的环境条件尤为恶劣,这一评价结果与秦岭北麓的现场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可为政府等有关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建的某隧道为岩溶发育的特长公路隧道,存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突水、涌泥灾害,造成了严重坍塌事故,导致施工受阻。通过对隧道突水、涌泥及坍塌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最后采用了多点集中排放,降、排、防相结合的措施,高压劈裂注浆并结合负压排水,三台阶施工方法施工,对F2断层坍塌处进行了加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剧烈的构造活动和强烈的河流侵蚀导致其高山峡谷中大型堵江滑坡频频发生,并且链生灾害剧烈,严重影响川藏铁路、滇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堵江具有独特的天然形成条件以及鲜明的内外动力特征,通过对典型堵江滑坡的考察,建立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堵江滑坡数据库,对认识堵江滑坡地质孕育特征在区域上的普遍性规律及孕灾条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19年实施的三江并流区堵江滑坡野外地质调查和滑坡地质成因分析,阶段性揭示了堵江滑坡的一般孕育规律:(1)三江并流区的缝合带和活动断裂不仅易使斜坡岩体发生蚀变,从而降低坡体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对风化作用的敏感性,还会产生剧烈的地震内动力作用诱发堵江滑坡的启动;(2)堵江滑坡具有发生在倾倒变形的逆倾斜坡上以及岸坡凹岸处的空间分异特性,在河流下切作用下高势能、大方量的滑体往河谷运动形成堵江;(3)河谷中的背斜构造在河流侵蚀过程中为两岸的逆倾或近直立岩层创造了倾倒变形的临空条件,加上背斜核部邻近斜坡岩体的挤压破碎性质,使斜坡结构更易发生深层变形破坏,造成堵江滑坡事件;(4)软弱炭质岩层化学风化在内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坡体结构的变形、破坏亦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基岩滑坡一旦发生堵江,其潜在的灾害链问题将十分严重,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借助高科技手段克服青藏高原滑坡灾害考察的诸多困难。本文通过揭示堵江滑坡孕育的一般规律,为堵江滑坡数据库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应对更严峻的青藏高原防灾减灾挑战。  相似文献   

20.
受水沙耦合致灾作用,暴雨山洪灾害一般表现为山洪洪水灾害、山洪水沙灾害及山洪泥石流灾害3种模式,不同灾害模式的成灾特点、灾害规模、致灾指标及阈值常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暴雨山洪灾害防治预警技术的研究思路主要以"雨量–径流–成灾水位"雨水情分析为主,缺乏"雨–水–沙"变化系统研究,未充分考虑洪水泥沙耦合作用下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