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震设防水准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防水准是决定抗震设计效果的主要因素 ,本文就此进行商榷 ,并提出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的概念,并提出了不同重要性的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的取值原则,分析了现役结构抗震加固的设防目标。在用形状参数k作为表征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差异的基础上,由地震烈度的危险性曲线公式推导了设计地震加速度Amax和地震影响系数αmax的危险性曲线计算公式,进而对具有不同后续设计使用寿命期的现役结构不同设防水准的抗震加固设防地震动参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步骤,为现役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提出了讨论意见:1.区划图对地震动参数定义等内容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一致,目前有的尚不符合,宜及时发出修改通知,以保持区划图的有效性与严肃性。2.本文分析了上一世纪我≥7.5级地震特点,认为区划图采用单一的50年超越概率10%的设防标准,以及≥4.0g分区不作具体细分等内容,不利于对大震灾害的控制。本文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本世纪以来我国内地20例≥6.5级浅源地震的实际,对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采用50年超越概率10%作为工程抗震设防水准进行了可靠性检验,得到了在我国西部地区对于≥7级地震可靠性差,6.5~6.9级地震可靠性多数较差的结果,认为在我国西部地区不应继续采用50年超越概率10%作为工程抗震设防水准,相应对新编区划图讨论稿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震作用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推导了不同设计基准期在不同超越概率下的重现期、相应于50年设计基准期的超越概率及其地震作用取值。对规范地震作用相关的取值进行了推导,对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参数取值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具有“一致风险”的地震动参数是研究建筑物一致倒塌风险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给出的三水准地震动参数并未充分考虑地区性差异,用于结构抗倒塌验算的罕遇地震也不具有相同的超越概率。本文从地震危险性数据出发,采用概率统计的手段给出了各烈度地区具有相同超越概率的三水准地震动参数的概率分位取值,指出规范给出的小震地震动参数不具备分位值意义上的安全储备、大震地震动参数分位概率的地区差异显著。按照90%分位值结果对规范中的地震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需要显著提高小震和7度地区大震的加速度取值,可以满足各烈度地区地震动参数“一致风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防水准是决定液化灾害防御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不同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差异性认识尚少,以至于我国建(构)筑、公路、铁路、水运、电力等工程领域的抗震规范迄今仍采用基本(中震)地震动作为场地液化震害的设防指标。建立简化模型,以较为成熟和工程上能够接受的场地液化分析方法为基础,推导出基本(中震)地震动、罕遇(大震)地震动和极罕遇(巨震)地震动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计算公式,讨论3种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的差异性,并通过2021年我国青海玛多7.4级地震中液化震害现象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对场地液化进行大震设防的必要性。研究表明:3种不同设防水准下场地液化震害风险变化显著,随地震动作用水平增大,震害风险明显增强;就我国分布广泛的七度区和八度区内的工程场地来说,以最不利为原则,对于中震作用下接近液化、轻微液化和中等液化的场地,当考虑大震和巨震地震动作用时,场地的液化指数及其概率水平都有大幅提升,液化等级至少提高一级,大部分会提升两级,部分提高三级,发生概率则提高20%~30%,且达到高和极高风险水平;2021年玛多7.4级地震中,液化设防的地震动水平、实际遭受的地震动强度、场地液化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抗震设防标准不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的破坏和经济损失。提出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应该以某些地震动参数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而且将地震设防等级分为常遇地震、偶遇地震、罕遇地震和稀罕地震四级,并指出抗震设计时可以选用设计地面运动加速度和场地特征周期作为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市及邻近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根据上海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了该博物馆文物防震保护的设防水准及地震动参数。又根据上海博物馆建筑的结构特征分析,结合建筑结构动力特征的实测结果,计算得到了在给定设防地震动水准下,博物馆建筑物内各个楼层的地震动反应。通过分析馆藏文物的悬吊、固定、浮放等基本放置形式,探讨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震害因素。根据相关浮放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上海博物馆文物的陈列特征及防震设计参数,给出了简便实用、偏于安全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抗震设防水准下,遇有大震或中震发生时,目前陈列状态的绝大多数文物均存在倾覆和滑移安全隐患。结果还表明,在上海博物馆4层楼板面地震动从566gal减小到110gal时,绝大多数文物均满足稳定条件。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减震或隔震方法,使得文物所受到的地震动满足小于110gal时,便可使陈列文物在地震中免遭破坏,达到防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抗震设防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不仅对89抗震设计规范做出重大改进,而且与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应用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新规范的抗震设计流程介绍有关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地震地面运动持续时间定义的对比分析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强震持续时间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建议了一种比较合理、方便实用的强震持续时间的改进定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与震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较为密切。利用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获得的近40个台站的强震记录,对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性;水平向地震动水平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存在0.2g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崩滑明显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地震诱发崩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地震简介和日建设计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本刊各篇论文的内容,本文简要介绍日本的地震状况,日建设计对地震设计的考虑方法,以及日建设计的设计用人工模拟地震波。  相似文献   

14.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设计的理解及实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目前的抗震规范规定结构抗震设计时,进行小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弹性变形验算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中震设计的具体内容涉及很少.近年来随着我国复杂和超限结构的不断出现,国内一些专家提出对此类重要结构实施中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具体包含"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两种方法.文中首先就这两种设计方法的概念、具体设计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以某一高层混合结构为例,对比了按7度丙类建筑小震、乙类建筑小震、丙类建筑中震不屈服、丙类建筑中震弹性下的设计结果,得到的一系列结论可供设计人员和规范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计算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会给实际工程设计人员带来麻烦,也不符合工程设计人员对规范的使用习惯.本文以前期的理论计算为基础,提出了确定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简化方法,给出了与抗震设计规范结合使用的地震动参数调整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对理论方法、规范方法和简化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可行性,便于实际工程加固设计时采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抗震设计,从而减少地震灾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地震中被毁房屋特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着重从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3个方面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以厦门某超高层建筑场地为例,在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场地土层进行了一维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坝的抗震设防水准及相应性能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与大坝抗震设防水准和相应的性能目标确定有关的“抗震性能设计问题、国外大坝的抗震设防水准和性能目标,以及对修订我国大坝抗震设防水准的建议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以下论点:①时下流行的“抗震性能设计”与现行的工程抗震设计实践,似并无实质性差异。②大坝采用按MDE的单级抗震设防水准,基本合理可行。③需加强对大坝溃坝准则定量化研究,逐步对特别重要的高坝,进行MCE的性能目标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