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简便、实用性.方法 采用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3例.结果 93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16±3.2)个月.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死于其它疾病1例.Harris评分:优78例,良7例,可2例,差6例,优良率91.39%.结论 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外展肌功能不受影响等优点,而且降低了病死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我们认为髋关节外侧动态小切口手术入路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2.
侯明国 《中外医疗》2013,32(7):52-53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临床数据。结果与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相比,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优者明显增加,差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能够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并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行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73%(43/44)高于对照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1/44),低于对照组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4例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人,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5例酒精性患者有效率为88.6%,6例激素性患者有效率为83.3%,3例潜水性患者有效率为66.7%。总体来看,显效数为18例,40.9%,有效数为20例,45.5%,无效数为6例,13.6%,总有效数为38例,有效率为86.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疗效显著,且对于治疗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6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20例,良12例,可1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9%;对照组患者优17例,良9例,可4例,差3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8.8%;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方面效果明显,且能较好地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苏子梅  梁海  周凤玲 《医学文选》2013,(6):762-763,76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而致使肢体活动受限,同时塌陷脱位和严重的并发症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手术方案,现就其相关的护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2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约8~10 cm,手术时间为70~90 min,术中出血约250~450 ml,术后 12 h引流量150~200 ml,随访3~12个月,定期复查髋关节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脱位,患者均负重行走,无跛行.结论 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人工关节稳定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47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 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07.61±143.88)mL,平均手术时间为(69.75±11.33)min,平均下床时间为(2.41±1.07)d,平均住院时间为(11.34±4.85)d.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47例患者中优29例(61.70%),良16例数(34.04%),可2例(4.2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中,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确切,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伟 《西部医学》2009,21(11):1929-1930,1932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髋关节疾病患者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53-82岁,平均73.5岁,术前Harris评分39.6分。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例的切口长度、术中髋关节囊处理、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的位置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小于10cm,手术过程中均未行关节囊切除,对关节囊行缝合修整,围手术期出血量312±113.6ml,假体的安放和固定较常规手术未因手术切口的改变而改变,术后扶拐下床时间5.3±2.2天,术后6周均脱拐行走,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94.3分。术后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一例出现关节脱位、感染。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于多数病例能替代传统手术,但手术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医师需具有丰富的关节置换经验,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关节囊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吴兆先 《吉林医学》2014,(15):121-3318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6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臀大肌入路小切口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THA手术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臀大肌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疼痛程度(VAS评分法)、术后1、4、6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显性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6周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有1例(2.63%)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大肌入路小切口THA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患者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较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1):28-2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23例33髋,假体选择混合型、生物型全髋关节。术前、术后均予以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72个月,患者术后不同时间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保留了髋关节的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6月~ 2 0 0 4年 6月我们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38例 4 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中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5 5~82岁 ,平均 5 9岁。其中 33例行单侧全髋置换术 ,5例行双侧全髋置换术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 5 1分 (38~ 6 4分 )。病人术前均有明显髋痛 ,运动受限 ,下蹲盘腿等动作明显障碍 ,行走困难。均属Ficat分类中的IV期。1 2 手术方法 取髋关节Gibson入路。术中髋关节脱位后使髋臼获得充分显露。用骨刀切除髋臼外上缘骨赘。髋臼软骨磨损…  相似文献   

17.
胡军祖 《华夏医学》2007,20(2):406-408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一般小于10cm,通常有前路、后路、外侧入路和双小切口入路。与传统切口手术相比,不影响假体的安放,不会提高脱位的发生率,对肌肉和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小,减少疼痛和出血量,可以早期活动,切口外形美观,患者易于接受,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 整群选择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8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后外侧入路)76例,实验组(改良直接外侧入路)111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数的差别.结果 2组手术时间(65 min vs 61 min)、切口长度(11.2 cm vs 11.6 cm)、并发症(5.3%vs 7.2%)、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6.25 mL vs 46.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暴露、操作顺畅、对组织结构干扰小、破坏少,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改良的髋外侧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健侧卧位,从髂前上棘外下4cm通过大转子外侧,转向股骨上段外侧,长约15cm。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分离,在大转子部骨膜下剥离臀中、小肌,显露小转子及股骨颈基底部。牵开臀小肌即可显露髋关节囊,将其十字形切开,撬开股骨头,用板状拉钩置于股骨颈前后侧,即可使股骨头颈及粗隆部充分显露,完成 股骨颈截骨、扩髓吸置入股骨假体。髋臼侧手术的完成是将股部伸直,于髋臼前后缘用髋臼拉钩牵开,即可完成去除臼唇、白软骨及固定臼杯等操作。结果:1年以上随访者,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85.1%,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优良率80.0%,未发生与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外侧切口术中出血少,显露快,手术创伤小,适用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