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奚茂龙  孙俊  吴勇 《控制与决策》2010,25(1):99-104

针对离散空间优化问题,给出二进制编码的量子粒子群优化(BQPSO)算法的设计思路,重新定义粒子的位置矢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提出了BQPSO 算法的进化方程.通过泛函分析的方法分析了BQPSO 算法的收敛性,得出全局收敛的结论,并通过多个测试函数测试了BQPSO 算法的性能.求解结果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离散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5种较为典型的离散PSO,并分析了它们与基本PSO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归纳了提高离散PSO 优化性能的若干途径,并总结了离散PSO 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离散PSO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周龙甫  师奕兵 《控制与决策》2009,24(10):1499-1503

由于随机量的作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中粒子的位置迭代是一个非线性动态离散过程,单个粒子在随机量影响下的运动方程可转换为一个二阶变系数非齐次方程.为此,利用Lyapunov稳定定理对该方程的稳定性作了深入研究,分析得到了使粒子运动稳定收敛的惯性权重和随机参数取值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按照所得到的条件选择参数取值,能使粒子运动轨迹快速稳定收敛.该结果有助于实际应用中PSO 算法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4.
陶新民  徐晶  杨立标  刘玉 《控制与决策》2009,24(9):1406-1411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多种群协同进化的微粒群优化算法(PSO).该算法首先利用免疫算法实现解空间的均匀划分,增加了算法稳定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种群进化信息生成解优胜区域,指导变异生成的微粒群向最优解子空间逼近,提高算法逃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将此算法与PSO 算法和多种群协同进化微粒群算法进行比较,数据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地克服其他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而且全局收敛能力和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络拥塞设计一种基于变往返时间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给出了一种新的TCP 窗口观测器,证明当丢包率取值范围在0~1之间时,TCP窗口观测值渐近收敛到TCP窗口真实值.通过反步设计法设计了一种非线性输出反馈控制算法,并给出了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NS仿真表明,NOFC-VRTT 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较高的链路利用率和较低的丢包率,并且维持了各TCP源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甘敏  彭晓燕  彭辉 《控制与决策》2009,24(8):1172-1176

基于全局搜索的进化算法和一种局部搜索算法———结构化的非线性参数优化方法(SNPOM),提出两种混合的优化算法来估计RBF神经网络中的参数:1)初始化一定数目的种群作为SNPOM 的初始值得到其适应值,通过选择、交叉和替换策略来更新种群;2)采用进化算法运行一定的代数,从最终群体中选取一些个体进一步用SNPOM来优化.这两种混合优化算法的本质是用进化算法为SNPOM 搜寻最优初始值,以得到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比单独使用进化算法或SNPOM 更优,且优于其他一些算法.

  相似文献   

7.
高雷阜  刘旭旺 《控制与决策》2009,24(10):1545-1548

为了克服粒子群优化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利用粒子速度不依赖于其与最优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而仅依赖其方向信息的特点,采用自适应策略弹性地修正粒子速度的幅值.同时,充分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随机性及对初值的敏感性等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的弹性粒子群优化(CRPSO)算法,并将其成功用于典型多极点函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增强了摆脱局部极值点的能力,提高了收敛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8.
向阳  张波  张蓓  黄震华 《控制与决策》2009,24(9):1321-1325

针对决策支持系统缺乏有效的决策过程控制手段的问题,提出了语义决策及其过程支撑环境(DPSE)的概念.DPSE 利用决策问题语义指导系统方案,以决策过程中行为为应激式调度,实现决策支持系统运行全过程中语义形式化.DPSE 将决策环境分为需求组织、资源分配和行为规划3个方面,并定义了语义决策过程中动态语义的表示方法,提供了语义封装的方法及其过程支撑相关的算法.最后给出了系统原型,并通过实验表明DPSE 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标准微粒群优化算法微粒运动轨迹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给出并证明了微粒运动轨迹收敛的充分条件.提出一种简便的等高线图判别法,该方法能够通过参数的位置判断微粒轨迹是否收敛并衡量收敛速度.为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构造出一种梯度微粒群优化算法,给出并证明了该方法收敛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梯度微粒群优化算法具有优良的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10.
李文超  严洪森 《控制与决策》2009,24(8):1203-1208

三机以上同顺序Flow shop问题(PFSP)是著名的NP完全问题.在充分利用PFSP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变路径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该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根据需要采用两种不同邻域,在必要时将PFSP 转化为一个指派问题,自动变更搜索路径,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大规模PFSP 能取得良好
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刘陆洲  肖建  刘杰  《控制与决策》2009,24(9):1390-1393

提出一种新型带有反馈环节的广义逆系统方法,并给出了其存在性的证明.该方法首先利用神经网络构造被控对象的α 阶逆系统,通过改变反馈环节参数可随时任意配置复合系统极点,无需重新构造广义逆系统.分别对SISO 和MIMO 非线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配置极点变换时,利用该方法构造的广义逆系统仍可对原系统实现有效的线性化和解耦.

  相似文献   

12.
孔芝  高利群  王立谦 《控制与决策》2009,24(10):1580-1584

针对改进和声搜索算法(IHS)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自适应和声搜索算法(AHS).该算法利用和声库中变量函数的最大差值来调节PAR 和bw,从而提高了对多维问题的搜索效率.利用5个标准测试函数对AHS算法进行测试,并应用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中.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曾明  胥布工 《控制与决策》2009,24(12):1781-1785

针对事件驱动型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基于简化的AODV(adhoc ondemanddistancevectorrouting)(S-AODV)算法,提出一种结合预先路由和按需路由的混合拓扑控制策略,通过随机选择一部分节点预先运行S-AODV算法来减小事件发生时任务节点的初始拓扑建立时延.仿真实验表明,该策略能以较小的能耗代价换取较快的系统响应速度,满足了事件监测类应用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国敬  穆志纯 《控制与决策》2009,24(8):1214-1217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NCS)中的随机时延问题,根据实际网络时延的分布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具有随机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离散T 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并行分布补偿原理(PDC)设计模糊控制器.同时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控制系统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利用Lyapunov定理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研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基于LMI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能使具有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5.

对于未知时延的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借助分离性原理,推导出迭代的可分离的非线性最小二乘(SNLS)辨识方法.为降低收敛于局部最小的可能性,利用全局优化理论,推导了全局可分离的非线性最小二乘(GSNLS)辨识方法;为消除强观测噪声所引起的参数估计的偏差,将GSNLS方法调整为一新颖的全局可分离的非线性多新息递推最小二乘(GSNMIRLS)辨识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邓鹏华  刘颖  毕义明  杨萍 《控制与决策》2009,24(8):1121-1125

鲁棒优化(RO)是从计算复杂性的角度研究不确定优化模型鲁棒最优解的数学方法.从单阶段鲁棒优化和多阶段鲁棒优化两个方面对鲁棒线性优化(RLO)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前者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形式的不确定集合,后者的研究则基于前者的方法.研究多阶段不确定决策中决策变量受不确定参数实现值影响的情况,其核心是影响函数连续时的仿射可调鲁棒对应模型和函数离散时的有限适应性模型.最后对RLO 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Back-stepping的离散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合理的简化,将飞行器的模型转化为连续非线性系统的严格反馈形式;然后采用欧拉法得到其近似的离散模型,根据近似离散模型并结合Back-stepping和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离散控制器.利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纵向模型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欣  衣晓  何友 《控制与决策》2009,24(3):464-467

对粗糙集理论中属性约简问题进行研究,借助于离散化获得的断点,提出一种指导属性约简的新方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连续属性值离散化方法.以雷达辐射源用途识别为例,给出了识别实例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并与工程中常用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沈斌  姚敏 《控制与决策》2009,24(9):1310-1315

在分析原有定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动态关联规则,其支持度向量和置信度向量与经典定义相吻合,能更好地反映规则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信息.进一步提出两种新的动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ITS和EFP growth.其中:两阶段ITS算法具有较好的可理解性;基于扩展FP 树的EFP growth算法适宜于高密度海量数据的挖掘.实验
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挖掘性能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动态关联规则的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20.
王辉  钱锋
《控制与决策》2008,23(11):1238-1242

提出一种动态微粒群多目标优化算法(DCMOPSO),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和加速因子动态变化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采用拥挤度的方法对外部档案进行维护以增加非劣解的多样性. 在维护过程中,从外部档案中按拥挤度为每个微粒选择全局最好位置,同时使用变异操作避免算法早熟 .通过几个典型的多目标测试函数对DCMOPSO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多目标优化算法MOPSO 和NSGA-Ⅱ 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算法具有良好的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