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细叶亚菊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2种常见粮储害虫—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及驱避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熏蒸、触杀、驱避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评价挥发油对害虫的防治作用。从细叶亚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1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樟脑(28.92%)、1,8-桉油精(23.64%)、冰片(6.52%)。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表现出较强熏蒸活性,LC_(50)分别为15.88 mg/L和25.67 mg/L;同时,对2种昆虫表现出一定触杀活性,LD_(50)分别为52.37μg/头和17.56μg/头;另外,在78.63 nL/cm~2和15.73 nL/cm~2测试浓度下作用2 h或4 h后,对赤拟谷盗均具有与阳性对照DEET相近的驱避效果,对烟草甲作用2 h后具有一定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细叶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具有较好防治作用,能够为细叶亚菊挥发油防治常见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分析了鸡骨柴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防治作用。通过触杀、熏蒸和驱避试验评价鸡骨柴挥发油及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鸡骨柴挥发油及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明显的触杀活性(LD50 = 26.64和33.04 μg/头)和熏蒸活性(LC50 = 32.16和16.94 mg/L-1)。鸡骨柴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幼虫触杀和熏蒸活性均弱于成虫(LD50和LC50分别为111.72 μg/头和78.25 mg/L-1)。驱避活性测试中,在5 mg/ml测试浓度下,鸡骨柴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驱避作用显著,驱避率值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未表现出驱避活性及对赤拟谷盗幼虫未表现出触杀和熏蒸活性。鸡骨柴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γ-萜品烯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侧柏叶对烟草仓储害虫烟草甲和赤拟谷盗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烟草仓储害虫,进行了新型植物防护剂的开发研究。通过熏蒸和触杀试验测试了侧柏叶挥发油及单体成分活性,并通过GC/MS分析了侧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①GC/MS分析共鉴定出侧柏叶挥发油成分34种,占总成分的93.28%,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15.08%)、雪松醇(12.63%)、3-蒈烯(9.68%)和石竹烯(9.02%)。②通过生物活性筛选,侧柏叶挥发油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触杀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0.45和48.59μg/头;对二者熏蒸活性的半数致死浓度为145.40和39.25 mg/L。③从侧柏叶挥发油中得到3种活性成分:α-蒎烯、β-水芹烯和4-萜烯醇。因此,侧柏叶挥发油及其活性单体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均具有一定的触杀和熏蒸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土荆芥挥发油,气相-质谱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密闭熏蒸法、点滴法与滤纸扩散法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进行了测定。从土荆芥挥发油中共检出96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有:(+)-4-蒈烯(36.136%)、2-蒈烯(23.897%)、邻伞花烃(10.992%)、驱蛔素环氧化物(9.047%),驱蛔素(4.882%)等。土荆芥挥发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熏蒸活性LC50 值分别为1.35 mg/L和2.83 mg/L;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LD50值分别为16.80 μg/头和29.35 μg/头;当浓度为58.975 ??g/cm2时,处理2 h和4 h,土荆芥挥发油对玉米象的驱避率分别为45%和47%,对赤拟谷盗的驱避率分别为76 %和80 %。土荆芥挥发油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两种仓储害虫均有良好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可望从土荆芥挥发油中发现对两种仓储害虫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毛莲蒿挥发油对常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成虫的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莲蒿挥发油并通过触杀、熏蒸和驱避3种测试方法对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毛莲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LD50=30.63 μg/头)和熏蒸活性(LC50=7.91 mg/L);此外,在高测试体积分数78.63 nL/cm2...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新型烟草仓储防护剂,研究连翘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烟草仓储害虫的杀虫活性。通过GC-MS分析了连翘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运用柱色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分离并鉴定化合物,通过熏蒸、触杀试验测试挥发油及单体成分活性。结果表明,连翘挥发油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熏蒸活性的LC50值分别为8.94和7.68 mg/L;触杀活性的LD50值分别为23.66和30.13 μg/头。单体化合物中,4-萜品醇对烟草甲的熏蒸和触杀毒性最强(LC50值为6.90 mg/L;LD50值为8.62 μg/头)。另外,α-蒎烯,γ-萜品烯和4-萜品醇对两种仓储害虫均具有较好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因此,连翘挥发油及其单体化合物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均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千里香杜鹃枝、叶为实验材料,石油醚、甲醇、95%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热浸法得到提取物,测试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的触杀、熏蒸和拒食活性以及其对马铃薯茎线虫的毒杀活性,以此初步筛选出对赤拟谷盗、烟草甲和马铃薯茎线虫具有较好抗虫活性的提取物。结果表明:千里香杜鹃叶95%乙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烟草甲和马铃薯茎线虫具有明显杀虫活性(LD50分别为15.32、16.18 μg/头;LC50=0.78 mg/mL);对赤拟谷盗具有明显拒食活性,在质量浓度(2 mg/mL)测试条件下,拒食率为78.17%。各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无明显熏蒸活性。综上,千里香杜鹃叶95%乙醇提取物对赤拟谷盗、烟草甲和马铃薯茎线虫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烟草仓储害虫,本实验通过熏蒸和触杀试验测试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牛尾蒿、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触杀活性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30μg/头和25.92μg/头,熏蒸作用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50.89 mg/L和31.35 mg/L。牛尾蒿和灌木亚菊挥发油对烟草甲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两个阶段的防治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为:蒿酮13.2%,β-芹子烯12.3%,樟脑12.2%,桉叶油醇10.3%等。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触杀活性LD50分别为37.32 μg/头和70.34 μg/头。同时,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均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因此,本研究能够为黄花蒿挥发油防治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采用密闭熏蒸法、点滴法和滤纸扩散法对谷蠹和米象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进行了测定。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熏蒸活性的LC50 值分别为1.07 、0.56mg/L;触杀活性LD50的值分别为16.09 、9.62μg/头。在最大浓度为58.975 ??g/cm2时,处理2 h和4 h,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的驱避率分别为64%和82%,对米象的驱避率分别为33%和55%。土荆芥挥发油对谷蠹和米象两种仓储害虫具有良好的熏蒸、触杀与驱避活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直茎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对2种仓储害虫(赤拟谷盗成虫和烟草甲成虫)的杀虫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通过触杀、熏蒸试验来测试直茎蒿挥发油对2种仓储害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直茎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18.68%)、樟脑(18.30%)、侧柏酮(6.51%)...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天然植物丁香、小茴香和肉桂中提取精油.并研究了3种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均有较强的驱避、熏蒸、触杀和种群抑制作用.其中以丁香精油的驱避和种群抑制作用最好,处理72h对赤拟谷盗的驱避率达Ⅳ级,处理7d种群抑制率达71.93%;而肉桂精油对赤拟谷盗的触杀和熏蒸作用最好,处理4d死亡率分别达73.33%和95%.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对米象和烟草甲具有良好杀虫和驱避活性的植物挥发油,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藏沙蒿、云南蒿和臭蒿的挥发油,气相质谱法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定挥发油对米象和烟草甲的触杀与驱避活性。藏沙蒿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己酸-3-己烯酯(28.91%),云南蒿挥发油为十六酸甲酯(17.37%),臭蒿挥发油为斯巴醇(14.75%)。藏沙蒿挥发油对米象触杀活性最好,LD50为181.62μg/cm2,臭蒿挥发油对烟草甲触杀活性最好,LD50为38.34μg/cm2。3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米象和烟草甲均表现出良好的驱避活性,其中藏沙蒿的驱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成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储粮防护剂的焦点。以桑叶粉和桑叶精油对赤拟谷盗产生驱避现象为出发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桑叶粉和桑叶精油的气味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确定了桑叶粉及桑叶精油中的化合物成分;对桑叶中的主要驱虫成分做了鉴定并筛选出5种桑叶挥发性成分中的主要单体化合物,即叶醇(11.67%)、柠檬烯(14.98%)、香叶基丙酮(13.51%)、β-紫罗兰酮(12.26%)和苯甲酸己烯酯(14.44%)。通过开展对赤拟谷盗的驱避试验,结果显示,驱避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6 h内,5 g的桑叶粉(单位面积质量浓度为157.2 mg/cm~2)对赤拟谷盗的驱避率在80%以上,驱避等级达到Ⅴ级,驱避效果显著;12 h内,浓度为1%和0.8%的桑叶精油(单位面积体积浓度分别为0.125 8μL/cm~2和0.100 6μL/cm~2)对赤拟谷盗的驱避率大于80%,驱避等级达到Ⅴ级,驱避效果显著。这将为后续进一步探究各类化合物对赤拟谷盗的驱避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利用无水乙醚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臭椿树皮提取物,并研究其在一定浓度下对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和杂拟谷盗的驱避、触杀、熏蒸和种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作用强于对杂拟谷盗成虫的驱避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增加驱避作用均显著下降.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熏蒸作用,在1.5μL/cm2的处理浓度下处理72 h后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0.6%和88.9%,熏蒸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2%和96.8%.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玉米象和杂拟谷盗具有较强的种群抑制作用,对二者的当代种群抑制率均达到100%,对二者的子代种群抑制率分别达到96.2%和100%.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北艾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活性,采用亚临界萃取法提取了北艾精油,用背部点滴法、滤纸药膜法和滤纸熏蒸法测定了北艾精油对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北艾精油处理浓度越高,触杀效果越好,且200 μL/mL以上浓度的北艾精油对成虫和幼虫均具有很强触杀效果;北艾精油浓度和虫态显著影响了熏蒸效果,在北艾精油浓度 1 600 μL/mL以上时熏蒸死亡率达到100%,同时对幼虫熏蒸效果强于成虫;处理时间对赤拟谷盗的成虫和幼虫趋避率无显著影响,但精油浓度增加显著提高了成虫和幼虫趋避率,且在精油浓度为200 μL/mL时均达到了IV级以上水平。研究结果说明,北艾精油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强的触杀、熏蒸和驱避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北艾精油防治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液萃取法对山苍子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研究各萃取组分对赤拟谷盗的生物活性作用,并测定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萃取物的有效杀虫成分。结果表明:1.57 mg/cm2的氯仿萃取物对赤拟谷盗的驱避率达81.26%,50 mg/m L的氯仿萃取物对赤拟谷盗的触杀校正死亡率达75.98%。通过GC-MS检测出氯仿萃取物中含有机化合物共20种,其中羟基香茅醛相对含量为21.15%,2,6-二异丙基苯胺相对含量为16.41%,三氯叔丁醇相对含量为10.54%。对赤拟谷盗具有驱避、触杀作用的物质可能主要为羟基香茅醛和2,6-二异丙基苯胺。  相似文献   

18.
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α-蒎烯对重要储粮害虫杂拟谷盗成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α-蒎烯对杂拟谷盗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其驱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在α-蒎烯与乙醇按体积比1.6∶1处理剂量下处理72 h后驱避率达到90.91%,驱避活性达到Ⅴ级。其触杀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α-蒎烯在3.00μL/cm2处理浓度下处理48 h后触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即达到100%。α-蒎烯在10、20、40、80μL/L处理浓度的熏蒸作用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96%、99.16%、100%和100%。  相似文献   

19.
以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赤拟谷盗为供试虫源,采用点滴法、饲喂法、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培养皿滤纸涂药法检测不同花椒果皮提取物对赤拟谷盗的的触杀、胃毒、熏蒸及趋避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正丁醇萃取部分对赤拟谷盗的触杀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1.086 463 g/m L,石油醚提取部分对赤拟谷盗趋避活性最高,其趋避率可达到93.617%,花椒果皮不同极性段的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0.
石菖蒲根茎甲醇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甲醇冷浸法和溶剂萃取法,研究了石菖蒲根茎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触杀、熏蒸、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菖蒲甲醇提取物以石油醚萃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石油醚萃取物对玉米象具有较好的触杀、忌避、种群抑制活性和防治效果,药膜法处理72h后对玉米象的LC50和LC95分别为38.54μg/cm2和160.70μg/cm2,滤纸药膜法39.30μg/cm2处理24h后的忌避率为83.83%,饲料拌药法1 000mg/kg处理后对玉米象的种群抑制率、防效与10mg/kg马拉硫磷处理效果差异均不显著;石油醚萃取物对赤拟谷盗具有很高的忌避活性,滤纸药膜法39.30μg/cm2处理72h后对其忌避率为91.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