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宗孟教授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善治血证。杨老认为:妇人以血为主,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所以治疗血证,应着手于心肝脾肾四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掌握,异病可以同治,同病可以异治,用药才能得心应手。现将笔者侍诊所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方剂"保阴煎"药物组成和适应证,主要分析该方如何化裁运用于崩漏、妊娠出血、产后恶露不净等妇科血症之中。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和中医治疗妇科血证时针对病机,遣方用药的灵活多样性。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妇科血证容易出现阴虚血热,热迫血妄行的病机特点和保阴煎功效优势及辩证选方时的注意事项,供中医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蓄血证的辨治主要包括病机病位认识、证候辨识、治疗原则及选方施治。其辨治体系以仲景六经辨证为主,温病学派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为辅。本文以《伤寒论》辨治蓄血证的体系为基础,阐述温病学派对伤寒蓄血证辨治的继承及创新。在比较归纳蓄血证寒温辨治异同的基础上,使蓄血证的辨治思路更加清晰完整。  相似文献   

4.
张广丽  许华 《中医杂志》2011,52(6):533-534
对《血证论》时复病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进行探讨。阐明血证病机因时而变,瘀血为血证四时而发之根。治疗用药方面亦根据四时变化采取不同方药。血证四时辨证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指出了血证与各个脏腑的相关性,临床用药上根据各个季节各脏所主方药亦有所偏重,体现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刘金星教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投身妇科教学与临床工作数十载,精于辨证,擅长创新,临床经验丰厚,临床疗效满意,且善于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药对来治疗妇科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6.
眼内血证是中医眼科的常见病,部分病证治疗棘手,因其病因复杂,必须依因辨证,依证选方用药才有可能奏效。笔者借鉴张景岳辨治血证的气火学说,结合现代眼科检查,审因论治本病,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本文对眼内血证的诊治思路及3种具体眼内血证(外伤性前房出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辨治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7.
清代医家尤在泾在对内科杂病的诊疗方面多有建树,其对于血证的诊疗更是详于辨证、精于用药。本文以尤氏诊疗血证经验特色为着眼点,将尤氏治疗血证特色归纳为:止血以祛邪为先、用药无畏甘温、气逆则行气以止血、制方巧用佐助、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注重日常调护等六个方面,以求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辨证分型治疗妇科血证30例分析衡阳市中医医院(421001)贺小玲主题词崩漏/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妇科血证是常见多发病症,亦是妇科常见急症之一。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妇科炎性包块引起的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均属...  相似文献   

9.
痛经病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三晋王氏妇科流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北宋,历经千年。王金权教授为其第28代传人,王氏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带头人,在妇科痛经病的诊治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思想。王金权教授认为痛经病在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胞宫,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种。王教授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伴血瘀、湿热瘀阻、气血亏虚伴血瘀、肾虚夹瘀五个证型。导师认为治疗上应统筹三脏,肝、脾、肾三脏兼顾;根据证型辨证用药,并顺应周期变化,灵活调周用药。针对痛经病,王教授在治疗上辨证精准,选方精妙,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文章通过案例介绍王金权教授治疗痛经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互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选加辨病治疗中药,使辨证用药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16)
妇科血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症,通过辨证论治,掌握妇科血证论治的基本规律。针对妇科血证血瘀型、血热型、血寒型、血虚型4种类型,采用活血化瘀、破瘀散结、养血活血、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分型治疗。在治疗上深刻理解“血以调为补”的理论,精确辨证施治,就能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张红  盖国忠 《环球中医药》2013,6(5):345-346
系统回顾了唐宗海《血证论》中记述的中医妇科血证的文献,提出唐宗海治学之精神:求实有验;病机之要妙:虚实寒热;辨证之法门:常法异法。其中,血病用热药、消瘀之要法等对目前临床诊疗血证也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玉珍教授治疗妇科血证抓住"虚、热、瘀"的主要病机,辨证论治以脏腑、气血立论,注重肾、肝、脾三经同调。虚证者出血期以补气摄血为主,分阴阳论治,血止后以补肾健脾调肝为主,调整月经周期,使冲任得固,胞宫藏泻有度。治疗属热之血证以养阴清热止血为特点,时时顾护真阴。瘀阻冲任者,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把握好"止"和"通"的关系,化瘀止血。止血之后善后治疗,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咳嗽其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肺失宣发肃降所致。杜光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擅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针对咳嗽的病因或基本病机选用药对,屡获佳效。文章整理杜光明主任医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分析其药对组成、配伍特点、特殊用量等,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晓晖 《河南中医》2019,39(12):1802-1804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均是外感病辨证施治的基础,虽其角度不同,但均揭示了外感病变化发展的规律,而在这三种辨证体系中,均贯穿着气血理论。《伤寒论》对痞证、结胸证、蓄血证的论述,体现了气血理论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从痞证到结胸证再到蓄血证,是由病在气到病在气或血,再到病在血的过程。治疗上以调气为先,再气血同治,而调气之法有散邪热、扶正气的作用。病在气当治气,病在血却不可一味治血,必气血同治。临床辨证要将气血与寒热、表里、虚实的辨证结合在一起,辨气血之病位、病性,病理产物以及相互影响关系,辨证精准,用药才可精当。  相似文献   

16.
根据妇科病之经,带,带,胎,产,杂的发病特点,将各病的辨证要点做一归纳,即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辨证原则下,突出妇科病的辨证特点,以脏腑,气血辨证贯穿在八纲之中,且指出了各病需注意的辨证依据。使学习者容易掌握,并利用指导临证拟定治法和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中医理论中,尚缺少论述眼底血证的眼科专著,笔者通过三十余年从事中西结合眼科临床实践,在治疗眼科疾病特别是眼底血证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辨证思想主要是借鉴《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及《伤寒杂病论》六经、三焦、脏腑辨证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调节脏腑阴阳水火气血平衡,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法则进行系统辨证论治,并灵活运用六经辨证中的循经用药理念,以求达到引药入目及祛邪外泄的用药目的,另外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准确了解眼内气血津液精脉状况,靶向论治眼底血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傅山先生毕生潜研医学,特别是在妇科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所著之《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记载的疾病涵盖了经、带、胎、产多个方面。当中的"种子篇"描述了傅氏对妇女不孕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组方用药。其辨证之缜密,选药之严谨,突出了傅氏种子辨证准确、重在肝脾肾,带脉之病、多利腰脐,组方用药、精良确妙。为后世医者在面对该病时提供了诊治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19.
我师于鹄忱老中医,从医50年,擅长内科、妇科及杂病,治学严谨,辨证准确,用药灵活,笔者在随师临诊中受益匪浅,现选介于下。一、辨证用药注重时间性人生活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四时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昼夜的更替,莫不影响着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因而于老辨证用药十分注重时间性。如对于妇女实性痛经治疗,当月经来前四、五天开始服药,服至经净,当月痛经症状就能明显减轻,以后每月如此治疗,经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围绕《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带下门对带下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和辨证施治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吴谦对妇科带下病的认识及临证辨治经验;吴氏辨证详明,遣方用药灵活精当,对临床治疗带下病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