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收集了2006年7月~2007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6~2007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研究者在尿素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及相平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供了尿素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和相图,提出了一些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泥》2008,(4):51
3月11日,"意科走进中国"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与来自冶金、石化、电力、建材、水处理、纺织、市政等行业的专家、用户及十几家业内知名的媒体共同分享了意科公司的发展历程,意科变频器的创新标准以及意科在奥运年全面推向中国市场的决心和计划.  相似文献   

4.
柴国梁 《上海化工》2008,33(6):31-34
4.3 聚碳酸酯海关进出口分析 1999~2006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27.91%,比1998~2005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率31.27%下降3.36个百分点.国内产量偏低、市场需求巨大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中国PC消费主要依靠进口,2006年中国产量仅占总消费量的10%上下.1999~2006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27.91%,比1998~2005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率36.68%下降3.36个百分点.2006年初级形状的聚碳酸酯进口地有45个,主要进口地为泰国(占16.49%),其次为中国(12.86%)、新加坡(11.50%)、美国(10.95%)、日本(10.65%)、韩国(9.81%)、中国台湾省(9.50%)、西班牙(7.46%),八进口地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9.2%.  相似文献   

5.
王小军  孙荣生 《粘接》2007,28(2):49-50
1 "夹层粘接"新工艺 "夹层粘接"是作者经多年研究、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在设备大修理工作中,对于严重摩擦磨损的机床导轨,采用独特的"夹层粘接"工艺,以夹布塑料为加厚层,填充F4为表面耐磨层,使机床导轨恢复了原有的精度和尺寸要求,缩短了修理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修理费用,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年产80 kt加压稀硝装置是国内首例完全国产化装置,其"三合一"主机的汽轮机、减速机由杭汽制造,空压机、膨胀机由陕鼓生产.自1986年装置建成投运以来,每年检修都发现机组气封严重磨损,机壳与转子不同心.为此,公司利用2006年11月大修和2007年7月停车机会对机组进行了全面整修,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有关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期刊资料,介绍了2001年到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各地域塑料原材料的产量及构成比,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墨西哥、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的树脂产量、消费量及增长率,以及日本、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不同品种塑料原料消费量和增长率统计.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有关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1 对蒸骨制胶过程的认识 蒸骨制胶的过程也就是用蒸汽使骨料块在密封的锅内受热、受压,使骨质疏松,由生胶质热解转变为可溶解于热水的动物胶质(习惯上称之为"骨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工业品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对苯二酚(HQ)为原料,在磷酸催化下,合成TBHQ的工艺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原料的配比和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考察.当对苯二酚∶甲基叔丁基醚∶磷酸=1∶1∶0.5(mol),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3.5h,TBHQ的收率达85.7%.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价廉、操作简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用MTBE作原料合成TBHQ未见有关文献具体报道.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把<井岗山八角楼>粉彩山水壶,每当我空闲时,总喜欢拿在手中把玩,这件小小的山水壶虽不能展现气势豪雄的大写意山水画面,也不可能真正达到烟云满纸的效果,但细腻的工笔,雅静的画意给人一种清心的感觉和享受.  相似文献   

11.
离心机的振动与隔振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离心机的振动及所造成的后果,分析了产生振动的原因,阐明了动载荷的确定及其对离心机(及基础)设计的影响,结合典型的生产实例对离心机应用隔振技术作了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12.
对随机振动激励下橡胶减振器的减振机理进行研究,推导出橡胶减振系统的均方根(RMS)加速度响应计算公式,并研究了振动量级和胶料硬度对T形橡胶减振器(简称橡胶减振器)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减振器的传递率峰值随振动量级和胶料硬度的增大而减小;橡胶减振器的减振效率随振动量级的增大而增大,随胶料硬度的增大而减小;橡胶减振系统的RMS加速度响应理论值与试验值的误差绝对值较大,通过线性拟合并对理论值进行修正后,可以将误差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强制循环蒸发器和外热式自然蒸发器支座处产生振动的原因,给出了弹性支座设计计算原则和偏载系数的推算。  相似文献   

14.
采用爆破法开采岩石是一种高效、低耗的采矿方法,除特种矿岩或环境因素外一般均采用此办法采矿:另外还用于建筑物的拆除及移山填海等.但爆破带来的几种危害也是人们必须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的.爆破作业的主要危害有爆破飞石、爆破地震、爆炸冲击波及有毒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5.
压缩机管道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承龙 《化肥工业》2005,32(5):42-44
压缩机管道的振动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危及管道及系统的运行安全.通过对振动原因的分析,介绍了防振和抑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A new transport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combines vibration of the conveying pipe with amplitudes of the order of fractions of a millimetre with rather low superficial velocities of the carrier gas. This new system wa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gentle transport of fragile particulat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装置压缩机管路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7,(7):108-109
伴随着石油化工项目的逐步发展,在实际应用体系建立过程中,压缩机管路振动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和控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减振措施,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性,也为石油化工装置效率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对石油化工装置压缩机管路振动进行了集中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减振措施,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往复压缩机输送管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振动,对安全生产不利。本文对往复压缩机输送管系振动分析与消振改造研究,结果表明往复压缩机自身动平衡性能差、输送管系基础设计有问题、气流脉动和气柱共振是引发管系振动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增加平衡质量,合理设置管道支撑数量和支撑点之间距离,缓冲罐结构、在管路中的安装位置及进出口配置方式,增设管架、孔板、脉动气流消振装置等措施来消除或降低振动。从根本上解决管系振动问题,确保往复压缩机安全、正常、稳定运行,同时对攻克如何消除或减轻往复压缩机进出口管气流脉动对管系振动的影响这一行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化工机械》2017,(4):441-446
以某一产生共振的钢制排气筒为例,利用ANSYS软件对排气筒进行顺风向与横风向的振动分析。通过采用调谐质量阻尼系统(TMD)与侧向弹簧阻尼支撑两种诱导振动减振方式,探讨了侧向支撑分布方式与参数对减振率的影响,并对两种减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横风向诱导振动对该排气筒的影响几乎达到顺风向的两倍,参数较优时TMD的减振率达到50%,侧向支撑采用对称布置时,减振率随刚度系数或阻尼系数的增加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钱建海 《广东化工》2014,(9):186-187,196
文章结合中石化塔河炼化加制氢车间生产实践中,往复式压缩机(制氢原料气压缩机)出现的故障以及处理故障的方法,对往复式压缩机振动故障原因进行系统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以便正确操作、维护设备,提高设备运转率,进而确保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为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