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干内具有许多生理活动的基本中枢。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探讨针刺镇痛机理的过程中,发现脑干中许多神经核团与痛觉的调制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延髓中缝大核(NRM)、脑桥的蓝斑(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以及丘脑中央中核(CM)等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尤为学者们重视。疼痛这种伤害性刺激,必然要引起机体的某些情绪反应和防御反  相似文献   

2.
借助狂犬病毒与伪狂犬病毒逆向示踪工具解析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全脑范围内的单级与多级输入网络,基于Vglut2-ire-Cre转基因小鼠,利用逆向腺相关病毒工具绘制PAG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输入网络,发现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对PAG有大量投射.为进一步研究投射到PAG的VMH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单级上游输入网络,首先验证了携带CaMKⅡα启动子的AAV病毒能够特异性地在VMH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表达,将辅助病毒AAV-CamKⅡα-Cre、AAV-Ef1α-dio-RVG以及AAV-Ef1α-dio-His-eGFP-2a-TVA混合注射于VMH,并在PAG注射RV-ΔG-EnvA-dsRed,实现了VMH-PAG投射特异性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输入网络的标记.  相似文献   

3.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是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涉及了镇痛、内脏功能、情绪与行为活动、学习和记忆等,本文中,笔者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分区和细胞构筑等形态学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一例患前列腺癌广泛转移。硬脑膜下积脓、伴上视麻痹的死亡患者尸检发现,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侧有单个病灶。该病灶始于上丘水平,直径约4mm,往下延伸并逐渐增大,在下丘水平最大直径约7mm,其股侧邻近中脑导水管,背侧在下丘水平接近两下丘之间的顶盖软膜。该病损并未造成明显占位效应,也没有阻塞中脑导水管,仅侵犯下丘连合以及中脑导水管背侧区域。后连合,顶盖前区,  相似文献   

5.
6.
用透射电镜及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BN)引起镇痛期间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钙离子分布的改变.按照改进的Komnick方法,脑组织用含有2%焦锑酸钾的1%锇酸固定.实验结果表明,动物经腹腔注射BN(0.8mg/kg)30分钟后,在髓鞘、轴突、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均可见到电子致密的沉淀颗粒,尤其在髓鞘的环状片层中形成大量的、密集的颗粒状沉淀.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证实髓鞘中的沉淀颗粒含有元素钙,提示BN镇痛时髓鞘结合大量的钙离子,并且可能经过髓鞘的转运,钙离子进入轴突,贮存于线粒体中.本文讨论了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离子转运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刺激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区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节律、窦性心动过缓和J点下移等心电图变化。刺激大白鼠中脑中央灰质区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是由于交感神经的作用。交界性节律与窦性心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的作用。J点下移可能是肾上腺素能α受休的作用。正常的心脏活动是在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相互对抗和相辅相成的作用下维持的,任何一方的减弱或亢进都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丘脑前核的机能,至今还是不甚明确的.从解剖学材料看来,它与下丘脑的乳头体及边缘系统的扣带回有纤维联系,由此可知它是具有植物性功能的.在生理学上,早在1911年,Sach, E.曾在用乙醚麻醉的猫上发现,刺激前核会产生呼吸变慢的效应.后来,Baird, H. W. 等(1952)进一步研究了人和猫的前核的机能,他们发现,当刺激前核时,会出现呼吸频率变慢、幅度降低、甚至呼吸停止等反应.他们还进一步阐明了前核与扣带回之间的关系,认为前核兴奋时对呼吸的影响,不必经过扣带回,而另有独立的通路下行的,据他们的推测,是由前核经过维克大齐束(Bundle of Vicq d'Azyr),即乳头丘脑束到乳头体,然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论述了砷的性质和它在环境中的分布,土壤中砷污染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物效应,提出了土壤砷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凌志 《甘肃科技》2020,(12):108-109
探讨纳布啡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对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选取兰大二院西固医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因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从中随机选择49例于术后应用纳布啡镇痛,设定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49例于术后予以舒芬太尼镇痛,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组术后1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12h、24h和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4h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应用镇痛效果更明显,还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不断被排入水体, 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 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PPCPs 的种类和来源, 评述PPCPs 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毒性效应及其水环境风险评估现状, 对现有PPCPs 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双向密集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SBS(受激布里渊散射),SRS(受激喇曼散射)的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给出了SBS,SRS效应共同作用下小信号功率的衰减公式,定量分析了目前研究中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HD-WDM系统中由SBS,SRS效应产生的非线性功率衰减、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SRS作用的同时,必须考虑SB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不断被排入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PPCPs的种类和来源,评述PPCPs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毒性效应及其水环境风险评估现状,对现有PPCPs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阔混交林以其有效改善针叶纯林树种结构简单、生态功能低效、生产力低下局面的特点而被广泛推广。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简称为“杉莲混交林”)是中国南方林区重要的混交林类型,系统分析各混交比例类型下乳源木莲生长性状、干形形质以及空间利用能力和综合表现的效应与规律,为科学构建杉莲混交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沙县1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杉莲混交林和纯林中的乳源木莲为研究对象,调查乳源木莲的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等系列性状表现,分析乳源木莲在各混交类型中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等系列性状的差异变化;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有显著混交比例类型效应的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表现,揭示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综合表现的混交比例类型效应和变化规律,并基于总体表现进行混交比例类型的评价与优选。【结果】乳源木莲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混交比例效应,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加;乳源木莲尖削度和胸高形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减少,枝下高则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加;乳源木莲冠高、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及生长空间指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大,但树冠圆满度则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减小,乳源木莲在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的综合得分值呈现随混交比例减少而逐渐增大;混交比例对乳源木莲的冠幅和枝下高比例无显著影响。【结论】混交比例类型显著改变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及其综合表现,合理混交比例类型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乳源木莲生长、干形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等性状有着不同的混交比例效应,开展综合评价十分必要。综上,杉莲混交林在密度为2 500株/hm2时,以2杉1莲混交模式下乳源木莲生长形质及空间利用能力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技术吸收能力为视角,利用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衡量的国内研发活动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的提升,但各区域的研发活动对其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区域实证分析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投资的就业效应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总体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并没带来就业的迅速扩张,即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拉动作用有限,在某些省份甚至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就业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二硅氧烷(H3 SiOSiH3)为聚硅氧烷中SiOSi骨架的模型分子,以它与水分子形成1∶1氢键复合物作为Si-OSi骨架参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对二重裂分基组6-31G和三重裂分基组6-311G与不同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组合下对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SiOSi线性化能垒及其非键相互作用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测评。以B3LYP算法来测试基组效应对几何结构和SiOSi线性化能垒的影响,以PBE1PBE算法来考查基组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与线性化能垒对角动量的依赖性较强,至少要使用(3df ,p )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2)二硅氧烷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同样也要使用(3df ,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同时需要包含零点校正能才能得到合理的结合能,但基组叠加效应对结合能的影响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典型滨海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的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以崇明东滩湿地为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Cr3+(0、0.5、5.0、50.0、500.0、5 000.0 mg/kg)、Pb2+(0、10、30、50、100、300、500 mg/kg)以及Cd2+(0、0.1、1.0、5.0、10.0、100.0 mg/kg),观测土壤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时间(0、6、12、24、48、72、120 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重金属添加量0 mg/kg)相比较,低剂量Cr3+(0.5~5.0 mg/kg)、Pb2+(10.0 mg/kg)和Cd2+(0.1 mg/kg)均使NR活性显著升高(P<0.05),剂量效应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倒“U”形。这表明,Cr3+、Pb2+和Cd2+与湿地土壤NR活性之间存在Hormesis剂量效应关系。刺激效应出现的时间分别为培养后的6~72 h(Cr3+)、24~120 h(Pb2+)和6~48 h(Cd2+),幅度变化在56.4%~107.4%之间。因此,低剂量重金属对NR活性的刺激作用可能进一步影响湿地土壤硝态氮的还原过程,建议对崇明东滩湿地土壤中低微量重金属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20.
以二硅氧烷(H3SiOSiH3)为聚硅氧烷中SiOSi骨架的模型分子,以它与水分子形成1∶1氢键复合物作为SiOSi骨架参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对二重裂分基组6-31G和三重裂分基组6-311G与不同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组合下对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SiOSi线性化能垒及其非键相互作用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测评.以B3LYP算法来测试基组效应对几何结构和SiOSi线性化能垒的影响,以PBE1PBE算法来考查基组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与线性化能垒对角动量的依赖性较强,至少要使用(3df,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2)二硅氧烷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同样也要使用(3df,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同时需要包含零点校正能才能得到合理的结合能,但基组叠加效应对结合能的影响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