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藏碘缺乏病区目标人群碘缺乏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为制定健康教育传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在西藏13个县,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乡,在每个乡中心小学校随机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在每所项目学校所在地随机抽取15名家庭主妇,抽取在校小学生2 487人,家庭主妇1 468人,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目标人群碘缺乏病知识进行调查。结果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基线调查小学生66.8%、家庭主妇59.5%;效果评价小学生90.9%、家庭主妇87.1%;评估调查的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基线调查(χ2=240.9、146.0,P〈0.01),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从50.2%提高到81.0%。结论在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和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促进了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健康教育模式,将健康教育扩大到家庭,影响到社会,对促进目标人群的健康生活习惯形成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宁德市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方法在9个县(市、区)各抽取30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5年级学生20名,调查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学生有关碘缺乏病知识和部分学生家庭碘盐使用情况.结果调查学生5 400名,89.44%的学生知道碘缺乏病的主要危害;71.56%的学生知道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佳方法是吃碘盐;64.37%的学生曾向父母讲过碘缺乏病知识;92.52%的家长按照孩子建议而购买碘盐.调查270所学校,均开设卫生课,但只有31.48%的学校有相关教材和教案.结论通过学校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对碘缺乏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等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在学校健康教育规范化、学生对碘乏缺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湘西州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把健康教育作为深化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根本措施,通过加大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了社会人群对碘缺乏病的认识程度。为了解和掌握我州人群对碘缺乏病的知晓程度,于1999年5月~2000年3月开展了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现报告如下。1方法与内容1.1调查对象: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评估县按五个方位各随…  相似文献   

4.
碘缺乏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1992年我国政府就确立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长期有效的持续防治效果,对大众人群,尤其是一级目标人群(4-6年级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普及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2012年7~10月开展了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许昌市健康教育项目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效果。方法对4个项目县(市、区)的目标人群在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43.89%提高为91.32%,成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4.64%提高为94.23%,正确健康行为比例由67.86%提高为92.74%。结论采用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是提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方式,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陕西省宝鸡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调整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2008─2012年健康教育项目技术方案》(简称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实施,市级在干预方法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予以适当补充,以增强宣传干预效果。结果宝鸡市12个县(区)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目标人群正确答题总数由基线调查的10 607个增加到效果调查的13 700个,增幅为29.16%,各县(区)学生知晓率增幅15.54%~53.49%,家庭主妇增幅9.60%~47.80%,其中金台区、陈仓区、千阳县、麟游县、眉县、凤翔县等7个县(区)的学生和家庭主妇知晓率增幅都达到了20.00%以上;在市级层面上,学生知晓率从69.35%提高到90.17%(χ2=1 377.12),家庭主妇从68.07%提高到86.73%(χ2=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5年即2003─2007年、2008─2012年,宝鸡市居民总碘盐覆盖率(χ2=121.68)和总合格碘盐食用率(χ2=113.50)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结论宝鸡市连续5年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后,病区群众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明显提高;并完成了健康教育工作干预模式图,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信息传播方式对荆州市特定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全市进一步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2010~2018年荆州市每年依据《湖北省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方案》要求,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在项目县抽取8~10岁学生和18~40岁家庭主妇为目标人群,采取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方式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以统一问卷调查表形式,了解两种传播方式对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0~2018年小学生、家庭主妇大众传播平均知晓率为(66.80%±6.69%)、(63.05%±7.59%);小学生、家庭主妇人际传播平均知晓率为(93.14%±1.21%)、(91.20%±4.25%)。各年度小学生人际传播知晓率较大众传播提高(26.34%±6.77%),家庭主妇提高(28.15%±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85、86.78,P0.01)。同一年度两种方式比较,目标人群人际传播知晓率高于大众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际传播方式明显优于大众传播,目标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今后要在大众传播基础上扩大人际传播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8.
13省市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家庭主妇有关碘缺乏病的知识、态度、行为、信息来源等方面的情况,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运用专题小组讨论法调查了13个省、市、自治区20~60岁家庭主妇52组,共503人。结果(1)大多数小组成员知道缺碘能引起甲状腺肿大、少数小组成员知道缺碘能造成儿童智力损害。(2)多数小组成员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碘盐。(3)她们喜欢的宣传方式是看电视和人际传播。(4)各地均有私盐流通现象。结论要把缺碘能造成儿童智力损害和如何正确使用碘盐作为关键讯息广泛宣传,尽可能地利用人际传播和电视传播的方式向家庭主妇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知晓率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在防治碘缺乏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中央补助地方甘肃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技术方案》要求,在全省选取29个项目县(市、区),在每个项目县(市、区)选择3个项目乡开展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各项目县(市、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70.82%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4.14%,平均提高23.32个百分点;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0.53%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7.38%,平均提高26.85个百分点。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人群对碘缺乏病(IDD)知识、行为、态度(KAP)情况,对石门县和株洲县各社会目标人群进行了IDD项目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各目标人群之间的KAP(主要是知识、态度)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采用电视宣传、讲课、村民回议等宣传手段的效果一致,提示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较好的交通、通讯和经济条件可提高IDD的防治效果,贫困地区的工作通过努力也可搞好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在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四川省碘缺乏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在四川省理县、安岳、青川县和自贡市自流井区对乡(镇)和村医生、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对中小学生、家庭主妇和碘盐零售店店主等目标人群开展碘盐鉴别、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碘缺乏病防治知识作文比赛,发送碘缺乏病防治短信、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举办讲座等干预方法,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半年后对上述4个县(区)分别按东、西、南、北、中各抽取1所小学的3~5年级学生各40名,同时在所选小学所在地选取20~50岁家庭主妇30名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和家中盐碘定性检测.结果 培训各级医生、干部和教师共计2839人;在45所小学开展碘盐鉴别活动,在240所学校上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在156所学校开展作文比赛,发送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短信109 000条,发放健康教育材料791 499份,举办讲座2106次.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6.9%(657/2444)上升到干预后的90.4%(2201/2435,X~2=2027.49,P<0.01);食盐有碘率由干预前的96.6%(2360/2444)上升到干预后的99.8%(2430/2435,X~2=71.13,P<0.01);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9.2%(356/601)上升到干预后的96.7%(586/606,X~2=247.18,P<0.01);碘盐覆盖率由干预前的97.3%(585/601)上升到干预后的99.8%(605/606,X~2=13.55,P<0.01),合格碘盐食用率由干预前的84.5%(508/601)上升到干预后的96.0%(582/606,X~2=45.70,P<0.01).结论 在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中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和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健康教育是碘缺乏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碘缺乏病防治并建立其持续工作机制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探讨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新模式。方法:在小学生中开展 假磺盐鉴别活动,结果:有开展真假碘盐鉴别活动学校的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为96.1%,家庭主妇的知晓率为70.0%,同一地区未开展这项活动的学生知识知晓率为67.9%,家庭主妇的知晓率为57.9%,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对照县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仅为17.0%,家庭主妇的知晓率为14.1%,结论:在学校开展真假碘盐鉴别活动对提高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效果显著,是值得倡导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防治碘缺乏病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7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在23个省(自治区)选择项目试点县,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选择3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各项目省(自治区)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7.14%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0.11%,平均提高22.97个百分点;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67.89%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7.39%,平均提高19.50个百分点。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项目试点地区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河南省宝丰县碘缺乏病(IDD)健康教育干预前的基线调查和干预措施实施1年的效果评价,评估IDD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选择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小学生IDD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2.56%提高到干预后的95.78%,家庭主妇从61.17%提高到93.17%;碘盐覆盖率从91.00%提高到99.67%;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由88.17%提高到97.67%;小学生尿碘值小于50μg/L和小于100μg/L的比例由8.7%和16.8%下降到0和1.8%。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由4.83%下降到4.00%。对照组上述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无统计学意义,其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IDD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使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均明显上升。使小学生尿碘值小于50μg/L和小于100μg/L的比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河北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河北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在河北省选择34个项目县,每个县选择3个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5年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在每个乡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调查.结果 全部34个项目县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71.10%(7835/11 019)增长到健康教育后的94.84%(10 840/11 430),平均增幅23.74%;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77.02%(4531/5883)增长到健康教育后的95.32%(5902/6192),平均增幅18.30%.其中衡水市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55.56%(750/1350)增长到健康教育后的94.89%(1281/1350),增幅为39.33%;邯郸市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65.68%(532/810)增长到健康教育后的96.50%(909/942),增幅为30.82%.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形成了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卫生习惯,达到了预期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in Hebei, and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control strategies. Methods A total of 34 project counties were selected in Hebei province, and 3 townships were chosen in each project county. Heath educational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classes of grade 5 in the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each selected township. In the meantime, 3 villages were chosen in each selected township where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n the community was carried out. Sureys on knowledge of IDD control were conducted in the 34 project coun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al activities. Results The knowing rates of IDD control among pupils in all 34 project counties increased from 71.10%(7835/11 019) to 94.84%(10 840/11 430)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ith a average increase of 23.74%. The knowing rates of IDD control among housewives increased from 77.02%(4531/5883) to 95.32%(5902/6192), with a average increase of 18.30%. Of which, the knowing rates of IDD control among pupils in Hengshui city increased from 55.56% (750/1350) to 94.89% (1281/1350),with a average increase of 39.33%. The knowing rates of IDD control among housewives in Handan city increased from 65.68%(532/810) to 96.50%(909/942), with a average increase of 30.82%. Conclusions The knowing rates of IDD control among pupils and housewives are remarkably increased after implement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projects. They have better life and health habits, and the project achieves desired effect.  相似文献   

16.
2005-2008年江西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碘缺乏病开展连续监测,掌握江西省碘缺乏病消长动态,制订有针对性的碘缺乏病防治对策.方法 2005-2008年,在江西省碘缺乏病10个监测县(市、区)各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的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40名8~10岁小学生检查甲状腺,同时采集家中盐样测定盐碘;在上述学生中抽取6名学生测定尿碘,抽取20名学生测定智商;在每所小学各抽取20名5年级学生和学校周边5户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在10个监测县(市、区)各抽取30名孕妇测定尿碘.甲状腺检查采用触诊法和B超法,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尿碘测定采用酸消化砷铈分光光度法,学生智商测定采用<中国瑞文联合型测验>农村版.结果 2005-2008年监测结果表明,8~10岁学生平均甲状腺肿大率范同在2.00%~4.60%;居民盐碘中位数为30.00 mg/kg,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95%;学生智商(IQ)≥90的学生均超过76%;学生和孕妇尿碘中位数均>100 μg/L,<50 μg/L的比例持续在4%以下;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及格率分别在11.67%~43.50%,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及格率在92.50%~99.60%.结论 江西省人群碘缺乏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碘缺乏病(IDD)难点地区重点人群的IDD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知识水平,为提高碘盐食用率,开展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在开展项目的地区,以县(市)为单位,按“一乡两村”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5年级学生各10名,和健康教育授课教师以及3~5年级任课教师共10名进行问卷调查。在每所被调查学校附近的村中,随机调查10户家庭主妇(18~60岁),填写答卷并对家中食盐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小学生的碘盐鉴别活动的平均碘盐覆盖率为71.9%,较项目实施前提高16.9个百分点。在学生核心信息调查中,知道缺碘是主要危害的占81.2%,知道碘盐是预防缺碘最好方法的占81.8%,向父母讲过IDD知识的占71.0%;在家庭主妇调查问卷中,知道缺碘对智力和生长发育有危害的占66.0%;在碘盐是预防缺碘最好方法的问卷中,总体正确率为73.7%;在孩子向其讲过IDD知识或带回宣传单的答卷中,总体正确率仅有49.2%;在教师调查问卷中,了解缺碘对智力和生长发育有危害、碘盐是预防缺碘最好方法以及向学生和亲友讲过IDD知识的3个核心信息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99.8%、99.8%和97.1%。结论学生及家庭主妇对缺碘造成的危害以及主要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还有待提高,教师-学生-家庭主妇的传播链有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棘球蚴病高流行区小学生健康教育新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棘球蚴病高流行区随机选择6所小学的13个班级作为干预组、9个班级作为对照组,以各班级内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组采取基于“评估现状⁃强化师资⁃强调实践”模式的棘球蚴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得分(包括理论知识得分和日常应用能力得分),评价该健康教育新路径的应用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时,调查对象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68.86 ± 18.70)分,其中理论知识平均得分(40.97 ± 10.75)分、日常应用能力平均得分(27.89 ± 12.50)分。经聚类分析得到3类群体,分别为“差强人意”型、“活学活用”型、“死记硬背”型,分别占24.62%(240/975)、45.74%(446/975)和29.64%(289/975)。终评调查中,干预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81.08 ± 18.15)分,其中理论知识平均得分(43.65 ± 9.40)分、日常应用能力平均得分(37.43 ± 12.22)分,均显著高于基线调查(t = -4.201、-15.202,P均< 0.01)。对照组基线调查和终评调查时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70.55 ± 19.46)分和(71.74 ± 19.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P > 0.05)。结论 棘球蚴病高流行区小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尚可,但需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基于“评估现状⁃强化师资⁃强调实践”的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提高高流行区小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理解和运用具有显著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