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减少肝、肾移植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确定以“减少肝、肾移植术后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全体圈员参与,按PDCA循环严格执行,各司其职开展活动。[结果]圈员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在护理工作中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并增强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雷霞  何丽  王莲香 《当代护士》2016,(1):127-12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优质管理的方法管理置管患者,对活动前后两组共267例置管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6.22%下降至活动后的2.07%,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率,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ICU气管插管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97%降低至活动后的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1.0%低于活动前6.5%,(P<0.05),目标达成率107.8%,进步率84.6%,圈员技能等8个方面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意外拔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有利于减少骨科患者意外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行PICC置管患者15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行PICC置管患者157例设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特征构成,总结经验,以减少UEX的发生。方法收集2000年2月至2011年10月浙江某医院发生UEX的9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年龄、性别、疾病名称、发生意外拔管时的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管床护士的资历、有无有效的约束、呼吸机使用模式等,并计算构成比。结果在发生UEX的患者特征方面:烦躁和谵妄状态的患者占57.3%;40~60岁、60~80岁患者分别占34.4%和40.6%;颅脑疾患的患者占35.4%。在发生UEX事件医源性特征方面:年轻护士当班占50.0%,因为无有效的约束被患者自行拔除占59.4%,未能进行有效的镇痛、镇静处理占78.1%;在呼吸机使用控制模式(A/C)通气时发生占56.2%。在发生UEX事件时间特征方面:后夜班占43.7%。结论气管插管的护理应关注护理过程的各个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9.
回顾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气管插管病人中非计划性拔管病人的护理15例,发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插管方式的选择,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镇静效果不佳以及医疗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敏 《全科护理》2014,(31):2940-294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 ICU住院治疗的126例病人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实施心理护理、强化行为训练、肢体约束、气道管理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 UEX发生率为3.17%,对照组病人UEX发生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7,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降低ICU住院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气管插管在急救重症医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或因护理不当致气管导管由气道滑脱。非计划拔管是留置人工气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通气不足、缺氧、呼吸困难、气道损伤、出血、窒息等严重后果,甚至使病死率增加。本科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收治的578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预防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气管插管UEX (气管插管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品管圈实施前我院ICU气管插管的患者25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品管圈实施后我院ICU气管插管的患者242例作为研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脱管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以及监护费用以及观察组的目标达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目标达成率为106.4%,且人工气道的脱管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以及监护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气管插管UEX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效果,可以降低人工气道的脱管发生率、人工气道的再置管率、ICU监护时间以及监护费用,值得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非计划性拔管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气管插管中的发生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其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气管插管的 ICU病人病史进行回顾。[结果]共收集312例有效记录,其中非计划性拔管15例(4.8%);非计划性拔管后重新置管6例。[结论]安全有效的药物镇静、有效的肢体约束、恰当的外管固定、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可减少 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与治疗中,而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对UEX的定义有2种提法: ①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②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它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文献报道[1], 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可以减少UEX的发生.本科ICU病房收治以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肠瘘术后患者为主,其中机械通气患者(包括麻醉术后)占52.94%, 机械通气使用时间31.33 d.为了降低机械通气患者UEX的发生率,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2008年以后本科开始使用约束手套联合约束带的方法来约束患者上肢,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共有成员9名,以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应用品管圈活动的PDCA循环管理办法,通过鱼骨图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价效果等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ICU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95%降至5.9%,运用品管圈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降低。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整个活动过程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肝胆外科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将1~20病房的110例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对照组,21~40病房的120例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路护理方法,实验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活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分析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胃管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凝聚力,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实施护理对策:及时上门宣教,建立导管安全意识;强化落实胃管固定技能;正确评估患者意识,有效落实正确约束方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6.49%降至3.06%(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社区居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6年1~12月8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减少了机械通气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减少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确定以“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全体圈员按计划按程序各尽其责开展活动。结果高危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0.5%降低到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3.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