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个案管理、个案管理实施者、急性心肌梗死个案管理运作程序及其应用效果等内容,从急性心肌梗死个案管理实践的不足、急性心肌梗死个案管理师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培养急性心肌梗死个案管理师和急性心肌梗死个案管理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血压、血脂及肥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归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无心肌梗死健康人1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压、血脂、肥胖进行观察统计,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压、血脂及肥胖的相关性。试验组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与急性心肌梗死呈明显正相关。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且其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呈明显相关,对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貌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9例貌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例貌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17例;胸闷、气促19例,胸痛14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类以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前壁心肌梗死9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侧壁心肌梗死7例,广泛前壁 下壁心肌梗死2例,其中有6例误诊为AMI.结论 对貌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张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81-6682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因典型心电图改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1例结合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及同期就诊的具有胸痛等相似症状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检测其Mb、Hs-cTnT、Hb、MCV和RDW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Mb水平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Hs-cTnT、Hb、MCV、RDW水平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Hs-cTnT、Hb、RDW呈升高趋势。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急性心肌梗死者Mb、Hs-cTnT、Hb、MCV和RDW指标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2、0.744、0.644、0.678、0.656。结论 Hb、MCV及RDW可与Mb、Hs-cTnT共同作为诊断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良好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阐述了绿色通道含义、发展现状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现状,探讨了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方法,并强调了建立规范化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阐述了绿色通道含义、发展现状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现状,探讨了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方法,并强调了建立规范化急救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娟  余丽娟 《全科护理》2015,(7):604-60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临床护理特点,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较多见于前壁梗死;心肌梗死后再梗病人预后差,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的其他疾病较易发生心力衰竭;护理难点包括呼吸管理、血压管理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3个方面。[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临床护理特点及护理难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可做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危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包括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引起心源性休克、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应用的早期危险分层工具主要来源于大规模临床试验及专业协会推出的指南或专家共识。脑利尿钠肽(BNP)是由心脏分泌的、具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熟悉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5-03/2007-03门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非典型心电图形态25例,占心肌梗死确诊病例的38.46%。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意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6年872例脑血管病与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结果 脑心卒中发病率1.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后6 h~1个月,无痛型心肌梗死6例(6/13),死亡1例(1/13).结论 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时应重视监护,纠正心力衰竭、低血压,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合理制定护理计划,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功能有所改善,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发病率、致死率高,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杨家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25-772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宾川县人民医院5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合并症、误诊情况及预后。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年青化,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化,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当天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后给予健康教育,出院时用同一问卷进行再次调查。结果: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知识、各种相关疾病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不良生活习惯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掌握用药知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和保健意识,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8例漏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漏诊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漏诊、误诊的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心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的临床表现,易致漏诊及误诊。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老年人缺乏典型胸痛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认真仔细地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7.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程序化管理的体会。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疗环节,规范了人员组织、急诊介入治疗、效果评价等程序化管理工作,优化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各环节工作流程及衔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因“胸痛、胸闷3 h 以内”就诊,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比较3种指标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非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浆 CK-MB、CTn-I 及 H-FABP 明显升高(P <0.05);与 CK-MB 和 CTn-I 相比,H-FABP 对3 h 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则低于 CTn-I,但高于 CK-MB。结论对于发病3 h 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 H-FABP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伴心肌梗死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脑梗死病伴心肌梗死与319例老年患者单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结果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肌梗死较少,其梗死部位与老年患者单纯冠心病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疼痛发生率前者低于后者,心律失常较多。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突然发生急性左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时应高度警惕发生心肌梗死可能。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心肌梗死的患者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急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为室速、室颤的发生[1],近几年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炎症相关,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炎症反应蛋白,其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甚至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的早期预警有重要作用。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