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在“六五”期间,能源生产平均每年递增6%.到1985年能源生产总量为85538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为8.7亿吨,石油为12479万吨,天然气128.6亿米~3,发电量为4073亿度.每人平均消费能源0.7吨标准煤/年,低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1.6吨标准煤/年的水平,若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能源以煤为主,而苏、美以油、气为主(见表).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无大变化,预计到2000年将需原煤14亿吨;至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最大的耗能城市。据1981年报道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26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但是工业用能源量巨大,全市耗能源量全部折算成煤约为2654万吨,每亿元工业产值平均耗煤量为4.24万吨。上海是无能源资源的工业城市,今后工业要持续增长,能源供应不能同步增长,只有积极开展节能,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法求增长。利用地下含水层储能,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扩大能源资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地热资源是贮存在地球深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包括浅层地热能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三种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和开发利用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特点。随着社会对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的深入关注以及我国实现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迫切需要,加快推动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缓解资源能源紧缺形势,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据初步评价,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可满足约300亿平方米建筑物供暖需要;估算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8.84亿吨,中—高温发电潜力99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00万度;全国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是未来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枯竭后最具潜力的战略接替能源。  相似文献   

4.
到二○○○年上海市区将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260平方公里,人口从现在的620万人有控制地发展到650万人。近郊和远郊的工业卫星城镇相对独立,人口也由现在的50万人发展到130万人。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耗能量全部折算成标准煤为2101.83万吨,平均每亿元工业产值耗煤量为3.23吨,万元国民收入能耗为7.40吨。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但能源不能同步增长。作为能源补充调节的水资源,将起到一定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河南地质》2009,(8):47-47
近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透露,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 据王宏介绍,我国有着种类繁多的海洋资源,诸如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可再生能源等,其中,海洋生物2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钼矿资源供需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我国钼矿成矿地质条件、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产业与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钼矿资源的特点及产业发展趋势。利用矿产品部门消费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2020年、2025年和2030年钼矿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金属量,下同)和产量(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2025年和2030年我国钼矿消费量分别为:8.26~8.3万吨、8.77~9.0万吨、9.22~9.5万吨;产量(能)分别为:12万吨、10万吨和9.5万吨。研究表明:我国钼矿资源储量大,以斑岩型矿床为主,品位低(0.056%),高品位(Mo≥0.12%)的保有资源储量占比不足1/5,单矿石可选性好;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钼精矿产能利用率持续降低。为此,本文提出通过实施严格控制钼矿开采总量、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以及去产能化等对策建议,解决我国钼矿资源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钼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盐乃人类生活之必需食品,又是氯碱基础化工原料。我国有十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食盐需用量大,但至1987年全国盐产量仅1900万吨,尚次于美国(年产约4700万吨),占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食盐为原料的两碱(烧碱、纯碱)生产极其短缺,现今全国烧碱年生产不足210万吨,仅为日本的二分之一,美国的六分之一。每年尚需依赖国外进口。加之近年来我国部份地区海盐遭灾,生产萎缩,食盐产量已由“六五”初期产大于销变成产不敷销,供应严重紧张,连续五年挖减库存,仅1985年就动用库存263万吨,至1987年增达300万吨。据轻工部的预测,到1990年,全国新扩建大中型碱厂陆续投产,我国盐的需求量至少要达2500万吨,将有600万吨盐的缺口。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现阶段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较高,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虽然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其主体能源地位难以改变。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对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消费结构亟待调整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市场预测     
《地下水》1994,(3)
大豆将供不应求 据国家信息中心提供信息,近年来我国大豆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大豆生产中存在着播种面积大,单产提高缓慢,总产不稳,品质下降等问题,产需矛盾时有发生。今明两年我国大豆供不应求局面将有可能加剧。 据预测,今、明两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1.15亿亩和1.2亿亩,大豆总产量分别为1187.38万吨和1280.78万吨,今、明两年全国大豆需求量分别为1503.75万吨和1647.23万吨。据此,今明两年大豆需求缺口将分别扩大到315.37万吨和356.46万吨。  相似文献   

10.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截止至1986年底的探明储量为8400亿吨.从而使一些人认为今后几十年内甚至更长的时期可以高枕无忧,这种想法将会导致煤田地质勘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削弱.事实上,我国煤地质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长期持续的繁重任务.1987年原煤产量达9.28亿吨,占我国消费能源构成的78%,我国能源构成立足于煤炭的情况将在很长时期内持续下去.这就有  相似文献   

11.
田松林  路来君 《地质通报》2015,34(7):1369-1374
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煤炭消费量数据进行灰色系统GM(1,1)建模,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为后验差比值小于0.35,最小误差率大于0.95,说明此模型适用于吉林煤炭消费量的预测。预测2014年和2015年煤炭消费量结果分别为114.84×106t和117.98×106t。同时,对吉林省煤炭发展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coal in primary-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generally between 71.3% and 76.5%. The output of coal was 1.374 billion tons in 19%, and 1.21 tons in 1998, which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Now coal is mined mainly with mechanization in China, which is planned to reach 80% in major State-owned coal mines in 2000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of the government (Li et al., 1998; Tang Dejin, 1998).Compared with the USA and Australia, China has more complex coal geological structure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ismic technique in coal exploration, a new seismic technique with high-precision and high-resolution (2-D and 3-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detecting small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coal min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of mechanized coal mining in China. The technique is low in cost and requires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exploration,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wide-range applications. In the middle of t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矿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群 《地质与勘探》2020,56(3):635-643
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如何摆脱由铁矿勘查投入持续下滑及铁矿石价格下行所带来的行业困境是近年来需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铁矿石的资源现状及供需格局进行综合分析,认为:(1)我国铁矿产量增速远低于我国钢铁需求的增速:以含铁量来计,2015年原矿产量相较于1998年仅增加了0.1倍,而粗钢表观需求量增加了4.5倍。(2)目前铁矿石的需求终端主要为建筑,近几年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年增长率出现下降且有负增长,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放缓。(3) 2010年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最高达90%左右,进口量增速明显高于自产矿。由于铁矿石产能及产量的降速不及钢材,因此长期来看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下移。(4)未来中国铁矿石需求将会逐步下降,到2040年中国将需要8.56亿吨铁矿石,合理粗钢产能应为8.78~9.35亿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热资源禀赋良好,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取得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成果: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分布,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阐明了有代表性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和干热岩资源成藏模式。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迅速,浅层地热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量逐年攀升,但在地热资源成藏模式研究、勘查开发及管理利用等方面仍有亟须突破的技术瓶颈和需要改进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地热发展战略路线,下一步应加强热源机理与控热构造研究,推进地热探测技术和开发利用示范,开展重点地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完善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体系,推动地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Consumption of primary energy in Korea increased 5.25 % per year over a 10 years span starting in 1990. Korea ranked 8th in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11; coal consumption increased 35 % from 87,827 million tons in 2006–119,321 tons in 2010. Heavy energy-consuming countries consistently conduct research to develop an emission factor of Tier 2 level,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el that they use. To calculate the emission factor of bituminous coal for fuel, this study developed emission factor and calculated emission amount by implementing fuel analysis on bituminous coal consumed in Korea between 2007 and 2009. CO2 emission factor calculated by fuel analysis method is 95,315 kg/TJ, which is 0.75 % higher than the default value suggested by IPCC. The emission amount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O2 emission factor in this study is 231.881 million tons, which has a difference of 1.739 million tons compared to the IPCC default value.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煤地质与勘探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煤炭资源量49000余亿t,实际探明储量6000余亿t,其中可供建并使用的精查储量390亿t。由于油气资源有限,加上近年煤炭在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方面取得进展,21世纪初可望成为廉价、洁净和可靠的能源,在能源构成中重居领先地位。煤炭在中国化石能源资源中约占95%,在能源构成中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煤田地质工作直加速东部勘探,突出西部找水,提高勘探程度和煤矿地质研究精度,为煤炭开发、洁净煤技术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开发煤田地热不仅可以改善煤田开采的温度环境,还可以通过地热能的清洁利用变“害”为“利”,尤其是在目前“双碳”目标下利用煤田采空区储能大有前景。评估获得我国主要赋煤区地热资源热储量为1.12×1019 kJ,折合标煤3 795.39亿t,可采热储量1.71×1018 kJ,折合标煤569.31亿t。其中,华北赋煤区的可采热储量约占74.7%,特别西区(晋陕蒙宁分区)拥有神东、晋北、晋东、晋中、陕北、黄陇(华亭)、宁东7大煤炭基地,资源最为丰富,占近48.7%。进一步指出“煤-热共采”是煤田区地热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充填埋管取热、采空区矿井水取热和深部煤矿含水层取热等。此外,提出将采空区以及排水后腾出来的空间作为“储层”加以利用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并对回填(相变)材料储热、废弃煤田抽水蓄能和废弃煤田压缩空气蓄能做了详细评述。最后,对煤田热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评述。总之,煤田规模化储能与热害防治和地热利用将成为煤田地热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实现煤矿绿色转型和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随着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显示出其巨大的利用价值。江苏地区中、新生代发 育大量火山活动,深部热源上涌,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文中在对江苏地区大地热流值、不同深度岩石热导率、生 热率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贡献率叠加法,对苏北盆地与苏南地区不同深度的温度进行估算,将5~8 km的温度计算结果与采 用温度梯度计算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江苏地区3 km至8 km深处干热岩资源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 江苏地区3~8 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18×1021 J,合74.9亿吨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即合1.5×108 t标准 煤,约相当于江苏省一年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开发利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9.
Oi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energy policy-making to predict the future oil demand scientifically. Combined with the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ombination model of ARIMA-BP neural network, data on six driving variables of China’s GDP,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GDP, 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ization rate and oil production in 1999-2018 were selected to predict China’s oil demand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in 2020-203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ected driving variable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China’s oil demand, and the combined model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single model. From 2020 to 2030, China’s oil demand and import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but the growth rate will gradually slow down. Under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predicted average oil demand in 2020, 2025 and 2030 will be 675.7703 million tons, 732.2725 million tons and 760.8155 million tons,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average external dependence in 2020-2030 will be 76.19%, far exceeding the international warning line of 50%.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s oil supply and demand will be more acute, and according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美国同为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大国。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煤炭生产、消费等许多方面都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本文从美国近几年煤炭生产、消费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结合中国煤炭生产、消费等形势,提出使中国煤炭持续发展所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