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选择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猪瘟病毒(CSFV)和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组序列高保守区,按照多联PCR引物的设计要求,利用DNAsis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合成了4对特异性扩增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70、320、200和140bp。以AIV、NDV、CSFV和FMDV的培养物提取RNA并反转录,进行RT-PCR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各单项RT-PCR扩增产物与设计的4对引物之间的序列大小一致。在分别建立了各病毒单项RT-PCR及AIV与NDV、CSFV与FMDV二联RT-PCR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种多联PCR扩增条件,成功建立了上述4种病毒的四联RT-PCR技术。经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证明,本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其灵敏度为10pg总RNA。在3h内即可完成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新发PDCoV和TGEV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临床上主要引起感染仔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极为类似,且临床上PDCoV和TGEV混合感染时有发生,单靠临床诊断很难区分两种疾病,因此建立同时检测且区分PDCoV和TGEV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PDCoVN基因和TGEVN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PDCoV的N基因片段和TGEV的N基因片段,通过对RT-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PDCoV和TGEV的双重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研究.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RT-PCR对PDCoV和TGEV的最低检测量分别是3.14×102 copies/μL和3.68× 103 copies/μL,利用该双重RT-PCR方法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博卡病毒(Porcinebocavirus,PBo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伪狂犬病毒(P.pseudorabiesvirus,PRV)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显示出较好的特异性.为了解所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对252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双重RT-PCR检出PDCoV阳性样品31份(阳性率为12.30%),TGEV阳性样品12份(阳性率为4.76%),同时感染PDCoV和TGEV的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为0.79%),且检测结果与单一PDCoV和TGEV RT-PCR相符.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可用于PDCoV和TGEV的临床检测,为进一步研究PDCoV和TGEV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均可由灰飞虱传播并侵染玉米使其发生粗缩病.两种病毒相似之处较多,常规方法很难区分.本研究根据以往已发表的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分别合成了两病毒的特异引物,利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了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地区田间自然感病玉米的RT-PCR检测结果和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在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样中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一种病原,所测核酸序列与日本所报道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有92.4 %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动物疫病。本研究拟建立一种能区分FMDV O/A/AsiaⅠ型的基因芯片。根据FMDV O/A/AsiaⅠ型的VP1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获得248、206和239 bp的三个靶基因片段,并针对这三个片段分别设计了3种探针,以引物荧光标记法标记靶基因,建立了一种鉴别FMDV O/A/AsiaⅠ型的分型基因芯片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保存期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水化温度37℃,封闭液为0.25%BH_4Na/25%乙醇,杂交温度为42℃。灵敏性实验表明,FMDV-O检测限为118 pg/mL,FMDV-A为18.4 pg/mL,FMDV-AsiaⅠ为129 pg/mL,芯片方法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0~100倍;特异性实验表明,O、A和AsiaⅠ三型之间无交叉杂交;该芯片可至少保存3个月仍能重复使用。本研究建立的FMDV分型基因芯片为O、A和AsiaⅠ型鉴别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GenBank中获取多个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基因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之后,设计对应于口蹄疫病毒的3D、VP3和3C区域的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了FMDV群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O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和AsiaⅠ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三种FMDV实时荧光RT-PCR在Lightcycler荧光PCR仪上扩增均出现标准的S型曲线,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很好地将FMDV与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w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corona virus)区分。FMDV群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可以成功扩增O型(O1和O2毒株)和AsiaⅠ型(AsiaⅠ1和AsiaⅠ2毒株)FMDV;O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可成功扩增O型(O1和O2毒株)FMDV,AsiaⅠ型(AsiaⅠ1和AsiaⅠ2毒株)FMDV为阴性;AsiaⅠ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可成功扩增AsiaⅠ型(AsiaⅠ1和AsiaⅠ2毒株)FMDV,O型(O1和O2毒株)FMDV为阴性。FMDV群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O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和AsiaⅠ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都可以检测到10个拷贝的模板,灵敏度接近检测方法的极限。检测时间短,从加样到反应结束只需要70 min。该方法有潜力用于FMDV的实验室筛查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从GenBank中获取多个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基因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之后,设计对应于口蹄疫病毒的3D、VP3和3C区域的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了FMDV群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O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和Asia I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三种FMDV实时荧光RT-PCR在Lightcycler荧光PCR仪上扩增均出现标准的S型曲线,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很好地将FMDV与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猪传染眭胃肠炎病毒(Sw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orcine respiratory corona virus)区分。FMDV群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可以成功扩增O型(O1和O2毒株)和Asia I型(Asia I1和Asia I2毒株)FMDV;O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可成功扩增O型(O1和O2毒株)FMDV,Asia I型(Asia I1和Asia I2毒株)FMDV为阴性;Asia I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可成功扩增Asia I型(Asia I1和Asia I2毒株)FMDV,O型(O1和O2毒株)FMDV为阴性。FMDV群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O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和Asia I型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都可以检测到10个拷贝的模板,灵敏度接近检测方法的极限。检测时间短,从加样到反应结束只需要70min。该方法有潜力用于FMDV的实验室筛查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应用荧光显色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了针对靶序列M+N基因的一组引物,并且能在63 ℃等温条件下30 min内完成反应.在敏感性检测中RT-LAMP与RT-PCR都能检测103个包含靶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几种其它病原的核酸也被用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特异性,两种方法只能检测PRRSV.在荧光显色剂应用试验中,证实0.05 mmol/L钙黄绿素以及0.6 mmol/L锰离子可以用于LAMP扩增产物的判断,并且其判断结果与浊度判断结果一致.在对103个临床血液样本的检测中,RT-LAMP与RT-PCR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量分别是56个和48个.结果说明,应用荧光显色剂的RT-LAMP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PRRSV.  相似文献   

8.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RT-PCR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分离毒与人工感染样品进行应用检测.根据NDRV-NP03株S3基因全序列(NDRV-NP03,GenBank登录号:GQ888710),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NDRV分离株为模板,建立了检测NDRV的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从NDRV分离毒中扩增到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586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检测灵敏度达到2 pg病毒RNA,而其它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鸭副粘病毒(Duck paramyxovirus,DPM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等样品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8株NDRV分离毒和3份人工感染鸭肝脾组织进行检测均为阳性.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用于NDR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DNA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其检测结果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也可以通过加入核酸染料SYBR GreenⅠ进行肉眼观察。本研究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结构蛋白VP26基因序列,设计一套引物,成功建立了针对WSSV的LAMP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在65℃温育1h的条件下快速扩增病毒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特异性梯度条带;在反应体系中添加SYBR GreenⅠ染料后,可通过肉眼观察有无荧光直接判定结果。该研究建立的LAMP法能特异性检出WSSV,其检测下限比PCR法低一个数量级,相当于0.563pg/μL的质粒(pMD19-T-VP26)浓度。表明所建立的WSSV LAMP检测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有望作为WSSV快速诊断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柿属植物ISSR分析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部分柿属(Diospyros)植物为材料,对ISSR-PCR反应体系腗g2+、dNTPs、引物、模板DNA和Taq DNA聚合酶浓度,退火温度及扩增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适合柿属植物ISSR分析技术体系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含1× Buffer,Mg2+2.0或2.5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6 μmol/L,Taq DNA聚合酶1U,甲酰胺2%,模板DNA 2.4 ng/μL;PCR扩增程序94℃变性3 min;94℃ 30 s,(Tm+2)℃(根据引物不同设定)45 s,72℃1.5 min,35个循环;72℃延伸7 min;2%琼脂糖电泳分离PCR产物.结果为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部分柿属植物I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和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建立柿属(Diospyros)植物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IRAP)技术体系,对IRAP分析中影响PCR扩增结果的若干因子进行了研究。确立了适合柿属植物IRAP分析的技术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1×Buffer、模板DNA50ng、Mg2 2.0mmol/L、dNTPs0.25mmol/L、引物0.40μmol/L、TaqDNA聚合酶1.0U,矿物油20μL;PCR扩增程序:95℃5min;95℃1min,56℃1min,升温速率 0.6℃/s,72℃2min,循环44次;72℃延伸8min。该优化体系在7种柿属植物33个基因型的I-RAP分析中获得较理想的扩增结果,扩增片段120~1500bp,不同种和柿种以下不同品种间扩增条带总数和带谱相同。每个基因型都有其独特的指纹图谱,可作为区分不同基因型的依据,尤其芽变品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LAMP),建立了一种特异、灵敏、便捷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subtype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H9-AIV)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对应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的8个不同区域的6条特异引物,在63℃的等温条件下反应,最低可检测到103拷贝的目的基因重组质粒片段,较RT-PCR方法敏感10倍。通过对15种H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在反应体系中使用钙黄绿素与Mn2+的混合溶液作为荧光指示剂可以用于RT-LAMP结果判定,并且其判断结果与浊度判断结果一致。对109份禽咽喉拭子及泄殖腔拭子临床样品进行检测,RT-LAMP与RT-PCR检出阳性样本数分别为61份和46份,表明RT-LAMP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RT-PCR。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够快速且同时大批量检测甘薯样本是否感染甘薯曲叶病毒(SPLCV),本研究建立了SPLCV cp基因的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本研究构建SPLCV cp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对照,并对标记的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为57℃时,特异性扩增效果最佳;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引物对与甘薯无症状1号病毒(SPSMV-1)、甘薯杆状DNA病毒B(SPBV-B)、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和甘薯潜隐病毒(SPLV)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引物对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次,本研究构建了PCR-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系统,当抗体包被磁粒时,20μg地高辛单克隆抗体为0.1 mg羧基磁粒的最佳抗体标记量。特异性扩增产物在新构建的层析系统中3 min左右进行可视化检测;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该层析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 1 ng·μL-1基因组DNA,灵敏度是普通凝胶检测的10倍,说明该系统灵敏度较高。综上,本研究建立的PCR-层析试纸条检测系统具有可视性、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且可以同时对大批量的样本进行SPLCV检验,满足了脱毒薯...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基因扩增实验中诸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16S rDNA基因扩增时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2+、dNTP、引物、Taq酶、模板DNA)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MgCl22.0 mmol·L-1、dNTP 0.2 mmol·L-1、引物0.2μmol·L-1、Taq DNA聚合酶0.5 U、模板DNA 50 ng;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4 min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 s,53.7℃退火30 s,72℃延伸90 s);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6.
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verrhoi)引起的杨桃(Averrhoa carambola)细菌性斑点病是杨桃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细菌16S~23S 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通用引物Ll(5'-AGTCGTAACAAC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扩增参试菌株的基因组DNA;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经多重比对分析后设计出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saveF(5'-CTTATCGACGACTCAGCTGCG-3’)和PsaveR(5’-TCATGCGTTGATCGTCAGGATC-3').此引物可以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73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的细菌无扩增条带,该引物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 pg,且可从自然发病的杨桃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杨桃细菌性斑点病的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此外,本研究对多种病原细菌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病菌与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sprunorum是近源种.该检测技术对杨桃细菌性斑点病害的控制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不同模板DNA浓度(0.2~16 ng/μL)、不同转基因含量(0.05%~50%W/W)以及不同模板存放温度(22℃、4℃和-20℃)和存放时间(1、2、3周和1,3个月)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水稻外源成分的定性PCR检测,发现当模板浓度在0.4 ng/μL以上时所有引物均能扩增出目标片段,对于转基因含量为1.0%和0.1%的混合样品,能稳定检测出转基因成分所需的DNA最低浓度分别为1和2~4 ng/μL.模板DNA的不同温度存放条件对检测没有明显影响,长时间存放后PCR扩增产物条带亮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植物中CaMV35S和tNOS元件的4种定性PCR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promoter of Cauliflower mosaicvirus 35S,CaMV35S)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终止子(terminator of nopaline synthase gene,tNOS)是转基因产品筛选检测中的首选参数,日常检测中发现,个别标准中用于筛选检测这两种元件的引物存在非特异性扩增和灵敏度差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标准中常用的扩增片段分别为195、165、147和123 bp的CaMV35S和扩增片段分别为180、172、165和118 bp的tNOS各4对引物,应用普通PCR和实时荧光(Real-time)PCR方法,对8对引物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在加工品中的扩增性进行了测试和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CaMV35S 165和147 bp引物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在不同的加工品中也表现出强的检测能力,筛选检测效果最佳;195bp引物扩增性稍差,且经常出现非特异性扩增;123bp引物较其他引物扩增弱且扩增不稳定。tNOS 172和165bp引物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在不同的加工品中也表现出强的检测能力,筛选检测效果最佳;180bp引物扩增性较差,且易出现非特异扩增;118bp引物较其他引物扩增弱且扩增不稳定。本研究通过普通PCR和实时荧光(Real-time)PCR对不同国标中出现的引物进行适用性评价,为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监管提供可靠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均可由灰飞虱传播并侵染玉米使其发生粗缩病。两种病毒相似之处较多,常规方法很难区分。本研究根据以往已发表的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分别合成了两病毒的特异引物,利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TR-PCR)建立了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地区田间自然感病玉米的RT-PCR检测结果和扩增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在该地区玉米粗缩病病样中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  相似文献   

20.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甘蔗茎组织总DNA为模板,以16S rRNA基因赖氏细菌属(L eif son ia)通用引物为第一轮引物、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 eif son ia xy li subsp.xy li,Lxx)亚种特异引物为第二轮引物建立了Lxx巢式PCR检测技术。根据已报道的Lxx巴西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G enB ank登录号AE 016822.1)设计了扩增致病相关基因片段的3个引物对,经多种组合进行了RCR检验,筛选出两个特异性好、灵敏高的引物对,建立了Lxx的多重PCR检测技术。克隆测序表明,PCR产物与巴西分离物基因组相应区段同一率为99%以上,从而证实了上述PCR技术的正确性。检测结果表明,广东样品的阳性率为90%,海南样品的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