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室外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现有室外人体热舒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室外热舒适机理的新评价模型:"热生理-适应"模型。这一新评价模型的建立将为准确评价及预测不同室外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参阅国内外研究成果,讨论了人体热适应性与热舒适的关系,介绍了实验室研究中的适应性和实测调查研究的适应性,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行为调节适应、心理调节适应以及生理调节适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热适应性研究对人体的热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人体的热舒适性理论以及全面把握瞬变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研究现状,本文总结分析了以往关于瞬变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的研究成果,并选取了温度突变、温度渐变、气流运动3种比较典型的瞬变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瞬变环境所引起的人体热反应是有明显差异的。同时,气流运动是未来非稳态条件下人体热舒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舒适观点的房间热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柯宇  陈晓春 《制冷》2003,22(1):71-74
本文介绍了通过计算不舒适指标评价房间热性能的方法。基于人体热反应从热舒适角度来评价房间的热性能,得出人体热舒适对房间建筑参数的敏感程度。这些参数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物理性质,房间的位置、朝向及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5.
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是研究环境热舒适性的主要方法,一般的客观测试是通过布置测点测试室内热环境参数计算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Predicted Mean Vote),室内热环境的非稳态影响因素使得该方法很难综合描述并准确预测非稳态热环境下人的热舒适程度。本文通过中国成年人体数据库获取我国人群的体貌及生理特征,选取50百分位成年男性人体三维数据建立暖体假人模型,根据舒适状态下的人体热平衡方程制定控制策略,开发了一套可用于测试非稳态、非均匀热环境下人体与环境之间热量交换的暖体假人测试系统,在人工环境实验室营造特定的热湿环境,利用暖体假人测试系统测试了当前环境的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为-0.8,并对该环境进行被试者主观评价测试,得到热感觉投票值(TSV——Thermal Sensation Vote)为-0.65,被试者主观体验结果与暖体假人客观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2.1%。  相似文献   

6.
车室内人体热舒适性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车室内热环境计算的基础上,借助于人体热调节系统以及人体生物热方程计算了人体温度场的分布,并且利用当量温度Teq去评价不同环境下人体的热舒适性。文中完成了一个典型算例,预测了司机与乘客的热舒适性问题,并与国外提供的热舒适范围作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显然,这一研究对进一步改进车室内环境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分析室内热湿环境参数;从热平衡的角度引入人体热舒适概念;提出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的措施.分析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汽车乘员舱制冷工况下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空调模式:制冷、自动模式内循环、设定温度为26℃;行驶状态:怠速、路试。实验结果表明:乘员舱气温受空间位置和行驶状态的影响,路试状态下气温均匀程度高于怠速工况;乘员舱湿度分布也受空间位置和行驶状态的影响,路试状态下的前后舱内相对湿度差小于怠速工况;舱内座椅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和乘员影响,升温阶段温度略高于气温,降温阶段降温速率远小于气温; PMV模型与等效温度模型在怠速和路试工况下与实际人体热舒适度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均基本一致,两模型在怠速状态的预测精度均高于相应路试状态,等效温度模型总体预测精度高于PMV模型。  相似文献   

9.
住宅置换通风室内人员舒适性的全面调查与评价目前还不是太充分。本文通过现场测试和入户调查对无锡某住宅小区住宅采用置换通风系统的房间舒适度及居民的满意度进行研究,研究采用主观投票及客观生理参数测试两种方法,共有54名受试者参与现场实验。未入住房间受试者生理参数测试结果和主观投票结果一致,结果显示舒适度水平较高;已入住房间的住户夏季工况下的热感觉有点偏凉,对湿度环境表示满意;冬季工况下的热感觉有点偏暖,湿度和风速合适,住户对室内热环境整体表示满意和舒适,若室内新风量能有所增加则更能增加满意度。研究结果对住宅置换通风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制冷》2015,(4)
船舶空调舱室热舒适性是影响船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影响空调舱室热舒适性的诸多因素,讨论了PMV-PPD指标的作用及其运算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生理参数的人体热舒适现状,提出运用现场问卷调查与客观生理参数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确定适合针对船舶特殊环境的热舒适标准。指出生理指标在评价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叙述了热湿环境中地板送风空调系统(UFAC)的热舒适性研究.通过测量假想平板网格节点上的热舒适性参数来预测气流的组织形式及办公室内空间的热力层特性;通过计算机来计算Fanger的热舒适性指标以检测室内人员的热感觉;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得出气流的速度和其他各项参数的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显示,在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中,送风口附近由于热力梯度较大存在着局部的不舒适性热感觉.另外,送风气流呈抛物线的特性将使气流形成一个滞留区.  相似文献   

12.
在过渡季节,如何评价火车站候车室内的人体热舒适性是研究的内容。针对昆明火车站的过渡季节的候车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探讨。评价该自然通风方式能否达到人体舒适性指标以及调研乘客对候车室内热环境的主观感受。利用热舒适仪器测试和使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候车室内的热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热环境客观评价的一种简易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范格(Fanger)提出的预测平均热反应指标PMV(PredictedMeanVote)难以计算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热平衡的无因次数HB(HeatBalance),它反映了人体的显热散热量与总产热量之比,包含影响热感觉的5个基本参数,计算简便,而且与PMV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文章推导了HB的表达式,并将HB、PMV与主观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HB与PMV的关系式,定义了HB的热感觉标度,因此可以用于普通热环境的客观评价,也可以作为PMV的一种简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敏  杨勇 《人类工效学》2009,15(1):28-30
本文分析了座椅的热舒适性对人体的影响,阐述了座椅材料与热舒适相关的几项物理性能及测试方法,最后提出了座椅热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方法中,除测试座椅材料的热物理指标外,还可以采用探头式温湿度计测量人一椅界面问温湿度,同时进行主观评价,从而将主客观评价结果很好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为评测高温干燥沙漠气候环境中开放式站台在空调状态下的热环境,实测了站台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空气流速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基于ASHRAE七级热感觉标尺的热舒适调查问卷.测量及调查结果表明,站台环境热中性温度为31.0℃,高于ASHARAE推荐热舒适温度;80%满意度时的可接受温度范围为[27.7℃,34.3℃],较ASHRAE推荐温度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16.
热舒适参数选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热舒适研究的国内外接轨、修正地区性设计规范以及促进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PMV、TSV、TCV对人体热舒适性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所得热舒适参数也不尽一致的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提出了综合考虑国内外标准规定、现场实测及问卷调查结果来确定热舒适参数的思路。结合研究实例,利用这一方法得到了合理的室内热舒适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热舒适需求与空调节能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能量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热舒适的空调能量设计因子提取及其重要度计算方法。在热舒适空调节能设计过程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热舒适需求的功能质量屋,并将热舒适性转化为空调功能及权重等设计信息;分析功能的能量特性,针对与能耗相关的功能,给出了能量设计因子提取策略,以及能量设计因子对热舒适及能耗综合影响程度量化方法。以家用空调为例,提取了基于热舒适的能量设计因子,对容积效率和传热系数两项耦合因子进行了分解,并对整体层能量设计因子的热舒适性及能耗的影响系数进行计算,按综合影响系数由大到小排序,结果为压缩机功率、系统控制方式、通风量和换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