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自由基和免疫功能的变化。资料和方法:30例肝癌病人(男16例,女14例),30例健康人(男16例,女14例)和30例肝良性病变者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SIL-2R水平、IL-2、CD3、CD4、CD8、LPO、SOD也同步测定。结果:⑴肝癌病人IL-2、CD3、CD4、CD4/CD8、SOD明显低于常人及良性病变者,LPO、SIL-2R、CD8则明显高于常人及良性病变者。良性病变者的变化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⑵肝癌病人的LPO与SOD间呈负相关(γ=043,P<005)与IL-2之间呈负相关(γ=0785,P<001),SIL-2R与IL-2呈负相关(γ=-041,P<005)。结论:肝癌病人体内存在着自由基的损害和免疫功能低下,在防治时应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不同工作状态下SOD,LPO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观察医务人员不同的工作状态下体内清除自由基和抗疲劳能力。方法:对60名参加值夜班的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测定上午11点和夜间23点(餐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SOD)、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结果:自由基P-LPO白天高于夜间(P<0.05),R-SOD临床护士白天低于夜间(P<0.05),临床医生夜间下降明显(P<0.05)。结论:医务人员上午工作强度高于夜间,护士8h三班倒值班制比医生24h值班制更趋于合理,利于健康。  相似文献   

3.
烹调油烟对肝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用烹调油烟对大鼠进行亚急性染毒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通过测试肝细胞匀浆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探讨烹调油烟是否对肝组织具有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动式吸入烹调油烟浓度为40mg/m3为染毒组,吸入加热的空气(24℃~28℃)为阴性对照组,每组动物18只,分三个时相(20、40、60天)观察HE染色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检测肝细胞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烹调油烟染毒组肝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小灶性坏死为主;烹调油烟可使肝细胞匀浆SOD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烹调油烟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同时引起肝细胞匀浆SOD活性降低及MDA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4.
二硫化碳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二硫化碳(CS2)腹腔注射染毒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急性染毒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肝LPO含量随CS2染毒剂量增加而明显升高(r=0.8108,P<0.01),SOD活性随剂量增加有降低趋势,GSH-PX活性未见显著变化。亚急性实验结果显示,染毒21d染毒组GSH-PX活力,染毒45d染毒组SOD及GSH-PX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CS2是一个重要的致脂质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矽肺与NO、氧化及脂质过氧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矽肺与NO及氧化和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检测73例矽肺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NO、VitC、VitE、β胡萝卜素(βCAR)、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矽肺组的血浆VitC、VitE、βCAR含量及红细胞SOD、CAT、GSHPx活力显著降低,血浆NO、LPO含量及红细胞LPO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各检测值与病程均有相关;血浆NO、VitE含量及红细胞SOD活力、LPO含量与病程相关最密切。结论矽肺患者体内的NO代谢异常,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病理性加剧。  相似文献   

6.
调和油中不同饱和程度脂肪酸配比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在低胆固醇摄入(89g基础饲料+11g调和油)和高胆固醇摄入(89g基础饲料+11g调和油+1g胆固醇)两种条件下调和油对大鼠血脂、血清和肝MDA、血清和肝SOD、膜流动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胆固醇摄入条件下,1∶1∶15组血清TC、LDLC、MDA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膜流动性显著升高(P<005);1∶15∶1组血清SOD活力、膜流动性显著升高(P<005);15∶1∶1组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高胆固醇摄入条件下,1∶1∶1组血清TC显著降低(P<005);1∶1∶15组血清LDLC显著升高(P<005);1∶15∶1组和15∶1∶1组血清TC和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4个实验组的肝SOD活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活力和膜流动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  相似文献   

7.
噪声作业对生产工人血脂成分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136名生产性噪声作业工人血脂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噪声可导致接噪工人血脂中CHO、TG含量明显升高;噪声暴露组血脂成分异常检出率为250%,非噪声暴露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09%(P<005);两组之间总胆固醇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甘油三酯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均与血脂异常检出率呈正相关(r=09784,P<001;r=09509,P<005)。提示噪声作业可致人体脂代谢发生异常。此外,就累积噪声暴露量与血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二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并呈正相关(r=09883,P<001)。  相似文献   

8.
复印作业对人体氧化和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印作业对人体氧化和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检测104例复印作业者和100例健康成人血浆VitC、VitE、β-胡萝卜素(β-CAR)、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LPO含量。结果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复印作业组的血浆VitC、VitE、β-CAR和红细胞SOD、CAT、GSH-Px平均值皆显著降低(P<0.01),而血浆及红细胞LPO平均值明显升高(P<0.01),3种不同机型复印作业组各指标平均值间皆差异无显著性(P>0.05),配备通风装置组与未配备通风装置组各指标平均值间差异皆有显著性(P<0.01),复印作业工龄与各指标间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相关(P<0.02~0.0001)。结论复印从业人员体内氧化和过氧化反应加剧  相似文献   

9.
烹调油烟对大鼠肺组织SOD和MDA及骨髓MN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东阳  张天成 《卫生研究》1998,27(6):382-384
通过观察烹调油烟冷凝物(RC)对大鼠肺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骨髓微核(MN)率的变化,探讨了其变化规律和作用机理。采用RC气管灌注大鼠的方法,对RC的SOD、MDA、SOD/MDA比值及MN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225mg/kg)、中(450mg/kg)、高(900mg/kg)3个剂量RC组和阳性苯并(a)芘[B(a)P]对照组大鼠肺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而且呈剂量-效应关系;3个剂量RC组和B(a)P组MDA浓度明显高于DMSO和阴性对照组(P<0.05);SOD/MDA比值均有下降趋势;中剂量RC使MN率上升,高剂量RC对MN率的效应更明显(P<0.01)。提示RC可使体内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平衡失调。表明RC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长期接触烹调油烟对肺组织有明显损伤作用,甚至有可能诱发肺部肿瘤  相似文献   

10.
镉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镉对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测定不同CdCl2染毒浓度下(含镉0、10、20和40μmol/L)间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染毒24小时后,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随染毒浓度的增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增高(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与MDA呈负相关、与GSH-Px呈显著负相关(r=-0.4339,P<0.05);MDA与GSH-Px呈显著正相关(r=0.4329,P<0.05),表明镉可使睾丸间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弱。结论镉对睾丸间质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Batch cooking     
C McIver 《Hospitals》1970,44(20):84-85
  相似文献   

12.
Cantina cooking     
《Southern hospitals》1991,57(5):15, 34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食中,许多食品、菜品、点心除它们自身的取料考究,做工精良,色鲜味美之外。还往往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奇闻轶事,让人在品尝食品之外,还领略了文化附加所带来的乐趣,意外获得了精神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不同食用油和烹调方式的油烟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食用油和不同烹调方式的油烟成分及其对健康危害。方法:应用粉尘采样器(15 L/min×20 min)和大气采样器(0.1 L/min×30 min)采集不同的食用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及不同烹调方式(炸上排、炸蔬菜、炸鱼、煎鱼、炒菜)的油烟样品并分析。结果:菜籽油、大豆油及煎鱼、炒菜的油烟浓度均较高;烷烃类的含量以大豆油、炸蔬菜较高,炒菜较低;抗氧化剂存在不同油与食物中。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单纯食用油烹调比加入食物烹调的油烟浓度大;大豆油的油烟浓度及有机物含量均较高,炒菜的油烟浓度较大但有机物的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烹调因子在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烹调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作用及烹调因子对膳食暴露评估的影响.方法 检测烹调前后农药的膳食暴露水平;分别计算并比较是否考虑烹调因子时有机磷农药的膳食暴露水平.结果 烹调对不同种类有机磷农药均有去除作用;5种农药的烹调因子在0.06~0.8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条件下,烹调对农药去除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杀螟硫磷、乐果及三唑磷;烹调时间越长,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越少;考虑烹调效应后,人群膳食中有机磷农药摄入量明显降低;忽略烹调作用时通过青菜和芹菜摄入人体毒死蜱的量分别占每日容许摄入量(ADI)的166.67%和105%,而考虑烹调因素后,这一比例分别降至其ADI的100%和15.75%.结论 在膳食暴露评估过程中,必须考虑烹调因素的影响,才能准确评价人群膳食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