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共15个病灶,9例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为单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9例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卵圆形(7/15)或分叶状(5/15)、边界清晰(10/15)低回声为主的肿块,部分肿块(7/15)伴后方回声增高,均未见肿块周围蟹足样改变、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及肿块内钙化。多数肿块(11/15)内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钼靶X线摄影多表现为:卵圆形(5/8)或分叶状(3/8)的边界清晰(7/8)和高密度(7/8)肿块。2例乳腺腺体较致密,未见明确肿块,均未见毛刺、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结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表现均无特异性。在结合超声声像图肿块血流信号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而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考虑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果,以提高两种影像检查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符合率。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共44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做回顾性分析,记录超声表现,包括肿块数量、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肿块内部是否伴微钙化、腋下淋巴结受累及肿块内部血流情况;钼靶X线摄影检查记录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及钙化情况;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35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1.4%(35/43);32例术前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4.4%(32/43);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43)。93.0%(40/43)的病例被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其中之一检查诊断疑似为恶性;60.5%(26/43)病例被术前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诊断均疑似恶性。 结论超声检查与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黏液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若超声或钼靶X线摄影检查诊断疑似为恶性,应行穿刺活检及组织病理学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阴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936例女性乳腺检查中发现病变并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癌病灶的术前钼靶X线摄影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双盲法,检查结果依照BI-RADS标准评判分级,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56例中,术前超声诊断乳腺癌53例(53/56),超声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肿物图像,部分肿物可见穿入性血流信号及高阻血流频谱;超声呈假阴性3例,超声声像图未见肿物图像,在钼靶X线摄影则表现为恶性钙化,无明确肿块。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47例(47/56),主要影像表现为毛刺样肿块及恶性钙化,呈假阴性9例,肿块最大直径范围约1.5~0.4cm。结论超声诊断肿块型乳腺癌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可检出钼靶X线不能检出的较小的乳腺癌肿块。  相似文献   

4.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黏液癌的超声、X线等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22个病灶)的超声、X线特征及与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分类包括14个单纯型(6个富细胞型,8个少细胞型)和8个混合型病灶.超声:所有病例均存在实性肿块,85.71%(12/14)的单纯型肿块境界清晰,回声等或略低于皮下脂肪,92.86%(13/14)的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5.00%(6/8)的混合型和14.29%(2/14)的单纯型肿块边界较模糊并细小毛刺,内部回声较脂肪回声低.超声和X线片术前怀疑恶性的比例均为63.64%(14/22).恶性X线表现包括肿块(10个)、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2个)、结构扭曲并恶性钙化和单纯不定性钙化(各1个).肿块主要为高密度,单纯型边界清楚或呈浅分叶状,混合型边界不规则和毛刺改变.81.82%(18/22)的病灶被超声或X线之一疑诊恶性,45.45%(10/22)的病灶术前超声和X线均疑为恶性.结论 乳腺黏液癌尤其单纯型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超声和X线诊断均可能诊断为良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是鉴别良恶性的重要依据,混合型肿块较单纯型更具有浸润性特征;超声和X线联合诊断有利于避免误诊,两者之一怀疑恶性时,即应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X线钼靶及联合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联合应用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超声和X线钼靶摄片检查诊断乳腺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与超声、X线钼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与X线钼靶两者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乳腺叶状肿瘤19例高频超声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术前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所测19例肿块最大径范围2~18cm(平均6.4cm).其中良性肿块范围为2~8cm,平均4.8cm;交界性肿块范围为4~18cm,平均9.6cm;恶性肿块范围为4~8cm,平均6.5cm.二维超声:19例肿块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14例边界清楚,13例可见薄包膜回声,1例肿块呈椭圆形,5例轻度分叶,13例明显分叶,1例内部见微小钙化,13例肿瘤实质内可见高回声分隔,11例内部见不规则无回声区,17例出现后方回声增强,14例有侧壁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19例肿瘤内可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术后病理证实19例乳腺叶状肿瘤(良性10例、交界性5例、恶性4例)位于左乳11例,右乳8例,3例伴有多发纤维腺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乳腺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叶状肿瘤超声表现无明显差别.CDFI对乳腺叶状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纤维腺瘤与乳腺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均有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权毅  付华  左怀全 《华西医学》2012,(8):1209-1211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结合钼靶X线摄片标记定位对无临床体征乳腺肿块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0月对48例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病灶金属导丝标记定位,并结合钼靶X线检查切除病灶,同时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结果 48倒中有11例确诊为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内癌4例),37例为良性病变(纤维瘤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腺病28例)。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病检结果一致。结论彩超引导下穿刺钢丝标记定位活检结合钼靶X线摄片,有效地解决了乳腺细小钙化和微小病灶活检术中精确定位和完整切除的难题,对无临床体征的微小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乳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乳腺肿块患者116例(121个肿块),均于术前7d行乳腺高频超声、钼靶X线摄影检查,与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高频超声、钼靶X线单独及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组织病理诊断良性肿块37个,恶性肿块84个;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肿块42个,恶性肿块79个;钼靶X线诊断良性肿块64个,恶性肿块57个;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良性肿块46个,恶性肿块75个;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为62.8%、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45.9%、阳性预测值为74.7%、阴性预测值为40.5%、假阳性率为54.1%、假阴性率为29.8%,钼靶X线分别为56.2%、52.4%、64.9%、77.2%、37.5%、35.1%、52.4%,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分别为76.0%、77.4%、73.0%、86.7%、58.7%、27.0%、22.6%;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高频超声、钼靶X线,特异性高于高频超声、假阳性率低于高频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在乳腺肿块诊断中各具优势,二者联合可优劣互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常规进行钼靶X线和起声(二维黑白超声和彩声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诊断为乳腺肿瘤52例.结果:经病理证实,3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例为乳头状导管癌,5例为腺癌,1例为转移性肉瘤,2例为分叶状囊肉瘤,41侧淋巴结肿大,7例伴对侧淋巴结肿大.超声对乳腺肿瘤的总阳性诊断率为86.5%,钼靶X线总阳性诊断率为90.4%,两者联合总阳性诊断率为94.2%,但是钼靶X线摄影、超声或两者联合对转移性肉瘤、分叶状囊肉瘤和乳头状导管癌有较高误诊率.结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较具特征性,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并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对非浸润性乳腺良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继续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结合献分析总结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钼钯X线、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影像征象。方法 随机搜集资料完整的乳腺肉瘤10例,每例患均行钼钯X线与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患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乳腺纤维肉瘤1例,钼钯片上病灶显示为巨大分叶状肿块。超声探及肿物呈囊实性;淋巴肉瘤2例,钼钯片上病灶表现形式为球形病灶与乳腺的弥漫性浸润;白血病乳腺浸润2例,钼钯片上表现为双乳的弥漫性浸润与多发球形灶;叶状囊肉瘤5例,钼钯片上病灶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的巨大肿块。超声检查,病灶以不均匀中低回声为主。结论 乳腺肉瘤种类繁多,但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肉瘤具有其不同的临床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经病理证实的110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02例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X线和超声特征。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最大径(2.71±1.44)cm,叶状肿瘤最大径(4.61±3.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良性与恶性叶状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X线检查发现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形状、边界、密度及内部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发现两者形状、边界、内部囊变、后方回声及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叶状肿瘤中,肿块内部是否囊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综合分析乳腺X线、超声及临床特点可以初步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当肿块最大径>3.0 cm,呈分叶状高密度、伴有内部囊变、血流信号较丰富时提示叶状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乳腺叶状肿瘤(PTB)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PTB患者共30个病灶的常规超声及UE资料。结果 30个病灶中,位于外上象限19个,单发23个,呈分叶状11个,呈椭圆形11个,平行生长29个,病灶边界不清22个,内部为低回声病灶19个;所有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病灶23个,伴有侧方声影23个,有包膜13个,有高回声间隔12个,无回声区6个;弹性评分平均(2.2±1.4)分,其中良性病灶(1.8±1.3)分,交界性病灶(3.0±1.2)分,恶性病灶4.0分。结论 PTB多位于外上象限,单发多见,形状以分叶状、椭圆形为主,平行生长,超声表现多为界限不清、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及侧方声影,部分可有包膜、有高回声间隔及无回声区;其弹性评分高于纤维腺瘤;恶性与交界性PTB硬度较良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原发性卵黄囊瘤患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卵黄囊瘤的临床及CT表现,其中8例仅接受CT平扫,23例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肿瘤位于性腺,包括单侧卵巢11例,睾丸8例;12例肿瘤位于性腺外,包括骶尾部7例,前纵隔3例,阴道2例。20例肿瘤呈椭圆形,11例形态不规则;20例肿瘤边界相对清楚,11例边界模糊;2例合并畸胎瘤,瘤内可见脂肪、钙化。增强扫描示23例肿块实性部分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7例呈丝瓜瓤样强化,18例可见供血血管,21例病灶边缘见延迟强化的包膜;4例显示肿瘤包膜破裂。结论 卵黄囊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钼靶X线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DCIS患者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比较二者诊断DCIS的敏感度和对肿物及钙化的检出率。结果 16例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其中圆形8例(8/16,50.00%),分叶形6例(6/16,37.50%),不规则形2例(2/16,12.50%)。边缘浸润10例(10/16,62.50%),边缘清楚6例(6/16,37.50%)。77例钼靶X线片中可见钙化,42例钙化呈细线状或细分支状(42/77,54.55%),35例表现为多形性(35/77,45.45%);钙化呈簇状分布44例(44/77,57.14%),区段分布25例(25/77,32.47%),线样分布8例(8/77,10.39%)。70例超声可见肿物,圆形38例(38/70,54.29%),分叶状29例(29/70,41.43%),不规则形3例(3/70,4.29%);肿物边缘不清楚53例(53/70,75.71%),边缘清楚17例(17/70,24.29%)。根据检出肿物和钙化,钼靶X线和超声诊断DCIS的敏感度分别为77.89%(74/95)和42.11%(40/95,P<0.001),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89.47%(85/95,P<0.05)。钼靶和超声对肿物的检出率分别为16.84%(16/95)和73.68%(70/95,P<0.001),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05%(77/95)和12.63%(12/95,P<0.001)。结论钼靶X线对钙化的诊断较敏感,而超声对肿物的检出率更高,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DCIS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不规则、无血流、无后方声影,其中10个病灶边缘模糊或成角或伴后方声影.误诊为恶性,病理见纤维增生及间质硬化;超声表现正常1个。乳腺X线摄影肿块10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或部分被遮蔽、等密度,病理组织成分多样,纤维组织透明变性为主,边界清楚;微钙化1个,为小圆形簇状分布;X线表现正常5个。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86%(22/29),无漏诊病例。结论: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可以提高硬化性腺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X射线表现与病理结果。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X射线检查资料,观察其X射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21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14例,交界性6例,恶性1例。X射线片显示瘤体24个,多位于外上象限(9/24),最大径1.0~14.3 cm,高及稍高密度(21/24),等密度(3/24),分叶状(10/24),圆形及椭圆形(14/24),边界清晰及大部分清晰(20/24),边界模糊(4/24),边缘见晕环(8/24),其中1例仅显示左乳非对称性致密影,未见确切肿块。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X射线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对于年龄较大、发现乳腺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X射线片呈"良性肿瘤"表现,应高度怀疑叶状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7.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PTB)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B患者的临床和乳腺超声影像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9岁,病程1周~5年。首发症状为乳腺无痛性肿块。所有肿块触诊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可以活动。乳腺超声检查共显示瘤体10个,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7/10)。所有肿块按超声声像图不同表现分为3个类型:其中分叶形6个,圆形、椭圆形或呈浅分叶状的3个,不规则形状1个(内部呈囊实混合性)。肿块直径1.5~9.5cm。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多数交界性和恶性PTB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为Ⅱ级和Ⅲ级。肿块内均未见钙化灶,未见异常血管图像,无邻近组织结构紊乱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结论:PTB在临床及超声影像表现上与纤维腺瘤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中年妇女乳腺发现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并结合一些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应高度怀疑PTB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3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GMS的乳腺钼靶X线、CT、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诊断。结果 12例中,男4例,女8例,中位年龄44岁;11例单发,1例多发。12个病灶呈分叶和(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瘤周水肿不明显,1个病灶呈浸润性生长。病灶大体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较高信号,内可见多条低信号分隔,偶有囊变、出血,增强后呈明显厚壁花环样强化。CT平扫病灶大体呈中等稍低密度,可见大片状钙化,实质部分CT值为30~47HU;增强后呈渐进性均匀或环形强化;乳腺钼靶X线片表现为分叶状中等稍高密度影。12例中,2例发生远处转移,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8次。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LGM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Imaging of the male breast is most often perform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a clinical abnormality such as breast enlargement or tenderness, a palpable mass, nipple skin changes, or nipple discharge. Most breast lesions encountered in men are benign.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are less frequent; breast cancer accounts for less than 1% of all male canc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itial imaging evaluation of a finding in the male breast is performed with mammography. Sonography is frequently used as an adjunct to mammography but is less often used as the primary imaging moda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male breast disease. Methods. We reviewed our institution's case database to identify mal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mammography, sonography, and subsequent biopsy of a breast lesion. These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to select the best imaging examples. Results. A spectrum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male breast disease is presented with corresponding sonographic, mammographic, and pathologic imaging. For each entity, the salient imaging findings and typic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are discussed. Conclusions. Most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have reported on the mammographic and sonographic imaging features of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 in men. However, very little has been reported on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male breast conditions. Recognition and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pathologic male breast entities on sonography is essential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and avoid unnecessary biopsies.  相似文献   

20.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超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恶性叶状肿瘤(MPT)临床、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病理特征,为恶性叶状肿瘤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超声声像图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肿瘤复发转移与临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恶性叶状肿瘤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肿瘤大小及部位:12例患者13个恶性叶状肿瘤位于左侧乳腺4例,右侧乳腺8例,其中8个肿瘤最大径≥5.0cm,5个肿瘤〈5.0cm。肿瘤形态及边界:13个恶性叶状肿瘤10个呈分叶状,2个形态不规则;11个边界清晰,2个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11个内部回声不均匀,2个内部回声均匀;9个后方回声增强,6个内部伴无回声。内部钙化:1个肿瘤内出现粗大钙化,12个内部无钙化。血流分级: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2个肿瘤表现为Ⅰ级血流,3个表现为Ⅱ级血流,8个表现为Ⅲ级血流。第1次手术方式:12例患者中6例采用单纯肿瘤切除活检术,2例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4例采用乳房切除术。术后临床随访结果:术后随访20~155个月,平均(69.9±46.4)个月,其中4例肿瘤局部复发(1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复发15次,3例第1次手术为肿瘤单纯切除术,1例第1次手术为全乳切除术),1例出现肺部转移。结论肿瘤体积较大,呈实性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伴无回声,血流丰富,易局部复发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