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双介入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效果和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24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7例行股静脉插管法,7例行股动脉插管法。平均尿激酶用量250万~500万U。结果 阻塞血管完全开通18例,部分开通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8%。结论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双介入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患者共1696例,对其中2123条下肢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同时行逆行下肢静脉造影452条,对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23条下肢造影成功率为100%。其中正常静脉11条(0.52%),单纯性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409条(19.2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20条(52.76%),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02条(14.23%),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15条(0.71%),深静脉血栓形成65条(3.06%),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4例条(0.66%),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187条(8.81%)。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原发病因的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采用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血栓抽吸18例,血栓消融28例,腔内血管成形29例,共植入血管支架42枚。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双下肢周径差<1cm,下肢活动正常。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法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二梅 《武警医学》2001,12(4):229-231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院应用ZD -CDFI对 5 6条经X线血管造影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进行了检测 ,对象及资料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4月凡下肢肿胀并疑有下肢静脉血栓者进行血管造影及经ZD -CDFI诊断。本组患者共5 2例 ,女 2 0例年龄 31~ 75岁平均 5 1± 2 4岁 ,共 5 6条下肢静脉血栓 ,其中 ,急性 18条 ,慢性 38条。1 2 B超检查 B超检查应用美国泰索尼多功能彩色诊断仪 ,探头频率分别为 5 0MHz、7 5MHz、10MHz ,探头根据不同深度静脉血管交替使用。患者取仰卧位 ,双下肢皮肤外露后伸直稍抬高…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造影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肢静脉造影包括顺行造影和逆行造影 ,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的方法 ,我院自 1992年~ 1998年间共对42例 67条腿施行了静脉造影检查 ,其中顺行造影 67例 ,逆行造影 18例 ,为下肢静脉病变的最终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现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 42例中男 2 5例 (占 5 9.5 % ) ,女 17例 (占 40 .5 %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72岁 ;双下肢病变 2 1例 ,左侧肢体 18例 ,右侧 3例。全组行顺行造影 67人次 ,逆行造影 18人次。本组 42例 67侧肢体分别因下列各主要临床表现而作造影检查 :①下肢浅静脉曲张 ,49条腿占 73 .1% ;②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9.
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V分别显示了6、25和13个血栓,超声分别显示了13、38和19个血栓;Kappa=0.464~0.584,P值均为0.000),对髂外静脉内血栓的一致性较差(CTV显示了33个血栓,超声显示了17个血栓;Kappa=0.230~0.262,P值分别为0.067和0.004).结论 CTV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TPA联合CTV可以1次同时完成肺动脉和下肢静脉检查,CTV可以更准确、方便地检出盆腔静脉内血栓.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造影术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是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它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形态和程度,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或肿胀的患者查找病因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造影在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疾病的263例患者的327条肢体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静脉倒流性疾病148例,201条肢体;静脉阻塞性疾病110例,121条肢体;静脉畸形4例,4条肢体;血管瘤1例,1条肢体。结论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简捷、直观的诊断手段,为临床手术及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院1991-1996年间112例135条下肢,对临床主要表现下肢静脉曲张或伴溃疡,疑为血管瘤患者进行了肢顺静脉造影。结果:造影表现正常26条(19.2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5条(48.15%),单纯浅脉瓣膜功能不全13条(9.6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6.66%),静脉瘤5条(3.7%),深静脉血栓形成17条(12.6%)。结论:顺行静脉造影是种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治住处,可作为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方法,给临床血管外科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对海绵状血管瘤需同时配用瘤体直接穿策造影来确诊。  相似文献   

14.
下肢静脉造影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吴国平 《人民军医》1999,42(2):102-102
1 病例报告  例1 患者37岁。因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继发性贫血,无肝、肾疾病和高血压病及静脉炎等病史。行全子宫加右侧附件切除术。病理报告示子宫肌腺瘤。术后常规用抗生素、止血剂交替治疗5d。术后第12天,感左小腿疼痛、麻木、不能行走,足底落地困难,30min后左下肢明显肿胀。查体:体温37.8℃,左小腿明显肿胀,未见静脉曲张,皮肤有轻度紫绀。测量左小腿比右侧周径长2.5cm,针刺感觉减弱,皮温较高。股三角区及腓肠肌有明显压痛,Homans征阳性。拟诊:左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立即抬高患肢,绝对卧床,给予右旋糖酐-40、丹参注射液、抗生素,口…  相似文献   

16.
17.
贾建强 《人民军医》2012,(7):609-609
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自认为左炔诺酮片可像黄体酮一样推迟经期,旅游期间在药店自行购买了左炔诺孕酮片(0.75 mg/片)1盒,1片/晚,口服,连服3天。服药1天后感觉疲乏、无力、头晕,自以为是高原反应,未做任何处理。3天后回到平原,头晕、乏力逐渐好转,但右下肢夜间开始抽搐,且逐渐加重,又自行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8,7(3):141-143,T020
下肢静脉曲张颇为常见,严重病例继发小腿溃疡,造成病人很大痛苦,病因甚多,以原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血栓性静脉炎为两大主要因素,本文根据110例共135侧下肢静脉造影的结果,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以及原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分类,表现和检查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8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放置滤器,静脉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剂和利用介入器材破栓、抽栓及球囊扩张等综合治疗技术,观察疗效,并对相关资料和继发病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痊愈62例,明显有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5%,放置下腔静脉滤器76例。置管时间19 d,平均6.8 d。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和微创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CS)及继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经DSA明确诊断为ICS及继发DVT的患者资料,其中单纯ICS患者39例,ICS继发DVT患者86例.对不伴有新鲜血栓的髂静脉受压及髂静脉狭窄、闭塞的患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自膨支架置入术,对伴有髂、股静脉新鲜血栓的髂静脉受压患者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经导管血栓抽吸、机械性血栓消融、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及经导管溶栓.采用卡方检验对单纯ICS患者及ICS继发DVT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39例单纯ICS患者中,38例实施了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86例继发有DVT的ICS中,83例实施了各种腔内介入治疗.ICS患者及ICS继发DVT患者出院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4%(38/39)和96.5%(83/86),出院后6个月分别为96.3%(26/27)和90.2%(46/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和0.266,P值均>0.05);ICS患者及ICS继发DVT患者出院时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4.9%(37/39)和79.1%(68/86),出院后6个月分别为92.6%(25/27)和68.6%(3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79和4.441,P值均<0.05).结论 介入治疗ICS及继发DVT安全、有效,并且应尽早发现和处理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