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所著《经济学》一书,是目前西方世界最流行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教科书,影响较大,在许多国家多次再版发行.必须指出,萨缪尔森《经济学》是一本内容极其庸俗而反动的经济学教科书,它包罗了一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反动理论观点.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它照搬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在微观经济学方面,它照搬了边际生产力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和市场类型理论等.它直接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相对抗,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对其反动本质必须加以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中广泛得到应用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最早是由德国经济学家约翰·亨利希·杜能提出的,但把这个理论加以系统化并使之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名在西方经济学界广为传播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是以生产要素论和生产率递减规律为基础,以边际分析为基本方法的。这个理论的要点是:首先,各个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一、“福利国家”的由来“福利国家论”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右翼社会党人的一种理论。虽然,这种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广泛流行起来,但它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社会政治家》杂志有“讲坛社会主义者”即明确提出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德国首相俾斯麦首先接受了这种理论,并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社会保险制度.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费边社也鼓吹过“福利国家论”,他们认为,可以采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通过选举夺取国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所谓“边际革命”,是一种以需求为重点的供求均衡论,也是一种以人的主观心理评价为出发点的主观主义理论。它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发展的产物。这一理论学说代表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相对抗,是以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企图以否定劳动价值论为突破口,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萨缪尔森建立在庸俗的均衡价格论和边际生产力论基础上的微观收入分配理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学说又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劳动二重性则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当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为了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传统和科学遗产,必须结合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论述脑力劳动的二重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劳动价值问题的再争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产阶级就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供求决定论”、“生产费用论”等来对抗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历史事实的有力批判。但由于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就,资本主义生产有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几乎同时但又独立地在奥地利、英国和瑞士首创边际效用论。关于这一理论的产生原因,国内外经济学界误解甚多。流行的主要理论有:布哈林的“食利者政治经济学”说,布留明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说,国内某些教科书的“反马克思主义”说,和“反历史学派”说,等等。这些理论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和理论要求,导致对边际效用论的批判和分析是隔靴搔痒,不到实处,甚至是适得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后,尽管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人为了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趋同论”。因此,认真剖析“趋同论”的反动  相似文献   

9.
1960年4月号日本《经济研究》杂志发表的南克已“战后危机理论研究”一文,介绍了日本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关于《资本论》危机理论研究和论争的情况。作者把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再生产论为中心来讨论经济危机,探讨再生产条件是否“均衡条件”,均衡条件和危机的关系问题;第二阶段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为中  相似文献   

10.
<正> “趋同论”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为有一定市场的社会经济思潮。此种思潮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广为流传,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有一些人随声附和,或者积极为之鼓吹。从“趋同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在它的鼓吹声中,有形形色色的“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  相似文献   

11.
维塞尔边际理论述评方和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三位经济学家同时提出边际效用理论,它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边际革命”。维塞尔(FriedrichWieser,1851—1926)是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的三位杰出代表之一,他对边际...  相似文献   

12.
自马克思逝世以来,由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曾经利用边际分析方法,宣扬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和均衡价格论,借以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否定资本主义剥削;致使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一些当代社会主义者),误认为边际分析方法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而臆造的伪科学方法,它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3.
边际效用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比较研究张伟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论是以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为基础的几个学派的统称。其发展的起始阶段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塞唯尔和庞巴唯克,数学经济派的杰...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象征     
作者在这篇评述西方资产阶级美学理论之一“表现论”的历史的文章中,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旧的唯心主义的“表现论”已经行不通,另一方面却宣扬了“艺术象征论”,把它说成是“晚近的重大成就”,是“唯一有效和有前途的”。其实,所谓“艺术象征论”,只不过是把现代资产阶级“语义学理论”与旧的“表现论”结合起来而已。作者自己也明白地承认这种“理论”是把旧的“表现论”的两个极端,即“表现”和“意指”,加以“折衷”、“调和”,并且给予“新的解说”罢了。这就可以看出,它在本质上和“表现论”并没有区别,同样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事实上,“语义学派”的“美学观”认为一切艺术仅仅是“象征感情的符号和形式”,从而根本否定了艺术应当反映现实生活。这种“理论”只能使艺术创作走上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资产阶级的刑法理论中,教育刑论居于特别显著的地位。它被某些资产阶级学者吹捧为世界刑法改革运动的方向,是所谓“法制国”向“文化国”进化的标志。为了揭穿这种假象,下面对资产阶级的教育刑论作一番简要的评述。教育刑论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教育刑论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它是由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李斯特在继承刑事人类学派成果的基  相似文献   

16.
战后的欧洲小说一直处于困难和矛盾的境地。各种分歧的力量把它拉得四分五裂。其中有一大部分都以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叙事传统为基础,继续产生因袭的家庭小说,五光十色的历史全景和经常掺有戏剧性场面,色情和伤感等杂拌儿的娱乐性作品。这种投合中级趣味和低级趣味的文学,往往被批评家称做“为资产阶级写的资产阶级小说”,形成了出版工业的主要支柱,并成为畅销书的一个很大部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早期为了对抗古典经济学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影响,后期为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价值理论上,绞尽了脑汁,编造了种种神话,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劳动价值学说。研究这些神话,从中发现它的规律,对识别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就价值理论的庸俗化过程作一历史地考察。(一)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传统价值理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产物,它的完成则是十九世纪初期。以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突出的功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揭示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断之精髓基础上, 结合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具体探讨了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对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世国家史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战后初期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中世国家史研究的主题是以幕府为中心考察日本封建国家的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权门体制论”的提出,长久以来盛行的公武对立史观得以克服,中世国家并非仅由武家政权构成的认识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后在批判和继承“权门体制论”的过程中,“东国国家论”成为探究日本中世国家体制的另一重要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以幕府为中心的“封建国家论”,到20世纪60年代统一公武的“权门体制论”,再到20世纪70年代重提幕府独立性的“东国国家论”,战后日本的中世国家史研究呈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路径。永原庆二、黑田俊雄和佐藤进一这三位代表性学者,各自在不同时代先后引领了研究潮流,与日本左翼史学国家理论在战后三十年的阶段性发展轨迹相呼应。  相似文献   

20.
唐代刘知几在总结唐前和唐初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史才三长”论,把对史才问题的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清代章学诚又提出“史德”论,发展了“史才三长”论。近代,梁启超根据资产阶级的观点对“史才四长”提出了新的观点,注入了新的内容,是这一理论的又一次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