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植树造林从采种、育苗、整地、栽植、锄草、浇水、施肥、抚育、管护,到成林、成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只要在一个环节上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影响成活和生长,并导致造林失败。多少年来为什么栽得多,成活成林不理想,主要是造林质量问题。产生造林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环节、多因素的。要全面地看待。笔认为。提高造林质量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治沙造林中,造林质量对造林成活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技术措施的妥否,不仅影响到能否成活,也影响到成活后能否成林成材;不仅影响到绿化和治沙的速度,也影响到造林成本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基地造林不仅要求成活、成林、成材,而且要求速生、丰产、优质。因此,要象抓科学种田那样抓科学造林。参考兄弟省区的经验,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现就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科学造林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适地适树就是根据既定的经营目的和造林地,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或根据既定的树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它是造林能否成功的一项关键措施。建国以来的大量造林实践证明,如果能做到适地适树,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的措施,造林就能基本成功;如果做不到适地适树,即便其它措施都好,造林也难以成功,往往表现为成活而不能成林,或成林而不能成材。这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耽误了完成绿化祖国任务的宝贵时间。为了要做到适地适树,首先要掌握“地”和“树”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生态学特性),然后使它们在符合造林目的要求的基础上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楠竹实生苗培育的小母竹造林与传统楠竹大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成林成材时间,形成的竹林在年平均胸径增长量、胸径与地径比以及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差异性,分析比较得出小母竹造林比大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成林成材时间、生长量、材质和效益等方面的优越性,为大力推广楠竹小母竹造林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高造林质量“五八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树造林,是一项系统的生物工程建设。从采种、育苗、整地、栽植、锄草、浇水、施肥、抚育、管护、间伐,到成林、成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能影响树木生长,影响成活、成林、成材,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导致造林失败。解放50多年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工作非常重视,在经济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国家投入造林绿化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可观的。现在,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4600多万公顷,居世界之冠。如果要按每年国家下达的造林任务和每年统计上报的完成造林…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天全县从2001年至2003年在17个乡镇发展毛竹实生苗造林14 466.67 hm2,至2006年郁闭成林,本文研究了毛竹成林到成材的前10 a生长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毛竹造林用苗,宜用整窝实生苗。实生苗造林前5a主要是补植抚育保成活,最主要的措施是砍灌、除草、亮窝正苗。后5 a是成材的关键时期,主要措施是控制立竹度,保持4 500株·hm-2~10 500株·hm-2都可以,超过10 500株影响成材。施肥效应对成材影响不明显,毛竹苗从栽植到第8个年头,几乎都可以不施肥,以后施肥以P、K为主,每hm2在1500 kg以内即可;将四川毛竹造林海拨向上推进了200 m达到1 400 m。  相似文献   

8.
一 对林木良种选育的认识 1、良种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 我国不少地区森林资源不丰富,每年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人工造林的物质基础是种苗,种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造林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当前,在营林工作中,种子的生产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这个薄弱环节,越来越显得突出,越来越明显。 造林要做到三个基本要求:成活、成林、成材。如何提高造林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  相似文献   

9.
树种选择是影响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树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苗木栽后不易成活,从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即使成活,也可能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材、成林,达不到预期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一、林业生态工程造林的重要意义1、工程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长期以来,人类不断的毁林毁草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沙尘  相似文献   

10.
树种选择是退耕还林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一环。任何一个树种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只有当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时,即“适地适树”林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成林、成材。反之,不仅造林不宜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经济价值不高,退耕地长期不能发挥潜力,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极大浪费,尤其是贻误了时机,还会挫伤广大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影响国家投资的意向。  相似文献   

11.
树种选择是退耕还林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林木速生丰产的重要一环。任何一个树种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特性,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只有当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时,即“适地适树”林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成林、成材。反之,不仅造林不宜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不良,经济价值不高,退耕地长期不能发挥潜力,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极大浪费,尤其是贻误了时机,还会挫伤广大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影响国家投资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
林木种苗是营造林的基础,种苗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绿化)的“成活、成林、成材”。通过加强监督抽查、培训质检员和规范“两证一签’’制度等方法,从基层把好质量关,提高了林木种苗总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造林密度是造林生产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形成群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索兴安盟地区杨树、兴安落叶松的最适造林密度,我们对全盟各旗县(市)进行了典型调查.一、杨树用材林最适造林密度杨树具有易繁殖、易成活、生长快、成林成材早、适应性强的特点,为兴安盟南部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土壤以栗钙土为主的丘陵、平原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现行的造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是长白林区的乡土树种,它具有造林初期生长快的特点而得“北方杉木”之称,是长白山林区人民喜爱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对立地条件要求不苛,具有造林后易成活、成林、成材的优点。因此,很好的研究落叶松的生长规律,满足它的生长发育条件,使其生长的更快更好,为四化建设培育良材是非常必要的。自1980年开始,汪清县实行以林为主以来,落叶松育苗的产苗量和成苗率有了很大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是林管局造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治沙造林的最终目标是成林,使之成为防风固沙阻止国土沙化扩大的有效屏障。造林要成为有效屏障要三步走,即:成活、成长、成林。近期盂滦林场对200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的保存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贯彻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必须把为革命造林的积极性和科学造林的措施结合起来,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速度,以适应战备、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此,根据历年来造林经验制定社队群众实行科学造林基本措施如下:一、调查规划(一)种树要有规划、有计划地种。县、社、队都要根据《农业发展纲要》对林业的要求,层层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实现林业上《纲要》的标准是:绿化自然条件许可和人力可能经营范围内的荒山、荒地、荒滩。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每亩或每带、每行成活和保存株数不低于合理植树造林株数的百分之七十,而且分布均匀,预期可以成林成材。  相似文献   

17.
栽植杨树大苗具有成林成材早、易于管护等特点,因而很受群众喜爱。从七十年代开始,呼市地区采用杨树大苗造林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目前苗圃培育的杨树大苗,多数是插条育苗、留床培育。育苗密度大,长期留床,土壤肥力衰退,苗木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影响造林成活。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苗木根系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8.
荒山尤其是干旱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介绍了荒山造林过程中如何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荒山造林成活、成林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造林质量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造林成绩大小的主要标志。造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木的成活、成林、成材,发挥多样的综合效益,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事情往往不象人们的想象那样美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有关部门统计,乌兰察布盟地区从1949年到1980年,人工造林累计面积为1008万亩,1981年普查,全盟实有人工林面积为358万亩,保存率只有35.5%,加上80.7万亩天然林,全盟的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成都、重庆、内江等地进行了小母竹造林试验,已初获成效。实践证明,小母竹造林不仅具有省工省时、运输方便、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且可提早成林成材。是获得母竹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