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项轶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724-172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理过程是逐步发展的,呈阶段性进行,加强孕期保健,能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及时处理,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儿结局。本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对进行系统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理过程是逐步发展的,呈阶段性进行,加强孕期保健,能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及时处理,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儿结局[1].本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对进行系统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病理过程是逐步发展的,呈阶段性进行,加强孕期保健,能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及时处理,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儿结局[1].本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对进行系统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时间及诱发因素,寻找有关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对35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发病就诊时间,症状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冬季、初春和季节交替之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且尤有以农村孕妇居多。结论做好产前保健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保健意识,制定高发病季节及人群预防保健措施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72例,详细统计患者的孕期产检、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方案等,分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讨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精神紧张、肥胖、高龄、营养差、双胎等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从不产检的66例患者中,其母亲并发症发生率和胎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定期产检的305例患者和定期产检的201例患者,各组之间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孕产保健宣教,提倡定期正规产检,能够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妇女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机体代谢增强,对钙需要量增加,常常会因为缺钙而导致低钙血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率为9.4%。文献报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钙代谢密切相关,补钙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高危因素。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对600例20~28周的孕妇进行孕期补钙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孕期补钙明显改善孕妇临床症状,以及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孕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BMI高、未作系统产前检查、秋冬季节、被动吸烟、有高血压家族史、不良情绪。结论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因素很多,应采取加强系统产前检查,指导孕期保健,控制体重预防肥胖;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提供心理支持等措施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实施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进行登记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早期孕妇者,共102例,年龄17~43岁,平均27.4±3.3岁;进行孕期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在使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处方的同时,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追踪至分娩后12周,结果6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性,发病率为5.89%,且均为轻度子痫前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对母婴危害,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此次收治的200例孕妇进行随机分纽,分成试验纽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的孕期保健;试验组:在对照组孕期保健的基础上,对孕妇进行糖尿病和高血压家庭健康教育等保健。结果经过保健之后,试验纽孕期妇女所发生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剖宫产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期妇女进行孕期健康教育保健,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剖宫产概率,促进母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高血压、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对孕期妇女保健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保健管理的100例孕期妇女进行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有患者50例。给予参照组孕妇常规的孕期保健;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对孕妇亲属的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的评估,以便于尽早地发现孕妇家庭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有关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家庭健康教育,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孕期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与参照组孕期妇女相较明显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在早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期妇女实施高血压、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可以对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起到明显预防的作用,此外,使得剖宫产发生率下降,保证母婴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晚期产妇健康状况与妊娠合并症特点。方法收集886例孕晚期妇女健康状况与妊娠合并症的临床资料,包括调查问卷,体检指标,化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孕妇生育年龄(28.14±4.97)岁。体质量增重(19.32±4.83)kg,高于国内的许多文献报道。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占28.0%。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1.7%,略高于文献报道。其余常见妊娠合并症均符合相关文献报道,无明显地域差别。结论本地区孕晚期产妇临床保健工作重点是控制生育年龄,体质量,控制合并症发生率,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龄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调查高龄产妇412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45例,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回归对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孕前BMI、产前检查次数、产次、慢性高血压史和高血压家族史。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产妇的文化程度、孕前BMI、产次、慢性高血压史和高血压家族史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产妇应加强孕产妇的临床检测,提高孕期的保健意识,还应合理饮食,以此避免或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竹冰 《安徽医药》2015,(4):698-701
目的:对妊娠妇女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860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孕期医学检查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妊娠期间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症共有77例,发生率为8.95%,妊娠并发症共有79例,发生率为9.19%,另外调查表中难以区分的合并症/并发症共有46例,发生率为5.35%;(2)年龄、流产次数、产检次数、本次终止妊娠方式、终止妊娠孕周以及胎儿数为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另外产次也是病发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小)、产检次数(少)以及终止孕程时间(早)为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保护因素,而流产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以及双胎次则为影响孕产妇发生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产次也是影响孕产妇病发妊娠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尚处于较低水平,临床对发病率较高的病症应加强相应的孕检工作,同时还应积极有效的开展病发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高危人群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妊娠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方法。方法:对妊娠期血糖异常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识糖尿病合并妊娠与妊娠糖尿病对母儿不良影响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妊娠糖尿病组羊水过多及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与妊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血糖异常经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后孕产妇的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率及早产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非治疗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在孕期对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筛查,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采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且对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在孕前、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126例实施早期干预,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高危孕妇给予心理和饮食等方面的一般性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关的药物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高危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进展为妊高征者少;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实施早期干预,对控制病情、降低发病率及母婴病死率,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调查312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90例PIH产妇作为观察组 非PIH产妇30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职业、孕前BMI、PIH家族史、定期产前检查、孕期情绪状况差异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大[(28.9±3.2)岁]、BMI高[(27.93±1.16)kg/m2]、有PIH家族史者较多[23例(25.6%)]、定期产前检查少[44例(48.9%)]、孕期情绪不佳[27例(30.O%)],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相比[分别为:(26.27±3.45)岁、(26.13±1.02)kg/m2、245例(8.1%)、2387例(78.8%)、239例(7.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H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上述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降低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马常兰  王燕  连燕舒 《安徽医药》2017,21(12):2250-2252
目的 探讨高龄经产妇的妊娠和分娩结局,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7年1月-2014年12月间248例高龄经产妇和同期794例适龄经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产妇中来自农村的较多,高龄经产妇中农村孕妇占57.26%(142/248),城市孕妇定期产前检查率明显高于农村和流动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适龄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围产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风险明显上升,应加强高危妊娠的孕产期管理,以提高风险意识,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情况及母婴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分娩巨大儿产妇150例,设为观察组,以同期分娩正常胎儿产妇2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分娩情况、并发症及胎儿妊娠结局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次、孕周、孕期增重及孕期增加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产伤、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低血糖、新生儿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死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应当控制饮食及孕期体质量,以降低巨大儿发生风险,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肥胖、高龄和精神紧张以及双胎与营养差均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其中,从不产检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定期产检组和定期产检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结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孕妇的保健知识宣传,并加强定期的正规产检,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王丽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599-2601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孕妇182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其中确诊妊娠期糖代谢异常105例作为病例组,从1718例健康孕妇中选择同期入院的11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率为5.76%,其中妊娠期糖尿病( GDM)为31例,糖耐量异常(GIGT)74例。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产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糖代谢异常发病率增加,但GDM和GIGT孕妇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值=3.786,P=0.001)、孕前BMI(OR值=2.424,P=0.013)和糖尿病家族史(OR值=1.554,P=0.003)是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和孕前BMI是孕妇妊娠期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