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主成分提取-线性判别分析(PCA-LDA)模型对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致癌性进行分类,与致癌性有关的多环芳烃的表面积、代谢活性区域中心碳原子的离域能、亲电活性区域中心碳原子的离域能以及分子脱毒区的总数四个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用已知致癌性的67个样本作为训练集建立PCA-LDA模型,对10个预测集样本的致癌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致癌性按高(h)、低(l)、非(n)分类时预测准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多环芳烃的溶解度与双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式,估算了多环芳烃的溶解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测定了多环芳烃的溶解度。以双区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多环芳烃的溶解度与其致癌性的关系,对双区公式进行了溶解度的补充,得到的公式与戴乾圜的公式计算结果的计算值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对一系列多环芳烃分子进行了HF/6-31G*水平上的结构优化,在优化结构上进行了分子静电势及其导出参数的计算.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多环芳烃的沸点、色谱保留指数、水溶性、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土壤吸附性、亨利系数以及生物富集因子等理化性质与分子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分子空间和表面最负的静电势(Vmin和Vs,min)、分子表面正的静电势和负的静电势的求和(∑Vs+和∑Vs-)、表面静电势的平衡参数(ν)加上分子的体积可以很好地用于表达多环芳烃分子理化性质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垃圾焚烧炉排放的PM10 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进行改装,建立了垃圾焚烧炉烟气中PM10采样系统,并采集了三家垃圾发电厂焚烧炉排放烟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利用GC-MS对可吸入颗粒物中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定量研究,获得了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和浓度,并对不同环数的芳烃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的毒性参数。结果表明,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集中在4环、5环和6环,3环和2环所占比例较少;与燃煤电厂相比,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毒性参数更高。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图论拓扑学角度出发 ,提出用六元素组成的分子距边矢量VMDE表达上百个多环芳烃化学结构 ,对 10 0种多环芳烃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值进行定量相关性研究 ,发现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IR=a +bVMDE,n =10 0 ,r =0 .988,其中a ,b为回归系数 ,可用于多环芳烃的色谱保留指数的分子建模与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水中溶解度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计算多环芳烃水中溶解度的数学表达式,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7个多环芳烃的水中溶解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相符合.多环芳烃处于水体内体系状态能量愈高,其溶解度愈小,多环芳烃中的碳氢基团越多,溶解度越小.此时体系中的溶质呈单分子态,而不是聚集态.  相似文献   

7.
硝基芳烃致突变性的二维/三维QSAR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基芳烃是一类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有毒有机化学品, 具有很强的毒性. 大部分硝基芳烃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因此对其致突变性的评价与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文中分别应用基于分子轨道参数的传统结构-活性关系方法(QSAR)和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研究了219种硝基芳烃的致突变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机理解释和预测能力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8.
浮选药剂中典型污染物PASH 的GC-MS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和林  姚文 《分析测试学报》2001,20(Z1):185-186
有机含硫芳香化合物(PASH)性质稳定,不宜降解,毒性极强,且比多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更具致癌性[1,2].PASH包括含芳基的硫醇、硫醚、二硫代物噻吩及其同系物,还有苯并噻吩类、二苯并噻吩类.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稠环芳烃是一类具有致癌性的物质.虽然对其致癌机理的认识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但一般都认为同稠环芳烃与DNA,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相互作用有关.因为致癌物后的致癌作用最终都是通过损伤细胞中的DNA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谈义萌  唐涛  杨三东  夏明珠  王风云  李彤 《色谱》2017,35(9):1003-1007
超分子溶剂是两亲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有序的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具有纳米结构的胶束聚集体,是一种高效提取溶剂。该文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为测试手段,系统地对超分子溶剂组成及用量进行了优化,发展了一种直接提取、快速测定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及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四氢呋喃和1-辛醇制备的超分子溶剂对4种多环芳烃的回收率为89.08%~102.47%,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38%~3.92%。4种多环芳烃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为1.26~9.23 ng/L。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有利于实现快速分析;溶剂使用量少,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朱英  杨辉 《电化学》1998,4(2):147-151
本文研究了三种可溶性聚酰亚胺(PI)在机溶剂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PI在有机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明显不同于水溶液,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才半经验发子轨道计算方法,结合电化学测试的结果,确证了PI的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A straightforward modification of the resolution of the identity (RI) approximation to the Coulomb interaction is described. In the limit of basis sets that are dominated by high angular momentum functions the observed speedups in realistic test systems reach a factor of 2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RI algorithm, and a factor of up to 300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algorithm to form the Coulomb matrix. More moderate savings on the order of 0-20% are obtained for the more commonly used smaller basis sets. A series of test calculations is repor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6.
A new chromophore, C1 , based on a similar DπA‐structure as in the FTC ‐chromophore but with a hydroxyalkyl spacer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dipole moment was synthesized. Both chromophores and the CLD ‐chromophore were used to prepare high Tg nonlinear optical vinyl polym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spacer on the DπA‐system on the NLO response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s wa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7.
用电势阶跃法和旋转圆盘电极法 (RDE)以及SEM和XRD测试手段 ,初步研究了光亮剂对氰化体系中银电沉积行为的影响 .研究表明 ,光亮剂的加入并未导致银电沉积成核机理的改变 ,但显著增强了镀液的微观平整效应 ,并且所得镀层的表观光滑程度明显改善 .XRD测试亦同时表明光亮剂的加入并未改变镀层的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18.
19.
20.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initial bark of the Siberian firAbies sibirica and of the solid residues after extraction with carbon dioxide, water, and alcohol have been studied. On successive extraction, the yield of extractive substances amounted to 25.05% of the absolutely dry bark. The carbon dioxide,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 obtaine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carbon dioxide extract was found to contain 34.97% of essential oil, while only traces of it were detected in the aqueous and alcoholic extracts.Krasnoyarsk State Technological Academy.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Prirodnykh Soedinenii, No. 1, pp. 42–45, January–February, 1996. Original article submitted August 14, 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