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胆道内支架引流术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配合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经皮肝穿刺法置入 19个金属内支架。支架置入后随即开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结果  15例胆道支架植入术全部成功。随访 12个月以上。 3例分别在术后 3、4、11个月无黄疸死亡 ,其余均存活超过 1年。 1年生存率 80 %。结论 胆管癌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有效减黄之后 ,针对肿瘤实施先进的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能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外引流、内外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一般症状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单纯外引流14例、内外引流31例、置入金属支架内引流34例。术后患者一般症状、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再梗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生胆道内支架再梗阻资料完整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析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类型、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支架治疗后是否应用抗肿瘤治疗是影响日日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再梗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疗效评价标准:统计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步改善,术后1个月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对1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植入146枚胆道支架,其中63例(试验组)术后 5~7 d后行HIFU治疗,59例(对照组)术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结果 支架置入1个月后试验组黄疸缓解率为98.4%(62/63),对照组为96.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腹胆肠吻合及开腹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选择。方法:回顾分析71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开腹胆肠吻合(n=44)及开腹置入记忆金属合金胆道内撑支架(n=27)治疗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胆肠吻合或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μmol/L;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在术后第2周以后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周,平均生存(31.69±33.24)周。全组死亡4例,死亡率5.63%。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12例,胆道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开腹胆肠吻合及开腹胆道支架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提高安全及有效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PTBS)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后予3D-CRT,常规分割,总剂量DT 40~60 Gy/4~6周,观察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48例均引流成功,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1.85±54.73)μmol/L,术后1、2及3周总胆红素分别下降为(129.68±23.58)、(88.29±15.70)和(48.58±11.61)μmol/L;经3D-CRT后肿瘤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9例,肿瘤总有效率81.3%;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77.1%、37.5%;中位生存期18.5个月;无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PTBD+支架植入联合3D-CRT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恶性肿瘤伴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是临床常见病症,梗阻以肿瘤压迫胆道狭窄为主要原因,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是MOJ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介入联合化疗、125Ⅰ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方法治疗原发肿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随着新一代抗肿瘤药物问世、介入器材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药膜内支架的开发与研究,为介入治疗提供了各种新的途径和手段,胆道内支架置入后有望保持长期畅通,大大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胆道腔内放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方法  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胆道腔内放射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1例完成CT随访的患者瘤体缩小。结论 初步观察表明胆道腔内放射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chemotherapic agents lipiodol emulsion,CALE)术治疗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例已经明确诊断的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有患者先在B超联合DSA下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3~7天后在CT下行经皮穿刺胰头癌瘤内CALE注入术。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内CALE存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个月后24例患者黄疸均现减退,血清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3例肿瘤内CALE存积均匀,17例部分缺损,4例病变明显扩展;临床表现明显疼痛的2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8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效,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5.7%。2个月后24例患者血清胆红素继续下降。6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与手术相关重症胰腺炎、胰漏及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联合瘤内注药术治疗晚期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能够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及黄疸等症状,控制肿瘤生长,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92Ir三维近距离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在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梗阻性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恶性梗阻性肝外胆管癌患者,经病理证实且接受胆道支架植入,继而序贯调强放射治疗及192Ir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体积参数等,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胆红素变化水平、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92Ir三维近距离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后1个月复查,18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2例,其中14例患者在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肿瘤较调强放射治疗后缩小,4例肿瘤无明显变化。6个月局部控制率(LC)为94.4%(17/18)。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10/18)和38.9%(7/18)。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降低,黄疸症状明显缓解。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发热,胆道感染等,但无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192Ir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在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肝外胆管癌患者中,局部控制率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但对长期生存的影响尚需大样本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内支架和十二指肠金属内支架联合应用治疗胰头癌的价值。方法2003年8月~2005年7月,对4例出现胆道梗阻的胰头癌患者先置入胆道内支架行减黄治疗,当其出现上消化道梗阻症状时,再置入十二指肠金属内支架,观察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4例患者的胆道和十二指肠内支架均一次置放成功。置入胆道内支架后,所有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在24h后下降50%左右,1周时均降到正常范围,黄疸消退。当胆道支架堵塞时,行支架置换术或再次置入支架,均成功减黄。置入十二指肠金属内支架后,患者的消化道梗阻症状得到缓解,可进食。当肠道梗阻再发时,再次置入十二指肠内支架。其中1例患者先后共置放3枚十二指肠金属内支架。4例患者均无支架置入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死亡2例,其中1例置入支架后生存24个月,1例生存22个月,直至临终均无黄疸及肠梗阻症状;另2例患者仍在随访中,1例置入支架术后16个月,1例9个月,目前均无黄疸及肠梗阻症状。结论胆道内支架联合十二指肠内支架可以明显改善胰头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以胆道感染为主。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62例(34.3%),术后感染控制50例,未能控制12例。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8例(15.1%),感染控制13例,未能控制5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因重度感染导致死亡17例(9.4%)。胆汁培养显示革兰阴性肠杆菌及其内毒素血症是导致重度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65例(35.9%),主要为轻型,无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发生,及时抗胰腺炎治疗,均预后良好。胆漏肝内胆汁性脓肿1例(0.55%),经穿刺引流脓肿冲洗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胆系感染是胆管梗阻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经皮肝穿胆汁引流围手术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或(和)胆道支架置入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经PTBD或(和)PTBS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7例,参照胆红素下降程度和术后3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短期治疗有效(54例)和无效(13例)2组,应用X~2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冈素分析方法显示患者梗阻时间、引流方式、术前胆道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BIL、HGB、Cr 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Cr>115 μmol/L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Cr>115μmol/L与梗阻性黄疸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梗阻性黄疸介人治疗的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后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结果 60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449.6±189.1)μmol/L,术后1 w与1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213.6±43.7)μmol/L与(174.2±51.5)μmol/L(P〈0.05),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也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27例(45.0%)。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本文通过双介入法(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治疗中的研究,对双介入法作一评价。材料和方法:我院从1987年至1996年共有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28例为单纯的经皮经肝道引流术(PTBD),归为A组;另外54例在PTBD术后2周左右接受了经动脉化疗术(TAI)和/或化职栓塞术(TAI+TAE),归为B组。所有病人都通过多种影象学,外科或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ERCP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断及胆道内支架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恶性胆道梗阻ERCP表现和内支架植入情况。结果:19例恶性胆道梗阻ERCP表现直接征象:胆管截断征9例、不规则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9例、不规则充盈缺损1例。间接征象:梗阻近端胆总管中、重度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征;胆囊增大;胰管扩张等。19例共植入支架22个,一次操作成功率95.65%,低位梗阻减黄有效率达92.85%,高位梗阻减黄有效率达80.00%。结论:ERCP对于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可以作为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