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4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贵州师范大学在贵阳市签署了"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在以往共建"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基础上,深入开展射电天体物理研究,将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打造成为FAST数据共享、高效转化、优质产出的合作平台,推出水准高、影响大、示范强的天文科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FAST在观测中取得重要进展,发布了最新发现的201颗新脉冲星。天眼不仅是贵州的天眼,也是中国的天眼,更是世界的天眼。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接见FAST相关人员时曾说过:"中国天眼,这是国之重器,党中央一直都是关心的,支持推动的,我在前一段时间就此也做了批示,我一直关注天眼建设运行和你们持续做的这些科研工作。FAST要向国际开放,进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FAST将睁开它那500米直径的大眼睛,遥望百亿光年外的茫茫太空,去寻找深藏其中的文明印记,解答宇宙演化的众多谜题。"2 0 1 6年9月2 5日,"中国天眼"FAST即将在贵州平塘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一天文学盛事,掀起了大众对寻找地外文明的热议。而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天眼"向世界发出邀请函——3月31日0时起,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开始接受全球天文学家观测申请。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能够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张代表性"名片"。  相似文献   

5.
正从KARST构想的提出,到"中国天眼"建成,历经22年的孕育,FAST终于在世人面前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1994年启动贵州选址工作,开始了FAST项目13年的预研究。(图为1994年,为FAST选址的专家与平塘大窝凼洼地原住民的合影。)  相似文献   

6.
正在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里,中国的路、中国的桥、中国的车……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实力,大国雄姿所带来的震撼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影片中,贵州元素多次出镜,"天眼"便是其中之一。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看得远是其主要的功能之一。如今,这件观天利器将再添"利刃",随着19波束接收机即将投入使用,FAST的巡天能力将大大增  相似文献   

7.
 2017年9月15日,北京时间18:55,在太空飞行了近20年的卡西尼号航天器结束了使命,陨落在土星上。也就在同一天夜里,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老师因病情突然恶化,于23:23仙逝。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已落户贵安新区。据悉,这是FAST射电望远镜数据中心二期项目,一期是距离FSAT射电望远镜仅有一公里左右的综合观测楼。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存储和分析FAST采  相似文献   

9.
媒体纵览     
正中国"天眼"反射面安装将于5月完工截至4月10日,正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4185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4.04%,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据悉,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反射面安装工程预计将于2016年5月中旬完成。(来源:腾讯网)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相似文献   

11.
<正>9月30日,随着长度3.5千米的10千伏高压线缆通过耐压测试、变电站设备调试完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具备供电条件,这标志着"天眼"的神经系统已经成型,FAST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5月27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师范大学承办,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天眼联合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分中心、FAST天文大数据科普教育基地、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协办的"2021数博会‘天演·创变·启新——天文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7月17日,随着第一根主索的成功安装,FAST反射面索网制造与安装工程在平塘大窝凼正式实施。两年后,"世界第一天眼"将在这里诞生2014年仲夏的一个夜晚,平塘大窝凼底部。透过FAST巨大的圈梁遥望苍穹,夜幕之上,繁星闪烁。2300多年前,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星空下,大诗人屈原发出了他那句广为后人所知的"天问":"遂  相似文献   

14.
正FAST,这个耗资约12亿元人民币、坐落在我国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即将全部竣工。它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观测精度,可以接收到来自宇宙边缘的信号。FAST的500米口径反射面虽然是固定在山洼里的,但这只巨型"天眼"却能"转动",以巡视更为广阔的天区。我们来一探这个壮观的大科学工程的奥秘吧!  相似文献   

15.
视觉     
正近日,两个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分别让仅为蜘蛛丝直径几倍的成对振动铝片、宽度可伸缩硅制梁发生了纠缠,将量子纠缠扩展到肉眼可见的领域,且纠缠时间更长,这向构建量子互联网又迈出了一步。4月2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消息说,"中国天眼"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第一次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越来越向更宏观和更微观的两极发展,由此衍生了行星科学和纳米科学。"中国天眼"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将我国的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然而我们在追求"看"得更高更远的同时,还要进入微观世界瞧一瞧,不仅要看得到,还要看得清。  相似文献   

17.
<正>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它时强时弱、若隐若现,仿佛穿越亘古蛮荒而来;它源自茫茫宇宙深处,是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它就是根据脉冲星信号振幅转换为声音后制作的一段音乐,蕴含着等待破解的宇宙之谜,深邃而神秘。这段神秘"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8.
媒体纵览     
正"天眼"FAST接收到脉冲信号近日,FAST科研人员通过一次试验性观测,成功接收到来自1351光年外一颗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由于脉冲星在自转时速度会逐渐变慢,其转动快慢之间的能量差就会转化为辐射,从而被FAST望远镜所接收。目前接收到的这颗脉冲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因此为了方便进行科学研究,它被命名为"J1921正2153",这也是这颗星所处的位置坐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眼,即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中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而馈源支撑系统是FAST中对馈源舱进行高精度位姿调节的重要部件。为保障FAST的正常运行,必须定期开展馈源支撑系统的安全检测。为此,需要设计能够自主进行馈源支撑缆索缺陷检测的机器人系统。本文针对机器人在FAST馈源支撑缆索上的工作环境,设计机器人总体方案。根据缆索上障碍多的特点,将检测机器人设计为底部开口、多轮抱索、多节串联形式;根据缆索长、陡的特点,确定两端卷扬机牵引驱动为主、轮驱为辅的驱动形式。依据总体设计方案,分别开展机器人各部分的详细结构设计,保障机器人能够可靠地沿缆索运动与避障;设计主动调整、弹性适应的连接机构实现各节机器人之间连接与相对位置调整。最后,进行机器人整机样机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稳定地在缆索上运动及避障,验证了所设计的机器人系统沿FAST缆索检测所需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智之邦积极搭建平台体系,成功打造出中小企业个性化创业孵化平台,全方位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不断促进贵州企业科技创新深度发展。"2 0 1 6年9月2 5日,"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正式竣工。作为这个超级工程的配套产业品牌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