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医护辅助下实施家庭干预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关干预;在出院后1年内每月通过电话回访、门诊复诊等方法,评估两组依从性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凝血功能检测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评分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护辅助下实施家庭干预,能提高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干预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2组给予相关的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出院后采用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护理模式进行服药、饮食干预。比较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率检查依从性与合格率、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华法林服用依从性、INR检测依从性、INR合格率、生活质量评分4个方面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全科-医护指导下家庭干预能提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服用华法林拟行射频消融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后使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出院前1d和出院后3个月健康教育对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出院前1d及出院后3个月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知晓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法。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家庭访视来评估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未合并其他疾病、接受过抗凝宣教的患者抗凝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合并其他疾病、未接受过抗凝宣教的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抗凝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评分;干预组患者经自我管理教育后,抗凝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疾病管理计划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长期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71例和观察组177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疾病管理计划干预。观察出院第12月及第18月两组患者服用华法林依从性,记录出院7~36月患者抗凝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服用华法林依从性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凝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疾病管理计划能够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长期抗凝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能否提高慢性房颤患者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和每月监测INR的依从性.方法 将110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在住院期间,2组患者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只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嘱2组患者出院后坚持长期口服华法林,每月监测INR 1次.结果 干预组患者完全依从率和总依从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患者不依从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房颤患者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和每月监测INR的依从性,它可应用于慢性房颤患者实施长期抗凝治疗前,并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柯月兰  黎观梅  黄丽娟 《现代护理》2007,13(14):1293-129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能否提高慢性房颤患者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和每月监测INR的依从性。方法将110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在住院期间,2组患者均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只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嘱2组患者出院后坚持长期口服华法林,每月监测INR1次。结果干预组患者完全依从率和总依从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患者不依从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慢性房颤患者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和每月监测INR的依从性,它可应用于慢性房颤患者实施长期抗凝治疗前,并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知晓率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瓣膜性心脏病(VHD)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对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65.3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12%)显著低于对照组(30.60%)(P0.05);入院时,两组GQOLI(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GQOLI评分较入院时比较显著上升,研究组GQO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路径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探讨临床路径对心血管药物规范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将在心内科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进行干预。通过达标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调查等指标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各项指标除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外,临床路径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推行临床路径,可更合理的规范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荣芳  李玉媚  陈素敏 《妇幼护理》2023,3(23):5678-5680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访问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及INR达标情况、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康复锻炼、定期复查、按时用药、饮食依从、戒烟戒酒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房颤患者服用法华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电话随访;干预组按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血及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医院-社区-家庭无缝隙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院外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依从性、检查复诊依从性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服用期间采取延伸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及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病例选自本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200例房颤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与实验组(常规出院指导+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延伸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3个维度治疗依从性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时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问题,临床意义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临床路径在心内科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探讨临床路径对心血管药物规范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将在心内科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临床路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进行干预.通过达标时间、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调查等指标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各项指标除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外,临床路径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推行临床路径,可更合理的规范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心脏瓣膜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2.568,P=0.010)。出血以及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473,P=0.019; χ2=4.332,P=0.037)。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061,P=0.014)。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抗凝中,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心脏瓣膜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脏瓣膜病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瓣膜病并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试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华法林给药方式和剂量进行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前先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INR达标时间以及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PT值以及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T值以及APTT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INR达标时间较短(P 0.05);两组出血以及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病并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前先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抗凝效果显著,并可有效缩短INR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华法林抗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P0.05),轻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可促进慢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遵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18年1月—12月164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知识宣教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抗凝知识、服用华法林依从性及抗凝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在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的抗凝知识、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抗凝并发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降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40-2342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脏换瓣术后病人出院后服用华法林的依从性的影响。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脏换瓣术出院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7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干预,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依从性,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服用法华林的依从性、不良血液系统事件发生情况。强化组患者服用法华林的依从率和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组患者不良血液系统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脏换瓣术后患者出院后服用法华林的依从性,有利于避免不良血液系统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