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主义给网络学习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网络学习系统的生态因子群包含物质基础环境、信息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网络学习信息的生产者、网络学习信息的消费者、网络学习信息的分解者等。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特点有:网络化的交往、系统的自组织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人际沟通的虚拟化和延伸化、开放性等。网络学习的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网络学习信息矛盾的激化。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网络学习的生态调和。  相似文献   

2.
我国网络教育正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瓶颈期,该研究将信息生态进化理论引入到网络学习中,寻求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进化规律,以期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该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进化的内涵和标志,论述了系统进化的过程,然后提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进化是由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内在动力、理念和工具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此对系统的进化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网络学习的成效。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如何建立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平衡机制,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和谐建构与发展。培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既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用现有的法律、道德以及适宜的培训来教导和约束;技术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因子,恰当的技术运用可以让学习主体和谐共生,有效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真正体现网络学习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生态学是利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信息-环境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为解决信息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目前,我国网络教学发展处于瓶颈期,本文尝试将信息生态理论引入到网络教学领域中来解决这一问题,用信息生态理论指导网络教学的建设与发展.依据信息生态学的理论以及网络教学自身特点,网络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生态系统.本文首先构建了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对系统各要素进行了分析界定;然后从网络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各要素所处的状态,指出了阻碍系统协调均衡发展的因素;最后,基于信息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结合系统现状,针对网络教学信息生态系统的优化提出了5条优化策略,以保证整个系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Diigo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着手,在介绍Diigo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借用生态学的概念与方法分析Diigo网络生态学习系统的系统结构、与其他相关联系统的关系,进而提出如何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更好的发展Diigo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生态学的视角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析视域,把教育与其存在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立场和出发点。网络学习生态系统包含物质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要素。在具体的结构形式上,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以及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8,(4):74-80
文章从分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入手,阐述了物质(资源)循环与能量(人类思想)流动这一使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保持生态活力、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动力机制。文章认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情感等"营养"体现着人类思想,是网络学习生态系统重要的能量;学习资源作为物质承载着能量;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分别承担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各种角色参与知识链和知识网中的能量流动,使人类思想得以传递,共同体中的成员得以发展。学习活动是知识链和知识网形成的关键主线,所有学习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基本类型学习活动的创造性组合,因此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吸收型、实践型、联结型、协作型四种基本类型学习活动所对应的知识链。  相似文献   

8.
网络学习和以往学习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整个学习生态系统随之改变。文章基于学习生态观理论,借鉴相关学者的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梳理出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障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学习的生态观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ernet的发展给学习者上网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人们对网络的误用破坏了网络学习的生态平衡。本文从维护网络学习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网络学习生态平衡模型.该模型能建立起“学习者-网络-社会”三者的生态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络生态系统是整个社会网络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令人担忧的网络生态危机已经在高校网络生态系统中显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必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树立科学的网络生态观念、构建校园生态道德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高校网络文化法律规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等方式都对高校网络生态系统的构建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终身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具有丰富性、可共享、个性化、动态更新等特征,这与教育生态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文章以终身学习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套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该模式融合教育生态学与本体理论,将其应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组织、生长,进化与演变各阶段中,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序化组织,自我生长,优胜劣汰的进化以及生命周期的演变,以满足终身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学习的普及,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已十分重要。但目前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存在缺乏统一的部署环境、可扩展性差、资源利用率低、安全性低、缺乏能动态地分配所需计算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将云计算的高可靠性、可扩展性、操作灵活、成本效益优等优势,与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整合,探究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设计设施层、资源层、平台层、内容层和服务层的系统架构方案及系统管理、实时监控、政策、应急处理、规定和显示六个模块,并提出资源、调度及预警、保障、优化资源分配、信息安全及实时监控的管理策略,以提供有效的资源利用并维持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生态、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外e-学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技术视角、观念视角以及变迁视角概述了国外关于e-学习的研究状况,并指出只有技术文化和观念文化的结合才是对e-学习的正确理解,多视角的结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韩颖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18-22
信息化学习方式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学习者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时,也应该认识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正确认识信息化学习方式存在的风险,具有风险防范意识,规避和降低风险,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的学习正逐步成为一项常规学习形态,但目前大多网络学习平台缺乏约束和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效果反馈驱动和学习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平台,并对该平台的学习流程、学习效果评价算法模型、系统功能结构及核心实现技术进行阐述。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高校学生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提供可靠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e-learning研究新视野——社会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个优秀学习者的e-learning退出事件”的个案研究,说明社会心理学在e-learning学习者学习行为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然后从社会心理学视野分析了此事件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与原因,明确提出从社会心理学视野研究e-learning,为我国e-learning实践与研究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从分析当前网络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辨析了网络课程的概念,界定了网络课程的构成要素,分析了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网络教学系统的关系。论文讨论了影响网络课程开发的特殊因素,对网络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ODeCDM),并对该模式的主要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云计算、云服务产业的发展将为e—Learning应用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深圳地区服务外包行业目前也已经进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成为当前服务外包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深圳市服务外包行业云学习平台”作为e—Learning在服务外包行业员工培训的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平台设计、建设、运营的具体实践,在引导服务外包企业进入云学习的时代,进行了实际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数字化学习:概念、研究框架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促进企业的学习与知识创新,增强企业适应性与竞争力,是目前企业维持生存、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管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对企业学习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学习的概念、要素、模型,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探讨了三种有效的企业学习实践模式: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模式、社会建构模式和基于产业链知识库的组织间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