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50年间,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和治疗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发展尤其迅速。手术技术在动脉重建和吻合口再狭窄的防治上没有大的突破,而手术联合血管腔内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occlu sivedisease,LEAOD)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Criqui统计65岁以上的男性约10%患有LEAOD,而75岁以上则有20%的发病率[1];北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25%患有慢性下肢缺血[2]。LEAO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在我们的一组158例严重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50%以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25%以上合并有糖尿病。严重的合并症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下肢缺血的治疗中,不仅要注重肢体血管…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crosclcrotic occlulive discasc,LDAOD)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也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坏死等,其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而增加,因此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就该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对22例(26条肢体)下肢ASO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22例中18例(22条患肢)成功完成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2枚,术中造影血管通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由治疗前的0.35±0.13增加至治疗后的0.70±0.15(P〈0.01)。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3例患者复发,其中2例再次行介入治疗,1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下肢ASO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重复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人体双下肢体表温度直观成像,通过观测并分析受试者大腿、小腿、足背、足趾及足底平均温度的数据图像,为红外热像仪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提供量化及可视化指标。方法:选取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Ⅱ期和Ⅲ期患者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双下肢红外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红外热像图双下肢皮温分布呈左右对称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双下肢红外热像图分布不均匀,两侧热图不对称,远端不同程度低温改变,呈蓝色或蓝黑色;观察组患者大腿、小腿、足背、足趾、足底的平均温度均比健康人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Ⅲ期患者患肢大腿、小腿、足背、足趾、足底分别较Ⅱ期患者的体表皮温低,其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像检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敏感显示患者双下肢的温度差异。且检查时患者无痛苦,疾病信息及图像易于储存。  相似文献   

13.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LE)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检测手段进行比较。结果踝肱指数(ABI)及趾肱指数(TBI)测定可以发现无症状的ASOLE,是评估下肢动脉功能的优良指标;脉搏波速度(PWV)测定适合大样本的筛查,但其测量值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其敏感性低于ABI;动脉弹性指数(ASI)是直接检测动脉结构及功能生物学状态的指标,与PWV有很好的相关性。流量介导的动脉扩张(FMD)是测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脉搏波测量操作简便、无创、结果灵敏、可靠。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解剖学定位准确、能够判定管腔狭窄程度等优势;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可精确判断ASOLE的病变部位和范围,但其固有缺陷也限制了临床应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安全无创,但尚须与其他影像学手段相结合以判断血管病变。微循环检测操作简便快捷、无创或微创、灵敏度高,可用于ASO筛查,但对测量环境的一致性要求较高。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教和筛查及合理选择检测手段,可以提高ASOLE的早期诊断率,对于该疾患的有效防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定量运动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下肢ASO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定量运动护理的下肢ASO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后功能康复情况及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2周后功能康复有效率(91.8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7.12±12.4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周后生理功能(81.64±7.69)分、生理职能(78.44±6.31)分、情感职能(81.37±8.91)分、活力(86.72±8.93)分、躯体疼痛(77.52±6.26)分、总体健康(87.19±7.25)分、精神健康(88.72±7.87)分、社会功能(78.31±8.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运动护理对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继发血栓形成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继发血栓形成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收治的35例此类患者,11例重度者行急诊手术取栓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中截肢3例,二期行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4例.轻中度者24例则先行解痉、扩血管、抗凝及溶栓治疗,二期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下行PTA,其中截趾4例,同期行APBSCT治疗22例.结果 除死亡2例、急诊截肢3例以外,其余30例治疗后症状缓解,近、远期疗效满意,其中行APBSCT治疗的26例患者,其治疗后的间歇性跛行距离、皮温和踝/肱指数均较APBSCT治疗前明显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TA、MRA或DSA检查下肢动脉供血有所改善.结论 根据患者入院时下肢缺血的急、重程度而分别采用取栓及股动脉内膜剥脱术、药物以及后续的介入、APBSCT治疗后,近、远期疗效确切.早期及时和正确的处理是挽救患者肢体和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指标、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疼痛感,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46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及闭塞程度,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及杂交手术(血管腔内介入加内膜剥脱或取栓术及血管腔内治疗加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杂交治疗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踝肱指数及通畅率等方面与传统外科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多动脉硬化闭塞症,根据病变部位及程度,采用个体化治疗,手术并发症少,术后畅通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根据临床症状、下肢三维血管重建(CTA)或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32例患者,采用盐酸沙格雷酯(100 mg/片)治疗,1片/次,3次/d,餐后口服,连续4周。用药24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盐酸沙格雷酯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24个月期间,失访3例,获访29例。综合疗效显效6例,良好15例,改善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7%(26/29)。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系统和临床生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例(10.3%)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和胃部不适,2例(6.9%)患者出现轻度皮疹,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评价安全没问题24例,稍有问题5例。结论盐酸沙格雷酯可以改善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The Management of Aneurysm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lly GD 《Annals of surgery》1946,123(4):601-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