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济生乌梅片对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以2020年1月— 2022年3月在重庆市中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并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及手术治疗的胃和(或)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共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1)。对照组采取胃镜下息肉切除术[息肉切除方式包括息肉冷切除、息肉的氩气刀治疗术及黏膜切除术(EMR术)]治疗,试验组在胃镜下息肉切除后,继续给予济生乌梅片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胃及十二指肠息肉的复发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年后患者临床症状(腹胀、嗳气及腹痛)均有改善(P<0.05)。肿瘤标志物CA72-4水平在两组中治疗后均有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息肉复发率(26.83%)明显低于对照组(64.29%,P< 0.05)。结论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联合术后济生乌梅片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CA72-4的表达。术后联用济生乌梅片对预防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术后复发疗效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汤辅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一2021年1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于下次月经后半周期即月经来潮后第15天,口服黄体酮胶囊,每次100 mg,每天2次,连续用药15d (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连续服用4周。用药4周后评估患者相关指标,并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以及治疗后6、12个月的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月经量增多、倦怠无力、五心烦热、面色晦暗及小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后加用少腹逐瘀汤能显著缩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可调节患者月经量,提升患者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玲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8):2330-2333
目的 观察加味六味汤用于声带息肉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3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支撑喉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增加加味六味汤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声带息肉临床症状评分,评价声带息肉疗效水平,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声带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咳嗽咯痰、喉咙异物感、声带充血、声门闭合和声带边缘肿胀等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为81.54%(χ2=4.561,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4.61%),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声带息肉复发率(1.52%)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0.77%)(χ2=4.795,P<0.05)。结论 较单纯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加味六味汤治疗可显著缓解声带息肉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声带息肉的总体疗效水平,预防声带息肉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孙宏  吴蕾 《安徽医药》2019,40(2):115-118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EMP患者112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1年妊娠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减少量和VEGF降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EMP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月经量,降低VEGF水平及复发率,并提高患者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胆红素及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以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抗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每次取0.1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收集患者血清,测定ICAM-1、胆红素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治疗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ICAM-1、胆红素水平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试验组胆红素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ICAM-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ICAM-1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通过降低ICAM-1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齐乐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5(6):1141-1146
目的 观察石斛破壁草本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11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斛破壁草本,冲泡服用,每次2袋,每天3次。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 I)、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试验组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6.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显效率为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8%(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PGⅠ、PGⅡ和G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Ⅱ和G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试验组PGⅡ和G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G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石斛破壁草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扩大切除+腺体成型+灌洗术"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二病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扩大切除+腺体成型+灌洗术",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肿块扩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复发情况以及患者对乳腺外形的满意程度。结果 试验组治愈27例(96%),复发1例(4%);对照组治愈13例(72%),复发5例(28%),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对乳腺外形满意率为89%,对照组为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切除+腺体成型+灌洗术"较常规的"扩大切除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陈丛侠  荣向霞 《安徽医药》2017,38(9):1214-1216
目的 探讨专科特色健康教育在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特色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发生率、术中配合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率均较高,观察组术后焦虑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50.00%)、术中配合(93.33%)优于对照组(66.67%)、患者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特色健康教育能降低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焦虑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配合度及满意度,术后焦虑恐惧、身心不适感很快消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和血管并发症情况,以及出院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后LVEF和ADL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7.83±2.09)天]比观察组[(9.13±3.20)天]明显缩短(P<0.05)。两组PCI术后患者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5)。结论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联用病灶内或冠脉内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心肌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 2018 年 7 月—2021 年 10 月于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急诊 PCI 治疗的 120 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其中试验组于病灶内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则于冠脉内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治疗。分别于急诊PCI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记录术后24 h内两组心肌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峰值。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和术后24 h、7 d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及血清 IL-18、MMP-9、MDA水平。统计两组急诊 PCI术后 6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急诊 PCI术后即刻 TIMI 3级、TMPG 3级患者占比(96.67%、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83.33%,P<0.05)。两组急诊PCI术后即刻cTFC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以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术后24 h内各项心肌酶指标(LDH、CK、CK-MB)的峰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术后 24 h 内各项心肌酶指标(LDH、CK、CK-MB)的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4 h血清ET-1、IL-18、MMP-9、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以上指标则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NO浓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而术后7 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24 h、7 d,试验组血清ET-1、IL-18、MMP-9、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NO浓度则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MACCE发生率(5.00%)比对照组(16.67%)显著降低(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6.67%)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灶内或冠脉内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替罗非班均能改善STEMI急诊PCI患者术后心肌微循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肌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但病灶内给药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鼻渊净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Agilent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以1.0 ml/min流速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洗脱时间为80 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检测出色谱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 建立了鼻渊净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15个峰归属到各药材,其中5个峰确认了化学成分;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与对照图谱比较,均在90%以上。结论 所建立的鼻渊净胶囊指纹图谱有助于从整体上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流苏石斛4种药用石斛对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效果。方法 4种石斛以0.25,0.50 g·kg-1连续给予正常小鼠30 d后,测定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4种石斛以0.25,0.50 g·kg-1连续给予受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30 d后,显微镜下用细胞计数法计数免疫抑制小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4种石斛0.25,0.50 g·kg-1剂量均能显著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显著增加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和巨噬细胞吞噬指数;铁皮石斛0.25,0.50 g·kg-1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鼓槌石斛和流苏石斛0.50 g·kg-1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金钗石斛0.50 g·kg-1剂量能显著升高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结论 4种石斛均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但铁皮石斛在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方面效果优于另外3种石斛。  相似文献   

13.
14.
红芽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Knoxia corymbosa Willd.)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从红芽大戟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黄酮醇苷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α-L-阿拉伯糖-3-O-β-D-6″-乙酰基吡喃葡糖苷(quercetin-7- O-α-L-arabinosyl-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1);山奈酚-7-O-α-L-阿拉伯糖-3-O-β-D-吡喃葡糖苷(kaempferol-7-O-α-L-arabinosyl-3-O-β-D-glucopyranoside,2);槲皮素-3-O-β-D-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 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到。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与刺梨配伍抗实验性肝损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复方银杏叶胶囊(CGB)与单方银杏叶提取物(GBE)的保肝作用。方法:用CGB、GBE给小鼠灌胃30d后,腹腔注射CCl4诱发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用H2O2诱导人肝L-02细胞氧化损伤,观察细胞增殖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CGB2.4、0.8和0.4g/kg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血清ALT、AST明显降低(P〈0.01,P〈0.05),同时肝匀浆中SOD显著升高、MDA下降(P〈0.01,P〈0.05);CGB组细胞增殖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较模型组和单方组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CGB的抗肝损伤作用优于单方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葱子水提取物的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Ⅰ),2,3,4,5,6.五羟基己酸(Ⅱ),1,4-二羟基-2-甲氧基苯(Ⅲ),S-顺式-烯丙基-L-半胱氨酸(Ⅳ),S-反式-烯丙基-L-半胱氨酸(Ⅴ),反-异扁柏脂素(Ⅵ),β-谷甾醇(Ⅶ)。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葱子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为首次从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米诺生发搽剂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分别对制剂中的当归、赤芍、白鲜皮及米诺地尔进行定性鉴别;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对制剂中的米诺地尔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紫外-可见光谱鉴别中,米诺地尔在(230±3)、(262±3)、(286±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一阶导数光谱法含量测定中,米诺地尔在6.2~18.6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2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全面、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GLA)是一种具有对映15-氧-16贝壳杉烯(ent-15-oxo-16-kaurene)骨架结构的二萜类化合物。其具有心血管保护、内皮保护、抗凝血、抗乙肝病毒、抗肿瘤、抑菌、抗炎、耐缺氧、免疫抑制及调节钙离子浓度等多种药理作用,并且有很高的体内安全性。民间常用蓝萼香茶菜治疗肝炎、胃炎、乳腺炎、腹痛、关节痛等疾病,临床上蓝萼香茶菜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将对蓝萼甲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毒理学作用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尤其在民族药方面应用较多,作为药食同源植物近年来需求增加,因此对鹿药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增多。鹿药属植物含有甾体、黄酮、多糖、氨基酸、酚酸、酰胺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并综述了鹿药、管花鹿药S.henryi、高大鹿药S.atropurpurea等鹿药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鹿药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医药保健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藏药材日官孜玛的用药规律及含该药材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和社区模块化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日官孜玛方剂中各味药材的配伍规律和高频主治疾病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含日官孜玛方剂109首,涉及364味藏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日官孜玛多与清热止痛、活血行"隆"类药物联合使用,主治疾病为"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藏医病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支持度、置信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日官孜玛-兔耳草、日官孜玛-诃子和日官孜玛-渣驯,体现了藏药方剂的"主辅配伍"规律。含日官孜玛方剂治疗"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疾病时多与清热行"隆"、止泻止血、除瘟解毒等药物配伍使用,且各方剂的配伍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藏药方剂学"君臣将士"配伍用药规律。结论 含藏药材日官孜玛方剂组方规律明确,主治疾病与核心药物组合相互对应,符合藏药方剂学的"君臣将士"配伍规律,表明该规律为代表的藏医方剂理论在藏药复方新药开发和临床个性化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日官孜玛及含日官孜玛方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