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8,(1)
该文研究新农村景观规划中鲁西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探索鲁西传统民居在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规律、特点与造型美,总结鲁西传统民居的保护策略,为促进新农村景观的活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乡土景观遗产,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及乡土景观却日渐消失、衰败,在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顾家台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分析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袁剑锋 《城市建筑》2023,(9):194-197
针对历史港口景观不断被破坏的现状及景观同质化问题,文章以英国利物浦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景观保护更新模式,提出我国历史港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文章从利物浦港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港区滨水景观改造、人文景观的修复与打造、文化旅游的融合等方面分析其具体的保护更新模式,总结出以港口景观承载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协调港口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历史港口景观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景观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鹏 《山西建筑》2009,35(4):56-57
以重庆市江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阐述了重庆农村特色及价值,分析了目前历史遗产保护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一些可借鉴的保护模式,同时提出了历史遗产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策略,从而选出一种适合重庆农村的历史遗产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学、社会学和美学的新农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生态学维度考虑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方向,从社会学维度考虑农村景观要具备的结构和功能,从美学维度考虑农村景观特色的塑造和满足审美的需求,能塑造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农村景观,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三个维度考虑,新农村景观规划应以保护农村景观资源为前提,以提高农村生产效益为基础,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为手段,以尊重农村淳朴人性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筑》2020,(2):3-4
文章以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景观的地域性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地域文化以及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其次阐述了新农村建筑景观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后从水平途径和垂直途径探索了皖北地区新农村住宅特色景观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6)
为了促进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进行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环节、地域文化应用环节、地方规划环节的协调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根据农村区域的基本特点,合理应用地方特色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实现院落景观环节、道路景观环节、广场景观环节等的综合性应用,深入落实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也出现了千村一貌,古村之间没有突显出自身特色和固有的传统文脉这些问题,如何将传统村落的特色保护并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构建了一个传统村落特色的分析体系,由自然环境、历史人文、人工环境这三个部分组成。经过调研考证,提出了由"保护策略+总体保护+街区保护+建筑单体整治+民俗文化保护"组成的保护模式,并由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2009,(6):26-31
开展“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村镇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特色产业等特色景观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开发,以此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水乡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具有悠久历史和地域特色的珠三角水乡景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从而必将经历激烈的演变过程。以广州小洲村为例,通过对小洲村空间景观格局、建筑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剖析,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探讨在蔓延的城市空间里保护与延续珠三角传统水乡景观的途径。提出乡村景观的保护重点主要包括各级文物点的保护、乡村空间景观意象的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的发展。论述了通过保护并延续水乡聚落景观的质朴性特征;水乡建筑的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建立多种社区居民参与的保护机制以维持水乡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建设绿色廊道,保护水乡景观区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等手段,保证珠三角水乡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乡村景观是一种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核心的典型文化景观,是具体地域文化的空间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乡村景观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以无锡市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景观破碎化分析为切入点,通过乡村区域景观分类及破碎度评价体系构建对该区域内的传统乡村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予以生态化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乡村景观人文生态网络与自然生态网络为核心的复合网络规划对无锡市西部地区的传统乡村景观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与保护,以期为区域传统乡村景观空间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湖南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已成为新时期地方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及新农村建设与文物保护规划五个方面对张谷英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规划实施策略,有利于实现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艳红 《山西建筑》2014,(23):12-13
通过对参与的新型农村社区改造项目进行思考,阐释了农村特色景观元素的保护与应用的意义以及农村景观历史文化的传承的必要性,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保护农村特色文化及景观元素并赋予时代内涵,以营造出具有家园氛围的农村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 《山西建筑》2007,33(31):43-45
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保护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了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思路,从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宋云辉  陈一 《风景园林》2022,29(3):37-4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需要以更具地域特色、更高建设水平的乡村景观为基础.选取成都市82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系统分析了成都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手法与空间结构特征.首次提出农旅综合休闲模式、花卉园林观光模式、生态风景度假模式、人文民俗保护模式与特色产业体验模式5种乡村景观营建模式,总结出组团式、平行式、围合式...  相似文献   

16.
城镇建设冲击并蚕食着乡村景观,使其风貌特征和地域美学逐渐丧失。从空间过程的角度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特性与演变规律是对其进行保护与调控的基础。首先提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其次以图式语言呈现了乡村古镇乌镇各尺度空间格局特征;最后分析了影响格局演变的多尺度空间过程。研究发现:自然生态过程是整体尺度上反映人们对人居安全和水患防范基本需求的主导过程;经济生产过程是复合尺度上促使乌镇交通与产业彼此适应与景观格局发展的主要动因;人文文化过程是单一尺度上使景观格局向着人的意愿与需求呈现地方特征的主要驱动。研究结论对制定乡村景观多尺度保护、恢复、维护和提升策略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彦  张辉 《室内设计》2013,28(5):61-65
山地历史文化村镇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既具有显性的历史文化属性,又具有隐性的生态属性。对其文化保护理应兼顾生态关注,这既体现了对此类遗产构成中原有生态关系的承认与尊重,又强调了生态保护在遗产保护中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基于与历史环境的关联,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问题有其特殊性和研究重点。结合巴渝地区情况,归纳了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态特点。揭示了当前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的基础上,着重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景观风貌重塑两个层面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问题,提出保护的总体策略与技术框架。凝练解决山地历史文化村镇生态问题的技术要点,探索山地生态视野下的保护模式,丰富当前山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8.
张继力  赵烨  高翅 《风景园林》2023,30(2):123-130
【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3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建议。【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益阳市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益阳市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及延续地域性文化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挖掘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内在价值和特点,从分析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总结归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着重强调设计与保护地域性景观的和谐完整性和特色性(传统景观风貌、特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探索出对地域性文化景观保护的措施、途径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段及创新技术。在保护好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创造设计出新的城乡地方特色文化景观,使得益阳市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及特色之路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