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城镇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我国城镇化发展是人口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随着城镇人口发展,城镇土地使用面积相应要扩大,但如何在城镇化与农民利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尤其是城镇及其周边置土地换问题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宅基地置换的空间过程 由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一方面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即提高城镇内部低效用地水平,置换主要是将城镇内部农村居民点置换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要连片发展用地,目前置换主要发生在城镇周边,即空间特点就是内部性发展和外围性扩张.  相似文献   

2.
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着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一、加强领导,认真筹划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  相似文献   

3.
县级城镇是小城镇的主体,本文以湖北省64个县级城镇为总体,分析了其耕地减少同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劳动力就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四点思考。 县级城镇是小城镇的主体与核心,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交汇点,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就湖北省而言,到2001年底,共有64个县,其中平原县13个,丘陵县16个,山区县35个。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但在发展中, 由于政策、制度、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用地的无序与盲目扩…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其建设与发展是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1]。在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的指导思想下,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西部小城镇的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城乡联系的纽带作用对推动西部城镇化的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与东部小城镇相比较,西部小城镇普遍存在着空间分布分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竞争意识落后与发展环境差等特点,但其在西部城镇等级体系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小城镇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70%以上,其中量大面广的小城镇的迅猛发展为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相对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壮大,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水平明显滞后,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做一简略分析。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空间布局混乱无序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是在“三来一补”企业主导的乡村工业化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统一的城镇规划的引导和控制,其空间发展基本处…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发挥重点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的示范作用,我国现阶段重点小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及相关发展阻力值得被探究.本文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首先利用运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中的SLEUTH模型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从用地扩展和城市扩张的角度分析重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17个重点小城镇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两种量化分析方法分别从现状评估和未来预测的方向对邢台市重点小城镇的发展问题与阻碍进行剖析和总结.并结合县域经济水平,从城镇规模、空间布局、等级结构等角度提出重点小城镇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小城镇建设合理用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用地问题(一)小城镇数量多,用地增长过快到2003年底湖南省耕地总面积389.10×104hm2,人均耕地0.0492hm2,低于全国0.106hm2的人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近些年来,湖南省小城镇发展迅速,数量多,到2002年底湖南的建制镇增加到1097个,其中县城镇72个,集镇增加到2224个,小城镇总量为3321个,小城镇密度大,全省每个小城镇(不包括集镇)的辐射范围仅为62.82km2;人口和建设用地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993年的1101.94km2增加到2002年的2180.51km2,小城镇人口由1993年的1090.01万增加到2002年的1491.29万,…  相似文献   

8.
“三区一线”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水平低 云南“三区一线”是指“贫困地区、山区、民族地区和边境一线”。其小城镇规模小,层次低,要素聚集能力弱。规模小导致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吸引力差。特别是它们是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微弱,加上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不够发达,小城镇的就业空间和容量十分狭窄,人气不旺。双江县勐库镇地处云南西南部临沧市,为“三区一线”中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镇,其发展都非常落后,处于区域-城市开发前期。因此, “三区一线”城镇要想融入我国城镇化浪潮,…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要使超过2亿农民工平稳完成城镇化转型的进程,除了要关注人口导入地的城市群资源集聚效应以外,还必须重视人口输出地的农村经济中心——即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不仅仅在于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对城镇服务的内在需求,包括住房、教育和人居环境等多年来小城镇发展滞后于城市,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原因为此提出,新时期小城镇发展仍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大战略",但是发展思路需转变总之,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是我国未来健康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健康城镇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和实现也可以说,新时期的"小城镇、大战略"要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八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  相似文献   

11.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活力源泉,对城市发展进行经济论证应该成为城市规划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文中论述了城市化经济成本的内涵、类型和构成,依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狭义和广义两种尺度上对重庆市的城市化经济成本进行了调研测算;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带动能力来预测重庆市未来的城市化水平,并根据城市化经济成本预测未来城市发展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与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迫切需要在满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规划范围内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和论证,进而高效集约地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指导城市发展。本文提出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方法是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方向,并针对城市规划特点及如何运用于城市用地规模及用地选择分析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改进及完善该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policy on land use change: A scenario analysi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zhe Wu  Liyin Shen 《Cities》2011,28(2):147-159
The rapid urbanization has led to extensive land use change particularly in thos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rable land is decreasing dramatically, which presents the threat to the food security for human being.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land use cha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ynamic systems based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policy on land use chan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urbanization practice in China. Four typical policy scenarios are identified in implement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clud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driven by planning, uneven development driven by planning, balanced development driven by market and uneven development driven by market and their impacts on land use change are analyzed through a dynamic system model. Land use change is considered as a dynamic system model composing five subsystems: urbanization,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land use subsystems. The key attributes in these five subsystems are interactive and they are dynamic variables. The assessment on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policy to land use change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employing the software iThink to the land use change dynamic model,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Jinyun County in China.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n China, whilst the agricultural land will gradually decrease. Nevertheless,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will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se land changes. Thus decision makers can adopt different policies to control the rate of land use change.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趋向与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快速城镇化地区是区域范围内的人口和产业聚集高地,由于城镇发展速度快,普遍存在着城镇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协调、土地紧张与浪费并存、城市建设对资源环境破坏大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地区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本文以福清市龙田镇为例,从总体规划的角度,探讨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与控制是城镇化过程中相互对立与统一的两个侧面。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城市只讲控制而限制其发展,对中小城市只强调发展而忽视控制,都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级别的城市既有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当前对城市发展规模调控的基本思路是:(1)对城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应符合城镇化的基本规律;(2)加强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3)运用地租的经济杠杆节约、集约用地,遏制城市无序蔓延;(4)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精明"增长的理念,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相似文献   

19.
叶昌东  周春山  李振 《城市规划》2012,36(7):32-37,72
从城市新区开发供应的土地、资金、人力三大资本要素出发探讨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能力(或限制条件);从城市新区开发需求的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驱动因素出发探讨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需求(或必要性);最后从城市新区开发的供需关系出发将我国城市新区开发分为九个类别。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新区开发受土地资本限制较大,中部地区受资金资本限制较大,西部地区受人力资本限制较大;东部地区城市新区开发主要受经济因素驱动,中部地区主要受社会、生态因素驱动,西部地区城市对新区开发基本没有需求。东部地区城市新区开发应当走集约化道路;中部地区城市应当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手段,积极调动各种资金进行新区开发;西部地区城市的新区开发活动应该受到控制,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