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检出甲状腺内钙化灶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318例,均有完整的CT及临床资料.CT平扫后行双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为35、50 s.甲状腺钙化灶直径≤2 mm者定义为细颗粒钙化;钙化灶直径>2 mm者或呈壳状、大片不规则者定义为粗颗粒钙化;两种钙化兼有者归于混合性钙化.钙化数目为1个的定义为单发;钙化数目>1个的定义为多发.根据钙化在病灶内的分布分为内部钙化和边缘钙化.采用χ~2检验对良、恶性病变中钙化的多少、大小及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8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甲状腺癌48例(乳头状癌26例,滤泡状癌7例,髓样癌3例,隐灶癌1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70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甲状腺腺瘤17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38例,腺瘤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6例).共60例(18.9%)病灶发现钙化,包括甲状腺癌21例(43.8%),其中乳头状癌12例,隐灶癌6例,滤泡细胞癌2例,髓样癌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39例(14.4%),其中甲状腺肿6例,腺瘤13例,甲状腺肿伴腺瘤19例,桥本甲状腺炎伴腺瘤1例,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甲状腺病灶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43.8%(21/48),特异度为85.6%(231/270).细颗粒钙化37例,其中甲状腺癌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9例;粗颗粒钙化23例,其中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粗颗粒钙化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1.9%(13/21),特异度为74.4%(29/39).单发钙化的病灶31例,其中甲状腺癌13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8例;多发钙化的病灶29例,其中甲状腺癌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21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中钙化位于病灶内部的15例(71.4%),位于病灶边缘的6例;良性病变中钙化位于病灶内部的有12例(30.8%),位于病灶边缘的2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钙化位于病灶内部作为标准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71.4%(15/21),特异度为69.2%(27/39).结论 CT检查在甲状腺病灶中发现钙化且钙化位于病灶内部,和(或)为粗颗粒钙化时,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大,应进一步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6月本院就诊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0例,均经穿刺病理或手术确诊,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比较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纵横比、内回声、边界、钙化、血流信号特征。结果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纵横比低于2者50例(92. 5%),纵横比超过2者20例(43. 5%),内部回声不均匀60例(88. 2%),内部回声均匀10例(31. 3%),边界欠规则48例(88. 9%),边界规则22例(47. 8%),钙化45例(90. 0%),无钙化者25例(50. 0%),有血流信号50例(96. 2%),无血流信号20例(41.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检查纵横比、内部回声、边界、钙化、血流信号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少数微小癌仍需要术后病理确诊或在超声监测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联合血液学检查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36例病理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超声征象(钙化、结节性质)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比较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瘤恶性组、良性组的血液学指标[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PLR)、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绘制血液学指标诊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恶性249例,良性687例。超声钙化、超声结节性质、钙化+结节性质诊断HT合并甲状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0.3%、73.9%、65.0%,灵敏度分别为82.3%、97.1%、98.4%,特异度分别为65.9%、65.5%、53.0%。超声钙化、结节性质诊断的准确度均高于钙化+结节性质,诊断的灵敏度均低于钙化+结节性质,诊断的特异度均高于钙化+结节性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指标中,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肿瘤恶性组PLR、TSH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项血液学指标中,TSH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59(95%可信区间0.610~0.708),TSH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1.1%、54.2%。结论钙化、结节性质、TSH可协助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CT征像并与甲状腺的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54例甲状腺癌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均经CT检查和/或术后病理所证实。全部病变经胸部X线检查,其中62例和35例还分别经超声和放射性核素Ⅰ检查。结果:甲状腺癌的CT征像为:甲状腺边缘模糊不清,甲状腺内病变形态不规则,有的呈单纯性砂粒样钙化,甲状腺肿大绕气管蔓延入气管后间隙,颈淋巴结多发性肿大且呈周边强化和中心液化。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征像:1.甲状腺腺瘤——在肿大的甲状腺内呈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甲状腺边缘清楚锐利;2.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呈不规则形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减低;3.甲状腺炎——多为双侧增大,密度均匀减低,但形态无改变。结论:由于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征像有很大差别,因此,CT技术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重点研究CT检查对病变良恶性定性诊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总结30例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并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局限型、弥漫肿大型、混合型)进行分析。结果:(1)局限型:8例甲状腺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1例甲状腺癌属此型;(2)弥漫肿大型:2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Graves病属此型;(3)混合型: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癌属此型。本组病例中有1例为隐匿性甲状腺癌。CT对恶性组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达83.3%;对良性组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0%。结论:CT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良性组符合率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对病变的CT表现特点掌握不够);在判断混合型病变的良恶性时,观察重点应是病变与腺外结构的分界情况而非腺内结构的边缘。并强调了增强扫描对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G)合并甲状腺瘤与NG合并乳头状癌(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NG合并腺瘤及9例NG合并PTC的资料,其中2例同时合并甲状腺腺瘤及PTC。术前均行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表现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对NG合并甲状腺瘤或合并PTC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NG合并腺瘤组与合并PTC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病灶内是否存在钙化灶、平扫密度及强化是否均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形态、边缘及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6.67%、87.50%、81.82%。结论:MSCT能明确显示甲状腺病变,对其良恶性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华伟  张志文  梁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0):1644-1647,1669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83个PTC和526个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对2组结节的各项超声表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边缘毛糙(敏感性65.3%、特异性91.4%、准确性82.3%)、形态不规则(敏感性61.8%、特异性93.3%、准确性82.3%)、结节纵横比≥1(敏感性65.7%、特异性95.4%、准确性85.0%)、结节内部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敏感性79.5%、特异性.93.0%、准确性88.3%)、结节内部含微钙化(敏感性69.3%、特异性97.5%、准确性87.6%)、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敏感性20.1%、特异性96.0%、准确性69.5%)以及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敏感性26.1%、特异性93.3%、准确性69.8%)在恶性组中的检出率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合并正常甲状腺者32例(17.9%),合并甲状腺腺瘤者12例(6.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者58例(32.4%),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77例(43.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最多.结论 边缘毛糙、形态不规则,结节纵横比≥1、结节内部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及结节内部含微钙化等指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是诊断PTC的重要指标,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的敏感性、准确性低但特异性较高,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当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可疑结节时更应警惕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经CT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0例中,CT诊断正确104例,其中良性结节7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6例,腺瘤31例),结节较大,伴囊变、钙化及出血;恶性结节27例,相对良性结节偏小,钙化亦较小。3例甲状腺癌CT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T诊断为甲状腺癌。结论:CT通过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边缘、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淋巴结增大及强化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病变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甲状腺肿瘤的术前CT增强前后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9例.结果增强扫描18例腺瘤中,12例囊性腺瘤有完整性强化环,6例实体腺瘤瘤内岛形强化结节.9例乳头状癌中均无完整强化环,其中4例瘤壁强化结节.9例乳头状癌中7例瘤内有钙化(呈斑点状、细颗粒状或二者混合状),4例甲状腺周围器官侵犯.结论甲状腺肿瘤必须强调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特征,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甲状腺周围器官侵犯是诊断甲状腺癌的肯定征象.瘤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和瘤内斑点状、颗粒状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诊断征象.瘤周完整性强化环、瘤壁光滑锐利是良性腺瘤的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MSCT误诊、漏诊原因,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45例CT误诊、漏诊而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中,误诊腺瘤13例(28.9%);结节性甲状腺肿漏诊合并甲状腺癌19例(42.2%);原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误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13.3%);甲状腺转移癌误诊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15.6%).误诊、漏诊主要原因为:CT表现不典型27例(60.0%);良、恶性并存观察不仔细15例(33.3%);认识不足及综合分析能力不足23例(51.1%).结论 甲状腺癌CT表现不典型,与良性病灶并存及认识不足时容易误诊、漏诊.要降低甲状腺癌CT误诊、漏诊率,应在提高对甲状腺癌CT不典型表现认识的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ECT检查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