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评价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冰水浴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血压积,观察当归川芎配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观察当归川芎配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权重系数法将所有指标整合为总活血效应值,来评价当归川芎配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升高;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川芎单味药及当归川芎药对1:1和1.5:1的水提物、醇提物和先水提后醇提物给药均能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对PT和APTT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对FIB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提取方法相同时,当归川芎药对1:1醇提物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为最好,且川芎单味药的总活血效应优于当归。配比相同的情况下,醇提给药组的总活血效应优于水提和先水提后醇提给药组。结论当归川芎配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药流安颗粒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外周血象的影响研究以探讨药流安颗粒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药流安小、中、大剂量组,连续用药7天,血液流变学进行急性血瘀模型造模,以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凝血功能则检测各组用药后PT、APTT值;外周血象则检测用药前后各组外周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药流安大剂量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有明显增加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0.001:药流安组PT、APTT均显著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05—0.001;给药前后自身比较P〈0.05~0.001,药流安组PLT显著增加,CT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药流安有改善急性血瘀型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凝血功能、增加PLT,缩短CT时间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药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平性药桃仁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平性药桃仁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注射酵母菌及角叉菜胶的方法制备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冰柜连续冷冻法复制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用平性药桃仁进行干预,同时以寒性药益母草、温性药川芎为对照药,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瘀热"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益母草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瘀热"表征,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川芎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寒瘀"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曲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川芎能明显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寒瘀"表征,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益母草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作用于瘀热互结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益母草的作用特征;作用于寒凝血瘀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温性药川芎的作用特征,初步证明了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归补血-活血药对功效取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活血药对(当归-熟地黄、当归-黄芪、当归-白芍、当归-赤芍、当归-川芎、当归-桃仁)功效取向。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熟地黄、当归-黄芪、当归-白芍、当归-赤芍、当归-川芎和当归-桃仁药对组(10.4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8 d。以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合用建立血虚小鼠模型,模型组和给药组于给药开始第1天ip环磷酰胺200 mg.kg-1,第6天sc乙酰苯肼100 mg.kg-1。第8天测定外周血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红细胞膜ATP酶活力,比较当归药对补血功效;SD大鼠,雌雄各半,分组同上(7.2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7 d。以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刺激建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模型组和给药组于第6天sc肾上腺素(0.8mg.kg-1),间隔4 h,共2次,两次sc肾上腺素之间,将大鼠浸入冰水内4 min。第7天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当归药对活血功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归-熟地黄、当归-黄芪和当归-白芍药对能显著升高血红蛋白含量(P<0.01)和红细胞压积(P<0.01或P<0.05),降低其脾脏指数(P<0.01),综合补血作用更强;与模型组相比,当归-熟地黄、当归-赤芍、当归-川芎和当归-桃仁药对能显著降低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或P<0.05),显著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1),综合活血作用更强。结论:当归-黄芪、当归-白芍药对偏于补血,当归-赤芍、当归-川芎和当归-桃仁药对偏于活血,当归-熟地黄药对补血、活血作用均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心、肺病理变化比较当归配伍党参、干姜、红花、香附的活血作用异同。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复制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全血粘度(W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ESRK)、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观察当归不同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观察当归不同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通过观察心、肺病理变化,观察当归不同配伍对急性血瘀大鼠脏腑病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党参配伍可显著降低WBV、EAI,对心肌细胞加宽、肺出血现象有明显改善;当归-干姜配伍可显著降低WBV、PV及HCT、ESRK、EAI,延长PT、TT值,对心肌细胞间距变宽,肺泡壁增厚改善优于其他配伍组;当归-红花组可显著降低WBV、EAI及HCT、ESRK,延长PT值,对心肌细胞核变圆、肺间质水肿有一定改善;当归-香附组可降低高切变率下WBV及HCT,对凝血功能无显著改善,对于心肌细胞加宽、肺间质水肿现象有一定改善。结论:当归-党参、当归-干姜、当归-红花、当归-香附配伍均可改善急性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凝血系统和病理损伤程度,其中当归-干姜组的作用优于其他3个配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特点,进一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市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伞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肿节风、苏木等6味药物均能明显改善寒、热2种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寒性药中丹参、益母草、大黄均能明显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仅丹参能够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5味热性药中红花、三七能够显著改善瘀热瓦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血液平均高切黏度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降低伞血黏度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降低全血黏度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征,在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在寒证和热证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蒲黄-五灵脂药对在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中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蒲黄-五灵脂及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 结果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且可以延长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蒲黄-五灵脂药对在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沉及体外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方面均 优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提取物。 结论 :少腹逐瘀汤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且蒲黄五灵脂药对对于全方效应起到主要作用,提示蒲黄-五灵脂药对与全方减去蒲黄-五灵脂药味配伍可能存在一定的增效作用,为揭示该药对对全方活血化瘀效应的贡献提供了一定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丹参、当归对老年大鼠血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参、当归皆属活血化瘀药,临床认为丹参功用以活血为主,当归以补血为主。为了解此两药作用的区别,作者观测两药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实验用鼠龄>2年之老年大鼠(既往工作证明大鼠随增龄其血液流变性呈粘浓凝聚改变,可作为天然血瘀模型),丹参、当归均制成40%水煎剂。分别灌胃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归芎不同配比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7d,于灌胃第3日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复制急性血瘀证模型,第7日给药后30min测定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归芎不同配比组均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值(1s-1)、血浆黏度值、血沉,其中归芎3∶2组有极显著作用。结论:当归-川芎不同配比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阐明当归-川芎药对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乙醇、50%乙醇和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优选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的总活血化瘀效应。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出,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组中50%乙醇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不同制法中50%乙醇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且50%乙醇提取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作用最优,为临床更有效应用丹参-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水蛭和脉血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对凝血功能的作用。方法:大鼠连续给药两周后,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复合冰浴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水蛭和脉血康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g)的含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Ⅹ的活度来观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水蛭能够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抑制FⅡ的活度,延长APTT和TT;脉血康能够降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APTT和TT。结论:水蛭和脉血康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痛立停胶囊对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阿司匹林、复方羊角胶囊为对照,观察脑痛立停胶囊对血瘀证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影响.结果 脑痛立停胶囊能降低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脑痛立停胶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苷对大鼠和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小鼠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给予红景天苷5d,观察其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小鼠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6,12,24mg·kg-1)能有效预防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红景天苷各剂量组能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红景天苷48.0,24.0mg·kg-1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各剂量组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红景天苷能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以sc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尾静脉iv给予药物,于末次给药0.5 h后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分别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香丹注射液能够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能够抑制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升高。结论:香丹注射液具有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丹参提取物(DT)、丹参总酚酸提取物(DF)、丹参总酮提取物(DST)、丹参总酚酸合用总酮提取物(DF+DST)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不同部位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组中DF+DST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各剂量下的DF+DST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结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丹参总酚酸和丹参总酮2个有效部位配伍活血化瘀效果优于各有效部位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剂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及FeC l3化学法小鼠血栓的影响,探讨其活血化瘀、抗凝和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注射两次肾上腺素加冰水浴的方法建立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剂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观察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剂对FeC l3化学法小鼠血栓模型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剂能使寒凝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明显改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延长FeC l3化学法小鼠血栓模型的成栓时间。结论:复方三七纳米颗粒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本方四物汤(SW)、衍化方桃红四物汤(THSW)及配伍药物对桃仁-红花(TH)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比较研究,以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0.8 ml/kg)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灌胃给予5倍的临床剂量,对其血液流变性、凝血4项指标进行测定,HE染色光镜观察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乙酰苯肼(10 mg/kg)及环磷酰胺(50 mg/kg)联合复制大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等效的临床剂量,对其外周血象、脏器指数进行测定及观察脾脏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小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01mg/g)和催产素(0.01ml/g)复制痛经模型,灌胃给予等效的临床剂量,观察并记录给催产素后30 min内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及对子宫组织匀浆中Ca2+和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中,5倍临床剂量的桃红四物汤(22.95 g生药/kg)可以显著降低低切变率时全血黏度,延长凝血时间;5倍临床剂量的桃仁-红花(6.75 g生药/kg)可以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5倍临床剂量四物汤的(16.2 g生药/kg)对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影响不明显;5倍临床剂量的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和TH对子宫、卵巢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大鼠血虚模型中,等效临床剂量的四物汤(3.24 g生药/kg)和桃红四物汤(4.59 g生药/kg)可以显著升高红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对肝脏指数的恢复有显著的效果;等效临床剂量的SW对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效临床剂量的桃仁-红花(1.35 g生药/kg)可以显著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在小鼠痛经模型中,等效临床剂量的桃红四物汤(0.665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扭体次数,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子宫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和显著增加NO含量有关;等效临床剂量的桃仁-红花(0.195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扭体次数,但机制不明。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衍化方桃红四物汤配伍桃仁-红花后与基本方四物汤比较,保留了基本方的基本功效,并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8.
茜草与茜草炭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茜草与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两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 方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7 d,利用此模型观察茜草与茜草炭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凝血酶活性及血小板系统的影响。 结果:茜草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在止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双向调节,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但弱于茜草炭。茜草炭主要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促凝效果,能明显提高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 结论:茜草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茜草炭主要发挥其止血作用,进一步论证了茜草、茜草炭“生行熟止”的传统炮制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