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不同距离设框调查、等距离与环境设框调查、等距离设框结合环境捕螺检查及感染性钉螺指标间的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江河滩地区调查感染性钉螺的方法以等距离设框结合环境捕捉一定数量的钉螺检查较好.等距离设框调查感染性钉螺,江滩以5m,河滩以5m或10m设框为宜;要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的范围和程度,应同时用3个感染性螺情指标.  相似文献   

2.
四川长丘山区2003-2004年沟渠钉螺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解长丘山试区沟渠钉螺分布特点。方法用全球定位系统测试沟渠的坐标,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沟渠分布图,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 m(每框=0.11m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并计数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数。结果2003-2004年分别在8个、10个自然村的沟渠查螺,共调查8 387框,检查钉螺21 965只,查出感染性钉螺6只,平均活螺密度为2.61只/框。钉螺感染率0.027%,感染性钉螺密度0.000 72只/框。眉山市东坡区正山口乡沟渠的有螺框出现率显著高于蒲江县长丘乡的沟渠38.32%与30.69%,(2χ=41.52,P<0.01)。土沟中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85.07%,有草沟中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99.94%。平均1只感染性钉螺含尾蚴1 596条。结论长丘山试区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土沟中。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西昌邛海湖盆沟渠钉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西昌试区沟渠钉螺的分布特点.方法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的沟渠地图指导查螺,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计数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结果 2002、2003年分别在10个自然村的447条和439条沟渠查螺,平均活螺密度分别为1.23只/0.1 m2和1.41只/0.1 m2,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6%和0.25%.阶梯地、农毛渠、土沟和有草沟等环境的钉螺明显多于平坝、斗支渠、硬化沟和无草沟.在硬化斗渠中仅查出1只感染性钉螺.感染性钉螺在沟渠中的分布有聚集性(χ2=52.63,P<0.01).平均1只感染性钉螺含尾蚴1 194条.结论西昌试区的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土质农、毛渠中.  相似文献   

4.
为控制洲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我们于1991—1993年在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乡、六合县玉带乡,采取重点滩块查灭螺和重点对象查治病的防治对策,以观察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 钉螺分布调查1.l 钉螺分布以八卦江滩为调查点,每年4月份,以滩块为单位,采用框距10m×10m棋盘式系统抽样法查螺,结果大堤内圩区未发现活螺,大堤外30块芦草滩块块有螺.3年中有螺面积分别为319.3、368.8、379.5万m~2,有螺框出现率35.5%—61.5%,活螺密度(只/m~2)1.36—3.55.1.2 感染性钉螺分布以1992年查出的5块感染性钉螺洲滩统计,感染性钉螺服从负二项分布.30块滩中,28块发现感染性钉螺,3年中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88%(249/28 408)、0.64%(293/45 810)和0.82%(99/12 028).1.3 钉螺感染率与野粪污染的关系 每年对试区的东江外滩进行野粪污染滩地和钉螺感染率调查,前者依次为0.445、0.858、0.207份/万m~2,后者依次为0.065%、1.390%、0.211%,两者等级相关显著(r_s=0.943,P<0.01).2 重点滩块和重点对象防治措施2.1 重点滩块灭螺 凡查到有感染螺的滩块,实施高水量五氯酚钠喷洒灭螺.结果,在八卦洲试区内,1991—1993年阳性螺面积分别为166 083、167 477、145 406m~2,阳性螺密度(只/m~2)分别为0.024、0.026、0.012,钉螺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的规律并求证其分布的动态性。方法在四川省普格县对钉螺分布进行1年的动态观察。随机设框,检获框内全部钉螺,经压碎法鉴定死活后,计数每框的钉螺数。采用均数、方差等统计指标描述钉螺的分布特征,并拟合负二项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结果2008年4、5、7、8、9、11月的钉螺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6、10、12月及2009年2月的数据与选取的分布类型均不能有效拟合。结论普格地区的钉螺分布并非简单的负二项分布,可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可能存在分布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川新县城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每框=0.11 m 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1 065 m2,有螺面积5 430 m2,系统抽样456框,有螺框73框,有螺框出现率16.01%.共捕获钉螺612只,活螺606只,平均活螺密度1.3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北川新县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但是部分钉螺指标仍较高,在新县城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临江村垸内小区域高密度感染螺分布及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4月查螺中,发现华容县集成乡临江村坑内有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感染螺框出现率及感染螺密度高,且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内,为多年所罕见,对此作了调查和剖析。1现场概况临江村烷内经多年灭螺,近几年尚存钉螺分布区9处,面积627万m2,活螺平均密度均在0.20只/框(每框0.11m2,下同)以下,以往20年境内仅在个别年度直到过极少数感染性钉螺。但该村烷外江滩上钉螺密布,且年年均查获感染性钉螺,是既往人、畜的主要感染场所。2调查方法与结果ZI烷内钉螺调查2.l.l各居民组查螺结果1996年4月,通过采用系统抽样直螺,l组~6组查出…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巍山县中和村属高山峡谷型地貌,海拔1 720~2 572m,年平均气温15.8℃,5~10月为湿季,11月~翌年4月为旱季。该村居民粪检阳性率平均为25.34%。为了解不同环境水体在不同时间的感染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在1987年螺情调查的基础上,1988年对该村以小白鼠为哨鼠进行定点疫水测定,初步结果及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钉螺调查;按不同高程,对各类环境分片绘图,以每框0.11m~2、框距5m系统抽样,逐片调查。  相似文献   

9.
洲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与负二项分布配合适度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钉螺在自然状态的分布规律,苏德隆、陈祜鑫、陈其焘等专家已作了研究,阐明钉螺在水网、湖沼和山区3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分布均符合负二项分布.但对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报道甚少.作者曾在1991年提出,洲滩地区感染性钉螺的分布具有地域性与相对聚集性,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揭示这规律,指导防治工作,我们于1992年春,选择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乡的洲滩进行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研究.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选择监利县江滩和汉阳县河滩各一个试区进 行了感染性钉螺调查方法的研究。 一、不同距离设框调查监利县江滩试区(8249亩)以行距5m,框距1、5m设框对检出感染钉螺的结果显著地高于10m;汉阳县河滩试区(826亩)以行距5m,框距5、10及20m设框对检出感染钉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砼护坡通江河道内钉螺迁移扩散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观察钉螺在砼护坡通江河道内迁移扩散情况,有效遏制江滩钉螺经通江河道间内陆扩散.方法在汛期(6~10月份)采用水体钉螺调查、漂浮物携螺调查、船只携螺调查,砼护坡及支流查螺等方法,在风速、水温、潮位、流速变化的情况下,了解砼护坡河道内钉螺扩散情况.结果 2003年8月,水温30℃、风速6.7 m/s、潮位4.7 m、流速0.74 m/s,水体捞螺调查水体4000 m3,捞到幼螺1只,打捞漂浮物260kg,捕捉活螺3只,死螺6只.其中幼螺2只,成螺1只.在堆土山河口查到有螺框4框,捕捉活螺18只,以上捕获钉螺经压碎法检查均无感染性.结论通江河道经过砼护坡后,钉螺扩散依然存在,以漂浮物携带和随水扩散为主,并通过支流、电灌站向沟梁、稻田水塘扩散.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了解猪日本血吸虫病的感染状况和血清学试验的反应情况,作者于1990年初在东荆河下游外滩处调查解剖放养10个月以上的牲猪10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东荆河下游钉螺分布密度高(3.7只/0.1lm~2)和有感染性钉螺分布(感染性螺框出现宰16.82%,钉螺感染率0.53%,感染性钉螺平均密  相似文献   

13.
1963年苏德隆,根据河岸钉螺调查的实际数据,首先阐明钉螺的分布是非随机的,而有聚集性,与负二项分布相配合。钉螺聚集程度的大小,用K值表示,K值愈小,钉螺的聚集性愈高。1964年胡善联报告了雌雄钉螺的分布亦同样符合负二项分布规律,雄螺的聚集性大于雌螺。尔后,有的学者作了同样的调查,得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1、5、10、15、20、25、30、35℃和40℃水中逸蚴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1、10、20、30℃和40℃水中,后采用接触法感染小鼠30 min,观察各水温组鼠感染率和虫负荷.结果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云南和江苏感染性钉螺均能逸出尾蚴,其中云南螺逸蚴的最适水温为20~35℃,江苏钉螺则为15~35℃.在温度为1~40℃水中,江苏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为100.0%,云南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83.3%.结论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均能从感染性钉螺中逸出并能感染终宿主;提示冬季人畜接触有感染性钉螺存在的滩块附近的水体仍有被血吸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新联村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示意图 ,对该村钉螺孳生环境全面查螺 ,沟渠采用 5 m设 1框 (0 .1m2 )的系统抽样方法 ;田查四角及出入水口 ,查获的钉螺分装带回 ,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计算。2 结果2 .1 感染螺面积的分布 全村共查出钉螺面积 890 0 2m2 ,其中感染螺面积为 90 32 m2 ,占有螺面积的 10 .15 %。感染螺分布面积以灌溉沟最多 ,占 84 .89% ;其次为菜园沟 ,占15 .11% ;稻田和秧田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 .2 各种有螺环境中感染螺的分布 全村共解剖活螺4 370只 ,感染螺 4 5只 ,感染率为 1.0 3% …  相似文献   

16.
新联村地属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又具有高原高山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特点。为了探明该村的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 ,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对该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钉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图 ,对该村可能为钉螺孳生的环境进行全面查螺。沟道采用 5 m1框的机械抽样方法 ;田则查四角及出入水口。查获的钉螺按每 1编号单位 (条 ,土丘 )分装带回 ,并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的计算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 ,规范计算。2 结果2 .1 各种有螺环境中感染螺面积的分布该村共查出钉螺面积 890 0 2 m2 ,…  相似文献   

17.
钉螺在自然状态下多呈负二项分布,一种效果好尤其是具有远期效果的灭螺措施,可能会打破钉螺的这种自然分布状态。反之,灭螺前后不同时期钉螺分布特征的变化,似可反映某种措施的灭螺效果。鉴于钉螺的负二项分布特征,可以通过对每框钉螺数经对数转换后的正态性检验得以验证,因此,本次利用2002年10月20日~11月22日在安徽省石台县进行的现场药物灭螺试验结果,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昌市梯田沟渠钉螺分布特点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西昌市沟渠和梯田钉螺分布特点,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0个自然村开展沟渠钉螺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在1个自然村开展梯田壁钉螺调查,观察钉螺分布与进水口距离、田壁高度的关系.结果 10个自然村共有沟渠439条,有螺沟347条,占79.04%.共查螺8 406框(每框=0.11 m2),有螺3 542框,有螺框出现率42.14%,平均活螺密度1.41只/框.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梯田进水口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79.00%,5 m内占全部钉螺的94.53%;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壁下部,占全部钉螺的97.56%.结论 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以及梯田的进水口附近和田壁下部,这是西昌市查灭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太湖县于1985年11月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转入监测巩固阶段。1995年7月下旬,在该县徐桥镇的南庄村、桥东村和大石乡的双桥村粪检查出血吸虫病人,继之在附近发现了钉螺。县血防站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螺、病情调查。 调查内容及方法 1 查螺 按病人提供接触疫水的范围为线索,沿花凉亭水库的姑塘支渠,从上游至下游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钉螺;并对该支渠的上游取长500m、渠底(干涸)及两侧以5m机械设框调查钉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钉螺自然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 2 查病 选择原流行村(南庄村)中的11个自然村及原非流行村(桥东村)中的5个自然村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云南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血吸虫流行村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及海拔.方法 2010-2011年成立调查组对海拔相对较高的金墩乡磨光、西甸2个行政村可疑有螺环境和特殊环境开展查螺,查到钉螺建好调查卡,捕获框内钉螺,分袋包装,带回室内用压碎法检查其感染性.结果 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地区山脉较多,有泉眼、小片沼泽地和荒浸地,为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磨光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2 406±11.9m的环境1处,钉螺面积为1 334 m2,调查49框,查出有螺框9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8.37%,查到钉螺107只,全部为活螺,活螺平均密度为2.18只/0.11 m2,活螺最高密度为14只/0.11 m2.西甸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较高的环境3处,最高海拔高度为2 371 m,钉螺面积3 651.8 m2,有螺框出现率21.76%,活螺平均密度为1.81只/0.11m2,活螺最高密度为25只/0.11 m2.捕获钉螺用压碎法检查没有发现阳性钉螺.结论 鹤庆县为高原峡谷,地形复杂地区均查出有钉螺分布,开展查螺的范围,不应只是历史有螺的范围,还应包括辖区内可疑有钉螺孳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