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察了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与基质沥青组成的关系,化学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组成的影响;详细研究了化学改性对SBR改性乳化沥青主要性能包括软化点、针入度和低温延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化学改性是提高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软化点的有效途径,对改性乳化沥青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性乳化沥青是一种将沥青进行改性和乳化而得到的重要化工产品,集改性沥青和乳化沥青的优点于一体,可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改性乳化沥青的发展、生产工艺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开发新型的沥青改性剂和乳化剂及生产工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高速公路下封层、粘层,是将乳化沥青的应用向前推进了一步。下封层、粘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改性乳化沥青做沥青路面连接层的胶结材料,使沥青面层抵抗自然因素和车辆荷截弥补了普通沥青的先天性不足。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复合性沥青材料针对路面的功能性要求,对沥青的路用性能不断的改善,使沥青更好服务于现代化的交通需求。从应用的角度,较系统介绍了乳化沥青、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组成、性能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粘层乳化沥青在洒布后粘轮现象严重导致路面层间粘结受损问题,以北京地区道路大修工程为依托,采用不粘轮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材料,对其常规性能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把其与市场常用的高粘改性乳化沥青、PCR改性乳化沥青和PC-3乳化沥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粘轮乳化沥青的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均优于高粘改性乳化沥青、PCR改性乳化沥青和PC-3乳化沥青,且具备不粘附车轮、破乳固化成型速度快及成膜效果好的特点,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使用SBS作为改性剂,通过先改性再乳化的工艺开发一种满足"湖南常吉高速超薄磨耗层试验路"指标要求的PCR型超薄磨耗层用改性乳化沥青。结果表明:使用实验方法生产的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完全满足"湖南常吉高速超薄磨耗层试验路"指标要求。中海PCR型超薄磨耗层用改性乳化沥青不仅解决了普通乳化沥青以及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高温性能不甚理想的问题,而且解决了SBS改性乳化沥青黏度大、乳化困难和稳定性低的问题。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SBS-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BS改性乳化沥青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并且抗老化和耐疲劳性能也较好,但是低温性能较差,SBR改性乳化沥青低温抗开裂能力很好,水稳定性和耐久性也较好,但是其高温抗车辙性能较差。基于此,制备了SBS-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并对比其与基质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SBR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疲劳性能,最终得出:SBS-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集合了两种乳化沥青的优势,耐久性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配方技术和生产工艺,考察了乳化荆的种类和SBS改性的掺量对改性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性能的影响。通过黏结性能测试表明,当SBS改性剂的掺量达到3.5%,采用进口的JS-1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改性乳化沥青满足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指标要求,且具有较高黏结强度,能够满足超薄磨耗层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改性乳化沥青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我国改性乳化沥青公路建设方面的应用状况及国外发达国家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发展动态,地我国应用发展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沥青路面层间粘结问题,以北京地区养护大修工程为依托,对研制的基于SBS改性沥青的高黏改性乳化沥青的层间粘结性能进行了评价,并与目前常用的PCR改性乳化沥青、PC-3乳化沥青及无粘层油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种粘层材料的剪切强度、剪切强度比及拉拔强度大小顺序均为:高黏改性乳化沥青PCR改性乳化沥青PC-3乳化沥青无粘层油;随乳化沥青用量增加,层间剪切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拉拔强度和剪切强度均随温度升高呈快速减小趋势;高黏改性乳化沥青抗剪切强度在高温时接近混合料自身强度,具有良好的层间粘结性能。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已被成功应用在西长安街大修、三环路大修、石担路预防性养护等工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材料组成基础上,比较了SBR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普通乳化沥青作为混合料中的粘结材料,对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劈裂强度、稳定度、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且以SBR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内通过添加不能掺量的SBS胶乳和SBR胶乳分别制成改性乳化沥青。分别考察了筛上剩余量、恩格拉粘度、储存稳定性以及残留物的软化点、延度等几项主要指标随胶乳掺量变化的情况。SBS胶乳和SBR胶乳在对乳化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上各有侧重,建议在对高温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地区使用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而在对低温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地区使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2.
张幸伟 《石油沥青》2007,21(3):67-71
改性乳化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通过对美国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标准和河南省的气候调查分析,提出了河南省道路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建议稿)。  相似文献   

13.
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关键是解决好改性及乳化过程,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且使用改性剂后,能使沥青的低温性能明显提高。介绍了一种专门用于微表处施工中的改性乳化沥青,在微表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SBS改性乳化沥青具有环保、节能、高低温性能优良等特性,在高等级路面的维修与养护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尽管SBS改性沥青有这些优点,但仍然存在难以乳化和不能长时间稳定储存的问题。通过考察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的乳化剂和工艺,研究了适于乳化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剂配方,并分析了SBS改性乳化沥青物性与储存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体磨间隙不大于1.0 mm、胶体磨转速不小于2400r/min、乳化剂皂液pH值在2~4、改性沥青中SBS质量分数在3.0%~3.5%时,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较好。改性沥青颗粒粒径和乳液的恩氏黏度对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影响明显,利用改性乳化沥青的物性(粒度、黏度)与储存稳定性的关系,调节工艺条件,能够得到储存稳定性好的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5.
SBR改性乳化沥青容易生产,低温性能好,是目前公路工程中常用的改性乳化沥青;而乳化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好,更适应炎热地区使用。在实验基础上,对比两种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性能及造价,乳化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新型改性剂——SBS胶乳,用于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制备改性乳化沥青。通过考察乳化剂用量对改性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乳化剂的最佳用量(w)为1%;通过考察SBS胶乳对沥青软化点、延度和针入度的影响,得出SBS胶乳改性剂的最佳用量(w)为6%;由光学显微镜分析得出,SBS颗粒和沥青颗粒的大小、密度相近,这是保证SBS在体系中均匀分散的重要因素。根据确定的乳化剂和改性剂的最佳用量,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改性沥青乳液。  相似文献   

17.
陈娟  孔雪云  卢峰 《石油沥青》2011,25(2):39-42
通过对SBS改性乳化沥青的室内试验与生产,提出了生产SBS改性乳化沥青要根据JTG F40—2004及本地区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选择各种优质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方设计,达到能够生产出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SBS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8.
SBS改性乳化沥青试验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分析了生产改性乳化沥青必备的条件,以及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并进行了相关试验和生产.  相似文献   

19.
周凯 《石油沥青》2008,22(3):32-36
对国内常见沥青的感温性能、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对目前常用沥青改性剂SBS、SBR、EVA、PE与沥青改性配伍性及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了SS/SBR改性剂和乳化剂,确定了宽域改性乳化沥青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检测结果显示,该宽域改性乳化沥青产品5℃延度大于150cm,软化点大于75℃,提高了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实现了沥青性能在感温性方面的宽域。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将0.1μm~5μm的沥青微粒分散到由复合乳化剂所配制的乳液中,从而制得乳化沥青,再向乳化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SBS胶乳,混合搅拌制得乳化改性沥青,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当取沥青质量为50g时,由HLB值相近原则,取水250g,SDS阴离子乳化剂0.64g,OP-10非离子乳化剂8.36g,制得相对稳定的乳化沥青。随后,逐渐加入SBS胶乳,随着SBS胶乳加入量的增大,乳化改性沥青的性能逐步得到提高。当SBS胶乳质量百分含量达到7%时,软化点、针入度和延伸度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