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干法制备木薯磷酸酯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考查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三聚磷酸钠和尿素用量时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50℃、反应时间1.5h、pH5~6、三聚磷酸钠用量7%~9%、尿素用量2%,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可分别高达0.075和61.60%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采用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并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用量6.0%、尿素用量 5.0%、pH8.0、反应温度135 ℃、反应时间2.0 h。此条件制备的磷酸酯淀粉糊化温度为55.4 ℃,峰值黏度可达2084 BU,取代度可达0.0201%,其糊化性能远高于玉米淀粉,大大提高其在食品及造纸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小麦淀粉焦磷酸钠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小麦淀粉磷酸酯的半干法制备工艺,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选取焦磷酸钠为酯化剂来制备小麦淀粉磷酸酯.应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索了磷酸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 6.0,反应温度为150℃,磷酸盐用量为淀粉干重的3%,反应时间控制在70 min,小麦淀粉磷酸酯的取代度最大.改性后的小麦淀粉,冻融稳定性、透明度、黏度以及溶解性和膨胀度均比原淀粉高,更适用于冷藏或冷冻食品行业.  相似文献   

4.
淀粉磷酸酯的干法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红薯淀粉改性制备絮凝剂具有成本低和可生物降解的优点。采用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考察了磷酸盐用量、磷酸混合物的质量比、尿素的使用、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对制备淀粉磷酸酯的影响,以地表土壤作为絮凝对象,找出了制备高取代度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5 h,尿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磷酸盐用量为淀粉质量的80%,磷酸氢二钠与磷酸二氢钠质量比为1∶3。  相似文献   

5.
以低取代度磷酸酯淀粉与阳离子醚化剂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磷酸酯阳离子淀粉印染废水处理剂。通过考察醚化反应体系p 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醚化剂用量对阳离子取代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体系p H=1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并测试了不同阳离子取代度磷酸酯阳离子两性淀粉水处理剂对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率,结果表明,阴离子取代度0.036 8、阳离子取代度0.013 1的磷酸酯阳离子两性淀粉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超声法制备磷酸酯化羟丙基淀粉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羟丙基木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采用超声法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淀粉磷酸酯.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与半干法结合的工艺,合成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W,磷酸盐用量50%,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为130℃.  相似文献   

7.
以焦磷酸钠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制备具有不同粘度和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法合成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 min,pH 5.0,磷酸盐用量4%,尿素用量1.5%,酸解淀粉盐酸用量1.4%。以上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粘度为62 mPa·s,取代度为0.004 0%,粘度耐热稳定性为88%。  相似文献   

8.
葛根淀粉磷酸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根淀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制备淀粉磷酸酯.研究了各反应因素对淀粉磷酸酯取代度的影响,并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葛根淀粉的最佳酯化条件是磷酸二氢钠用量为淀粉干重的29%,尿素用量为淀粉干重的3.1%,反应温度为141℃,反应时间为9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透明度高、沉降稳定性好、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用阳离子淀粉为中间体,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制备了磷酸型两性淀粉.用三因子的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制备低取代度两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当阳离子淀粉用量为50 g(取代度0.038 12)时,尿素用量为1 g,三聚磷酸钠(STP)用量为2 g,反应温度128.2℃,反应pH5.90,反应时间4.2 h,产品的阴离子取代度为0.0135,反应效率达到70.32%.  相似文献   

10.
以机械活化0.5h的木薯淀粉和木薯原淀粉为原料,以醋酸酐为酯化试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以淀粉醋酸酯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pH各因素对其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醋酸酐用量、pH对木薯淀粉醋酸酯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均有影响。机械活化能显著提高木薯淀粉醋酸酯化反应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通过试验得到制备低取代度木薯淀粉醋酸酯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0min,醋酸酐用量为0.15mL,pH为8.5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醋酸酯淀粉的取代度为0.075、反应效率为87.45%。并用红外光谱对醋酸酯淀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交联酯化机械活化玉米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械活化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醋酸酐为醋化剂进行复合变性,制备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复合变性淀粉,考察反应温度、交联剂用量、交联pH值、交联时间、酯化剂用量、酯化pH值、酯化时间等因素对交联酯化淀粉糊冷黏度的影响,与原玉米淀粉合成的交联酯化淀粉进行比较,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交联酯化反应均有影响。对于机械活化1.0 h的玉米淀粉,在反应温度40℃、三偏磷酸钠1.0%、交联pH值10.0、交联时间2.0 h、醋酸酐用量0.5 mL、酯化pH值9.0、酯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机械活化玉米交联酯化淀粉糊的冷黏度由活化淀粉的466 mPa.s提高到1 629 mPa.s,淀粉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酸性、抗老化性明显提高。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淀粉经过交联酯化复合变性处理后,分子结构上引入新的化学基团,交联酯化淀粉属于V型结晶。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以氧化玉米淀粉为原料,以磷酸盐为酯化剂,采用微波作为加热介质制备了氧化淀粉磷酸酯。考察了微波功率、磷酸盐配比、尿素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氧化淀粉磷酸酯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微波功率为800 W,NaH2PO4/Na2HPO4比例为2∶1,尿素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30min。制得的氧化淀粉磷酸酯的涂布纸性能优于3S淀粉。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了3种因素(即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酯化剂用量)对合成醋酸酯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并通过测试其在浆料方面的性能,分析得到了制备高取代醋酸酯变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合成了适合上浆的高取代醋酸酯淀粉.  相似文献   

14.
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辛烯基琥珀酸酐作酯化剂,采用湿法工艺合成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探讨了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和沉降积对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确定制备辛烯基琥珀酸交联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35%,酯化pH 8.0,酯化温度35℃,酯化时间3 h.交联淀粉的沉降积对酯化取代度影响较小,在生产中可根据最终产品的用途选用合适沉降积的交联淀粉进行酯化复合变性.复合变性淀粉符合食品行业标准,可以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观察显示淀粉中受侵蚀颗粒增多,颗粒表面的小凹痕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半干法工艺,分别以过氧化氢和磷酸盐为氧化剂和酯化剂对经机械活化处理的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制备了氧化淀粉磷酸酯并研究了机械活化处理时间、氧化剂用量、酯化剂用量及淀粉添加量对涂布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淀粉经机械活化处理8h后,再分别用6%H2O2、6%磷酸盐对淀粉进行改性,所得氧化淀粉磷酸酯作为涂布淀粉其涂布纸的表面强度和平滑度较好;氧化淀粉磷酸酯与胶乳配比为4:10时,涂布纸的表面强度和平滑度相对较好;本实验所制备样品的涂布纸性能优于市售涂布淀粉。  相似文献   

16.
丁二酸马铃薯淀粉酯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丁二酸酐为酯化剂合成低取代度酯化淀粉的最佳合成条件.试验采用湿法合成工艺,以产物取代度的高低水平为指标进行合成条件的筛选,并分析测定了产物的黏度、透明度.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体系pH9.0、丁二酸酐用量4%、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30℃;随着产物取代度的增加,其黏度和透明度均有提高且呈上升趋势;酯化淀粉的黏度和透明度均高于马铃薯原淀粉及玉米酯化淀粉.  相似文献   

17.
郭丽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3,34(8):76-8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和三聚磷酸钠(STPP)以质量比99:1的比例混合作为交联剂,制备交联马铃薯淀粉。以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交联剂用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因素,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淀粉干质量的16%、反应时间4.5h、反应pH11.5、反应温度55℃;在最优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交联剂用量制备一系列不同结合磷含量的交联淀粉并研究它们的体外消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交联马铃薯淀粉结合磷含量的增加,其所含的抗性淀粉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醋酸酐为酯化剂,对小麦氧化淀粉进行酯化,研究酯化程度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测定粘度性质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反应体系pH、醋酸酐用量和氧化淀粉氧化程度的影响比较大.淀粉经氧化-酯化复合变性后,颗粒受到了更大程度的破坏,存在明显的酯羰基;复合变性后的淀粉更易糊化,糊的粘度有所降低,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1,2-环氧丁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分散剂,制备出不同取代度的羟丁基淀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仪、X射线衍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对不同取代度的羟丁基淀粉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分析表明羟丁基淀粉在1371cm-1出现羟丁基的吸收峰,证明已经接上了羟丁基基团。X射线衍射分析羟丁基淀粉仍属于A型衍射图,证实了该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变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变化,表明该反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布拉班德粘度仪测试结果表明,淀粉糊化温度降低,回复值降低,糊峰值黏度升高,且随着取代度的提高,变化越明显,当取代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羟丁基淀粉冷水可溶。随着羟丁基取代度的增大,淀粉糊的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