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11例伴胫前或胫后血管节段损害)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创面面积12cm×6cm~32cm×12cm.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3例足跟部缺损的病人术后因长期磨擦形成足跟部慢性溃疡;3例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整形.其余病例外观和足踝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胸脐皮瓣为腹壁下动脉供血,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适宜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尤其适用于缺损面积大、胫前或胫后血管之一长节段损害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游离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创伤后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质外露,骨髓炎、骨缺损。方法:运用游离胸脐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外露、跖骨外露、骨髓炎、骨缺损9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0×20)cm、最小为(6×8)cm。结果:术后1例发生血管危象,9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2~19个月,足背皮肤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稍臃肿,功能满意。结论:游离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皮瓣成活后疗效优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性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前臂和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胸脐皮瓣、小腿内侧与股前外侧皮瓣的串联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创面面积11 cm×8 cm~26 cm×9 cm,皮瓣切取面积13 cm×9 cm~27 cm×10 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8例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整形;4例骨缺损在皮瓣成活后半年施行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前臂的旋转功能和手部功能恢复满意;3例肌腱缺损者术后3~5个月用健侧掌长肌腱或手屈指浅肌腱移植修复,手部功能获得部分恢复;2例尺、桡动脉严重损伤,合并重度皮肤肌肉组织缺损者手部功能获得部分恢复,其余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和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吻合血管皮瓣移植能有效地修复前臂和手部复杂软组织缺损,控制创面感染,有助于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脐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足脱套伤患者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5~50岁,平均35岁。创面面积16cm×6cm~28cm×12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臃肿,需再次手术整形。其余病例外观和足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胸脐皮瓣为腹壁下动脉供血,血运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且易于切取,适宜修复足脱套伤,尤其适用于有部分足底皮肤缺损者。  相似文献   

5.
双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及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联合运用同侧足底内侧皮瓣和足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足跟底部及跟后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9例 ,其中外伤 5例、慢性骨髓炎 2例、鳞状细胞癌 2例。创面最大为 16 .5cm×6 .5cm ,最小为 10 .0cm× 4 .0cm。结果 术后未发生血管危象 ,皮瓣全部成活 ,伤口Ⅰ期愈合。随访 6个月~6年 ,所有病例皮瓣外观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足跟部为负重区 ,跟后部为摩擦区 ,对此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的修复要求较高。用上述 2个皮瓣联合使用完全符合足部修复要求 ,修复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9.4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背部14例,足踝部40例(内踝15例、外踝20例、后踝5例),足跟部26例。创伤缺损面积8.2cm×4.9cm~11.6cm×11.7 cm,合并创面感染30例。所有患者均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皮瓣存活率、足踝部功能、移植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2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存活,创面达到I级愈合标准;8例患者出现皮瓣移植术后青紫、皮温过低(26℃),其中7例经手术医生及时处理静脉危象后皮瓣存活,1例移植失败,出现皮瓣广泛性坏死。79例存活皮瓣中有76例获得随访,3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3个月感觉功能评价:S1级11例(14.47%),S2级18例(23.69%),S3级40例(52.63%),S4级7例(9.21%);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7~92分,其中优23例(30.26%),良37例(48.69%),可11例(14.47%),差5例(6.58%)。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存活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效果.方法 自2000年来应用内踝上逆行皮瓣27例,转移修复由车祸外伤、肿瘤等所致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6cm×14cm,跟骨外露最大面积5cm×10cm.结果 共切取内踝上逆行皮瓣27块,其中血管蒂逆行皮瓣9例,筋膜血管蒂逆行皮瓣12例,带部分皮肤的筋膜血管蒂逆行皮瓣6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坏死,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愈合,其余逆行皮瓣及供瓣区所植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 内踝上逆行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或跟腱外露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足踝部,尤其是小儿跟腱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3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4~45岁,平均21岁。创面均伴血管、骨及肌腱外露,创面缺损范围4cm×6cm~23cm×18cm,皮瓣切取范围为6cm×8cm~25cm×20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1例移植皮瓣坏死,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6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耐磨,无局部溃烂,均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全足脱套伤患者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8~12个月行二次手术皮瓣修整后,外形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具有切取范围大、血管口径粗、部位隐蔽等特点,由于股前外侧皮神经吻合可以获得较好的保护性感觉,可广泛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1 目的报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2 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10 cm×8 cm~20 cm×12 cm不等,供区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相似文献   

10.
修薄胸脐皮瓣修复四肢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修薄后的带蒂或游离胸脐皮瓣对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12例,游离移植修复上、下肢软组织缺损9例。在切取皮瓣时进行修薄,靠近皮瓣中央部需在显微镜下修剪。结果20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坏死。获随访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皮瓣覆盖处肌腱和骨质无继发坏死、感染;15例皮瓣较周缘皮肤基本平齐或高出2~4mm,2例肥胖患者皮瓣稍显肿胀,但不影响肢体功能。结论应用修薄后的游离或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大,血管解剖恒定,口径粗,易成活,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free-style理念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探讨其可靠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6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收治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7.3岁;道路交通伤10例,重物砸伤6例,高处跌落伤7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4种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9月采用小腿外侧皮瓣、外踝上动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3例,年龄3~12岁。缺损面积:4cm×3cm~18cm×11cm;8例伴有跟腱缺损。切取皮瓣面积:5cm×4cm~20cm×13cm;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10例、股前外侧皮瓣9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8例、外踝上动脉皮瓣6例。结果 33例经8~1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股前外侧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重新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3例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发生远端边缘坏死,最大1.5cm×1cm,经伤口换药后痊愈。8例合并跟腱缺损者,5例用股前外侧皮瓣和深筋膜(髂胫束)重建后屈踝功能恢复近于正常,3例屈踝肌力减弱,有较明显的跛行。结论小腿外侧皮瓣、外踝上动脉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小,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是修复小儿足跟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而股前外侧皮瓣则是修复小儿足跟部大面积缺损或合并跟腱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机械损伤3例,压榨伤1例。手部软组织缺损6例,足背软组织缺损4例;缺损面积8cm×4cm~12.5cm×8cm,平均面积为10.5cm×6cm。术前均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穿支血管,术中记录穿支血管的数目和血管蒂长度。切取皮瓣范围8.5cm×4cm~13cm×8cm,5例供区直接缝合,供区宽度5cm,取腹部或大腿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受伤至皮瓣移植时间为2~4周。结果 10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受区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质地好、功能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凹陷。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供丰富,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厚薄适中,是一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在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2月,应用万古霉素或妥布霉素骨水泥联合腓动脉穿支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5~63岁,平均53.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例,重物压砸伤2例,机器伤1例,摔伤1例。其中7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创面缺损范围:4.5cm×4.0cm~8.0cm×6.5cm。术前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餐后2h11mmol/L,使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待创面周围水肿基本消退,用手持多普勒超声进行穿支点定位并完成螺旋桨皮瓣设计。术中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按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旋转修复创面,在皮瓣下方感染严重的区域放置抗生素骨水泥条1~2根,术后2~3周拔出。皮瓣切取范围13.0cm×5.0cm~23.0cm×9.0cm,4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中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1个月,所有皮瓣外形良好。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螺旋桨皮瓣是修复糖尿病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中除1例修复前足内侧皮瓣远端发生脂肪液化外,余2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破溃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与皮瓣移植序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感染伴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2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感染伴骨外露患者的局部创面实施湿润烧伤膏与皮瓣移植序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皮瓣移植术后,20例患者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无张力性水疱、肿胀、静脉回流障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移植皮瓣边缘部分坏死,予以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后愈合。随访0.5~3.5年[(1.5±0.5)年],移植皮瓣柔软有弹性,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无局部发凉等异常感觉。结论湿润烧伤膏与皮瓣移植序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感染伴骨外露,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一期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方法:对18例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最大17cm×11cm、最小6cm×5cm.结果:皮瓣Ⅰ期愈合15例,Ⅱ期愈合3例.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恒定,层次清晰,操作简单,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周、足跟等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5cm,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3~5cm,将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包含在蒂内,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13例中11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局限性臃肿,感染治愈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