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58例(67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遂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同时植入新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5~11个月(平均8.6±2.4个月),视力≥0.5者占91.05% (61/67),≥1.0者占52.24%(35/67).结论此种新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眼内稳定性好,植入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与PMMA人工晶状体的屈光状态比较.方法:将136例(14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植入新型疏水性丙烯酸酯类折叠式人工晶状体;B组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比较两组手术后视力、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7 d、1月的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1月散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使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方便、术后反应小、恢复快、术后散光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与囊外摘除术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62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50只眼)行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AcrySof)植入(AcrySof组);30例(42只眼)行囊外摘除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PMMA组),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炎症反应和后囊膜混浊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视力:≥0.5者,AcrySof组占56.6%,PMMA组占23.8%;≥1.0者两组分别为38.0%及4.7%。术后1周视力:≥0.5者,AcrySof组占64.0%,PMMA组占42.9%;≥1.0者分别为48.0%及9.5%。术后3个月的视力:≥0.5者,A~ysof’组占70.0%,PMMA组占52.4%;≥1.0者分别为62.0%及21.4%;术后l周前房炎症反应的发生率:AcrySof组为5.40%,PMMA组为26.7%。随访1年后囊膜混浊发生率:AcrySof组为8.0%,PMMA组为28.6%。结论 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前房炎症反应及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显著低于囊外摘除及PMMA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亲水性硅胶材料预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的效果。 方法  14 8例 (16 8眼 )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 ,分别行聚甲基丙烯酸酯 (PMMA)一体型IOL植入 (对照组 ,78例 88眼 )和预装折叠式IOL植入 (试验组 ,70例 80眼 ) ,观察两组术后效果。 结果 试验组术后 7d视力较好 ,1个月后手术性散光轻微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亲水性硅胶材料预装折叠式IOL置入所需手术切口小 (2 .8mm左右 ) ,术后视力恢复快 ,散光度小 ,植入容易 ,固位好 ,是一种有前途的IOL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时Ⅰ期植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0 2 6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损 3 8眼 ,悬韧带断离 8眼 ,共 46眼。 2 7眼经 3 .2~ 4.0mm切口Ⅰ期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 ,15眼经 5 5~ 6.0mm切口Ⅰ期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植入Acrysof者术后视力≥ 0 5者术后 3天 ,1周 ,1月分别为 70 % ,85 % ,96% ;植入PMMA者则分别为 3 3 % ,73 % ,80 %。植入Acrysof者优于植入PMMA者 ,P<0 .0 1,0 0 5 ,0 0 5。主要并发症总和发生率Acrysof组低于PMMA组 ,P <0 .0 5。所有人工晶体光学中心均位于瞳孔区。结论 后囊膜破裂时尽可能行小切口Ⅰ期植入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 ,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122只眼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5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7.5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111只眼(90.2%),〉/0.5者共75只眼(61.5%)。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12只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7只眼,2只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术后发现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各1例,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无眼压升高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8例(11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58例(62只眼)植入SN60AT型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50例(56只眼)植入MZ60BD型普通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1d、7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除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镜检查外注意观察术后晶状体囊袋与人工晶体的位置关系.结果术后全部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减少,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中心均位于瞳孔中央.人工晶体状的中心定位性能好,术后恢复良好色觉.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使用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恢复更好的中心视力和色觉,且安全、可靠.如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可考虑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术中采用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眼科过去4年来。手术中后囊膜破裂20例经妥善处理后进行分析发现,术中能及时发现破裂,利用粘弹剂的作用,均能顺利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时间:超声乳化晶状核块时10只眼(50%),超声乳化晶状体核上皮质壳时6只眼(30%),注吸晶状体皮质时4只眼(20%)。18只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晶状体囊袋内植入12例,睫状沟植入6例。2只眼植入吊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为0.1—0.3者2只眼(10%),0.4—O.8者9只眼(45%),0.9者9只眼(45%)。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及时发现后囊膜破裂,并妥善处理,仍能顺利植入人工晶体,获取良好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60例18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其中晶状体后囊破裂38例40眼。对于后囊膜破裂较小的用超声乳化注吸头残存的晶状体皮质及核,破裂较大的改用手工注吸清除晶状体皮质,必要时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0.1-0.3者4眼,0.4-0.8者20眼,1.0者16眼;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只要处理及时得当,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张哲  周宏健  吴善君  林赛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908-908,910
目的探讨采用角膜微切口二期植入卷折式人工晶状体矫正无晶体眼的疗效和技术。方法对25例(27眼)后囊膜完整或中央区后囊膜缺损但悬韧带完整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通过角膜微切口1.6mm,植入一体式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达到0.5~0.9的16眼(59.3%),1.0以上11眼(40.7%)。随访3~12个月,全部术眼的矫正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角膜微切口二期植入卷折式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后囊膜完整或大部分完整无晶体眼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