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41例反复腹痛儿童的胃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1例反复腹痛患儿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学龄儿童(6~12岁)及青春期儿童(12~16岁)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为92.91%,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66.67%)和消化性溃疡(21.28%)最多见;学龄儿童组的检出率显著低于青春期儿童组(P〈0.05)。认为上消化道疾病是儿童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成人电子胃镜检查对反复腹痛儿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成人电子胃镜检查进一步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症状的病因.方法对128例小儿腹痛、上消化道出血、误吞异物和误服硫酸进行成人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疾病检出率为100%,发病率依次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上消化道异物、食管狭窄逐步递减.结论成人电子胃镜在儿童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病因诊断有重大价值,并对儿童误吞异物和食管狭窄同样可实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少年的胃镜检查特征。方法 对近 7年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学龄儿童 (6~ 12岁 )及青春期少年儿童 (12~ 18岁 )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本组儿童消化道疾病检出率为 93.3% ,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 (5 3.33% )和消化性溃疡 (30 % )最多见。学龄儿童组的检出率显著低于青春少年儿童组 (P <0 .0 5 ) ;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 (P <0 .0 5 )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结论 纤维胃镜用于儿童少年胃疾病的检查是安全的 ,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少年胃镜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学龄儿童(6~12岁)及青春期少年儿童(12~14岁)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儿童检出率为93.3%,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53%)和消化性溃疡(30%)最多见。学龄儿童组疾病检出率(72.7%)显著低于青春少年儿童组(95.9%);男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35.3%)显著高于女童患儿,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胃肠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特征.方法:对89例儿童胃肠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胃镜检查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1例,占47.1%;糜烂出血性胃炎(EHG)6例,占6.7%;胃及十二指肠溃疡(DU)30例,占35.4%;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2例,占2.25%;胆汁反流性胃炎(BRG)6例,占6.7%;异物4例.4岁~12岁儿童组3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9例、胃溃疡2例,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29%;13岁~16岁儿童组5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16例、胃溃疡3例,消化性溃疡发生率37.2%,两组消化性溃疡(PU)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纤维胃镜技术用于诊断儿童胃肠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安全,且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534例儿童胃镜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儿童胃镜临床应用价值及儿童胃镜检查疾病谱.方法对我院23年来(1980至今)年龄14岁以下的儿童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4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主要疾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255例,球部溃疡71例,胃溃疡29例,复合性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十二指肠球炎37例,糜烂性胃炎19例,食管异物15例,食管静脉曲张6例,食管炎5例,胃息肉4例,其它12例.1988年以后的498例中401例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208例Hp( ),Hp检出51.9%.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和溃疡病最常见,与成人相比儿童Hp感染率较低.儿童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成  杨斌 《安徽医学》2004,25(2):134-135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 173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 ,其中对 164例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粘膜HP。结果  173例中 ,浅表性胃炎 10 5例 ,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 3 1例 ,消化性溃疡 13例 ,十二指肠球炎 7例 ;HP检测阳性中浅表性胃炎 76.2 %,十二指肠球炎 42 .9%,胃炎伴球炎 80 .6%,消化性溃疡 84.6%。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 ,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小儿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严金华  孙荣生 《九江医学》1995,10(4):214-216
本文报告应用成人纤维胃镜检查6 ̄14岁儿童117例,发现有病变108例,病变检出率92.3%;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浅表性胃炎(36.7%)、消化性溃疡(28.1%)和十二指肠球炎(12.8%)多见。本组未出现并发症。作者认为选择适当的成人胃镜用于小儿检查,安全可靠;急诊时检查能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及总结成人型电子胃镜对儿童进行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对 74例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 6~ 14岁儿童进行胃镜检查 ,使用PENTAXEPM -330 0型成人电子胃镜 ,操作方法同成人 ,但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胃镜操作术且动作轻快 ;对部分患儿同时作快速尿素酶测定。结果  74例患儿中 ,检出溃疡 41例 ( 5 5 .4% ) ,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炎症 2 2例 ( 2 0 .73% ) ,胆汁返流性胃炎 11例 ( 14 .87% )。 5 4例病人作HP检查 ,HP阳性 43例 ( 79.6 3% ) ,HP阴性 11例 ( 2 0 .73% )。 74例患儿均能顺利完成检查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①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是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因 ,HP在溃疡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②成人型电子胃镜在小儿中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尿毒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终末期,尿毒症时全段消化道均可发生病变,从轻度水肿、炎症、糜烂、溃疡直至坏死等,上消化道出血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尿毒症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的相关性因素,现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且行电子胃镜检查的尿毒症患者179例,与同期行电子胃镜检查的非尿毒症且不因消化道疾病住院的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出率,并对疾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胃镜检查24 014例的结果。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64.74%,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7.35%,消化性溃疡检出率18.16%,胃癌检出率1.42%,食管癌检出率0.95%,幽门螺杆菌阳性率73.88%,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检出率性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男女性别间及各组疾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冬春季节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是多发常见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HP感染率高,应重视常规镜下活检与病理诊断结果,有助于提高早期癌变诊断率,减少癌变漏诊率,加强对幽门螺杆菌的规范根治,有利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木里高原藏区383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镜检查情况,总结高原藏区各年龄段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男女比例、癌症检出率和病种分类,总结经验,指导木里高原藏区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法:对高原藏区木里藏族自治县(简称木里县)中藏医院2008年3月1日-2009年3月1日期间,胃镜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疾病383例患者胃镜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09∶1.00;上消化道疾病分布情况:以胃炎为主(占71.02%),胃炎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占81.62%);其次是消化性溃疡(占10.97%),其中以胃溃疡为主(占52.38%)。结论:高原藏区木里县上消化道疾病防治重点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尤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  相似文献   

13.
448例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学龄期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儿童的胃镜检查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学龄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儿童胃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儿童疾病检出率为91.74%,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67.42%),其次以十二指肠炎(12.05%)和消化性溃疡(6.47%)多见。学龄儿童组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2.16%,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9.51%);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为9.33%,显著高于女性患儿(3.59%);本组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率为6.92%,学龄儿童组感染率为2.70%,显著低于青春期少年儿童组(9.89%)。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为主和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最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而HP感染也相应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4年6月~2008年3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0周岁以下92例患儿的胃镜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_颐性分析.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糜烂出血性胃炎14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CSG并DU1例,返流性食管炎4例,胃粘膜脱垂症3例,胃黄色瘤1例.结论 CSG和EHG是10周岁以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消化性溃疡少见且不典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道疾病引起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33例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疾病引起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所有病例经综合抢救及病因治疗均临床痊愈。结论:提高胃镜检出率,早期规范治疗是减少小儿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采用超细电子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依从性和镜下疾病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1 011例患儿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 1 0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临床表现以反复呕吐或间断性脐周无规律疼痛为主.镜下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窦炎770例(76.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5.9%),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25例(2.5%),上消化道异物20例(2.0%),急性出血性胃炎12例(1.2%),食管炎5例(0.5%),食管裂孔疝5例(0.5%),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0.4%),幽门梗阻2例(0.2%),食管单发性息肉1例(0.1%).结论 超细电子胃镜对儿童检查其安全性和依从性好,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14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2例患儿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5例(73.94%),溃疡37例(26.06%).全部病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120例为阳性(84.51%).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小儿消化性溃疡也并不少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胃镜在小儿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68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十二指肠球炎(BD)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8例,消化性溃疡(PU)20例,十二指肠溃疡(DU)19例,胃窦溃疡1例,胃息肉1例,胃内异物2例,胃食管反流病1例,胃食管反流病伴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呕血和/或黑便9例。结论:胃镜检查对儿童是一种快速、准确、客观、直观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子胃镜检查178例患儿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17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8例患儿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47例(82.58%),胆汁返流性胃炎10例(5.61%),十二指肠球溃疡6例(3.37%)。156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95例为阳性(60.9%)。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小儿消化性溃疡也并不少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体检人群的上消化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上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式方法对2064例的胃镜检查结果(活检病理学诊断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运用卡方检验等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064例胃镜检查中,检出率: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为72.8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4.70%,消化性溃疡(PU)为8.10%,食道炎为7.60%,胆汁反流性胃炎为4.10%,食道静脉瘤为0.53%,Barrett食管为1.70%,胃癌为0.10%,食道癌为0.04%。各年龄段中,中青年组慢性浅表性胃炎高于老年组,老年组的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肿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占前几位的是饮酒、吸烟进活不规律、喜欢酸辣食物、生活压力大。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消化性溃疡;PU及CSG好发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是其高发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