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接种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瑄  符感申 《热带医学杂志》2003,3(2):215-216,168
目的:观察幼儿接种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应用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按0、1、6免疫程序对幼儿进行5年免疫效果观察。HBsAg、抗-HBs和抗-HBc的检测用RIA法。结果:接种的幼儿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者;免后7个月抗体阳转率达94.64%,抗体GMT231miu/ml,5年抗体阳转率达78.16%,抗体GMT54miu/ml。结论: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好,抗体峰值高,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160名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160名23-48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学老师,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3项指标均为阴性。按0、1、6个月程序,每剂10μg/1.0ml接种YDV。结果第1针免疫注射后的第12、24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3、75%、67、50%。女性抗-HBs阳转率均高于男性(P〈0.05)。小于35岁组的抗-HBs阳转率均高于35岁以上组(P〈0.05)。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后,本组观察对象均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隐匿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人群血清中HBV-DNA含量,并采用Abbot(雅培试剂)检测HBsAg。结果187例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ELISA方法)的人群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6142%(12/187),HBsAg阳性(Abbot方法)率为24.6%(46/187)、抗-HBs和抗-HBe阳性(A组)5例,抗-HBc阳性(B组)30例,抗-HBs和抗-HBc阳性(C组)4例,抗-HBe和抗-HBc阳性(D组)116例,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E组)32例。以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的模式(D组)为主,占62.0%(116/187),既往有慢乙肝病史率最高,迭36.2%。B、D、E组均有一定比例HBsAg(Abbot方法)阳性率,其中以D组最高,这32.76%;其次为B组,HBsAg阳性率20%;E组HBsAg阳性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251,P〈0.01)。抗-HBs阳性(包括A、C、E组)与抗-HBs阴性(包括B、D组)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88%(2/41)与30.14%(44/146),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Х^2=15.936,P〈0.001)。结论HBsAg阴性、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人群中存在隐匿型HBV感染。应进一步进行更敏感的方法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或PCR定量检测HBV-DNA,以免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子女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HB_sAg携带和抗-HBs阳转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的435名2~17岁子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 435名子女HBsAg平均携带率为1.38%,抗-HBs阳转率为61.15%,无应答者为37.47%。结论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抗-HBs阳转率;对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应采取有效手段以提高对乙肝病毒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快速乙肝疫苗接种方案对医护人员和军人应急乙肝免疫的效果。方法健康受试者分两组,组1512名军人,年龄26.5(18—48)a。对照组(组2)424名实习医师、护士等,年龄23,2(18-49)a。组1按快(d0、d7、d14)程序、组2按标准(mo 0、mo l、mo 6)程序三角肌内接种20ggCHO乙肝疫苗。于首针接种后lmo、3mo、7mo、12mo、24mo和36mo分别查抗.HBs滴度等。结果组1全程接种完成率(6.7%)明显高于组2(72.9%)(P〈0.01)。首针接种后l、3mo组1抗.HBs阳转率(67.0%和97.6%)明显高于组2(17.9%和42.8%)(P〈0.01),7。36mo各时段者两组接近(P〉0.05):lmo、3mo时段组l血清抗.HBs保护率(63.5%、94、7%)显著高于组2(7.8%和31.2%)(P〈0.01)。组1lmo、3mo血清抗-HBs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1.7IU/L和131.2IU/L,显著高于组2(15.4IU/L和41.5IU/L)(P〈0.01)。对标准程序无反应者予快程序接种后抗-HBs阳转率(73.2%)亦明显高于重复标准程序者(25.8%)(P〈0,01)。有乙肝家族吏者免疫反应率明显低于无乙肝家族史者(P〈0.01)。结论快程序方案全程接种完成率高;抗-HBs阳转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峰值出现早;对标准程序无反应者亦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提高预防接种的阳转率提供依据。对24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采用0、1、6月接种方案,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检测抗-HBs,结果接种一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8.75%,小年龄组儿童抗体阳转率最高,为95.00%,阳转率最低的为51—60岁年龄组,阳转率为60.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邹城市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及血清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ug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一至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小学生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3支以上者占90.15%;HBsAg阳性率为2.16%;抗-HBc阳性率为21.72%;抗-HBs阳性率为54.98%.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对786名小学生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乙肝疫苗接种率乡镇低于城区,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结论 邹城市小学生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u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农村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BH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05-2008年柳州市9150名1-7岁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监测,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为防制乙肝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5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0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7.89%,抗-HBs阳转率为83.88%,4年间抗-HBs阳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抗-HBs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到有效保护低年龄组儿童,降低乙肝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76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进行HBV标志检测。母血HBeAg和PHSA-R阳性率分别为48.9%和52.9%。婴儿脐血HBsAg阳性率9.8%(27/276)。对276例新生儿按0、1、3、6月程序,每次肌肉注射乙肝疫苗10μg进行阻断研究。生后9月龄,脐血HBsAg阴性组212例抗-HBs阳转率86.8%,随访24月龄时抗-HBs阳性率91.4%。脐血HBsAg阳性组27例抗HBs阳转率51.9%,9例HBsAg持续阳性。母血HBV标志和婴儿性别对疫苗阻断效果无明显影响。抗-HBs阳转组婴儿血清PHSA-R和HBV-DNA检测均阴性。表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应用HBAg-iRNA穴位注射(穴注)与肝必复口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100例,治前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抗-HBs、抗-HBc均阴性,多数SGPT异常,三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及治后一年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显示两组近期疗效分别为:HBeAg转阴50%,18%,抗-HBe转阳46%,18%,HBsAg滴度显降48%、16%,抗-HBc下降32%,2%,临床症状体征改善90%、36%,均以HBAg-iRNA为佳(P<0.05);远期疗效分别为:HBeAg转阴52%、14.63%,抗-HBe转阳48%,14.63%,HBsAg转阴或显降为72%、14.63%,抗-HBs转阳6%,0%,抗-HBc转阴12%、0%,SGPT恢复正常82%.58.54%,亦以HBAg-iRNA为优(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市的人群,分为儿童组,8~10岁的363名易感儿童,青年组16~18岁的287名,壮年组30-47岁135名,老年组50~65岁53名。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l U/ml为阳性。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χ^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χ^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策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核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易感藏族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为1 609名从横断面调查中筛选出的HBV易感者接种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剂量10ug/mL,程序0、1、6个月。免疫7个月后,随机整群选择615名接种者采集静脉血标本,固相放射免疫(RIA)法定性检测HBsAg、抗-HB,Abbott公司的MEIA试剂定量检测抗-HBs。结果共549名接种者抗-HBs阳转,阳转率89.3%,抗-HBs阳转者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 514.6mIU/mL;抗体阳转率和GMC均呈随年龄降低的趋势,而与接种者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无关;观察结束时检出8名HBsAg阳转者,其原因待查。结论藏族人群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贫困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应用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项目的市县采取组群抽样(PPS)方法,抽查12—24月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同时采集未梢血用胶体金乙肝表面抗原试剂条检测HBsA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b。结果项目地区共抽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9.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4.9%,抗-HBs阳转率为79.3%,保护率为100%,儿童HBsAg携带率为1.3%;住院分娩儿童全程接种率和第一针及时接种率明显高于在家分娩儿童,差异有显著性,两者HBsAb阳转率和HBsAg携带率无显著性差异;医院接种儿童HBsAb阳转率高于在家接种儿童,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全程接种儿童与未全程接种儿童间HBsAb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城镇与农村儿童、少数民族与汉族儿童间接种率、HBsAg携带率和HB&Ab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贫困地区新生儿推广应用乙肝疫苗,有效地提高了接种率,降低了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对不同的人群有同等的免疫保护效果。如何提高在家分娩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惠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72-1573
目的了解河源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免疫水平,为实施对健康人群乙肝疫苗免疫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55名前来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3.04%,抗-HBs总阳性率为46.8l%,HBV全阴率为36.45%。结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应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减少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在大学生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238例新入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按照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两种不同剂量(酵母)乙肝疫苗和(CHO)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同时观察4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接种1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10 μg(CHO)乙肝疫苗、20 μg(CHO)乙肝疫苗及2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的抗-HBs 阳转率分别为98.3%、95.0%、96.7%及96.5%,4组重组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1.034,P>0.05);4组疫苗之间抗-HBs GM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Kruskal-Wallis χ2 =18.301,P<0.05),其中1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的抗-HBs GMT高于10 μg(CHO)乙肝疫苗组(P<0.05);2种20 μg乙肝疫苗组之间的抗-HBs G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 μg(CHO)乙肝疫苗组的抗-HBs GMT高于10 μg组 (P<0.05); 10 μg与2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G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性别间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抗-HBs G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ann-Whitney U=6 512.000,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对成人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建议成人接种10 μg重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recombinant yeast-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YDV)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免疫学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兖矿集团某矿区0~62岁的903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者,采用0-1-6的免疫程序接种YDV,分别于全程接种后1、12、24、36个月时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结果研究对象接种后3d内未发现中重度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第1、12、24、36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6.71%、71.85%、50.23%、41.25%(χ2=477.2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经年龄标准化后,女性抗-HBs阳转率在各阶段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抗-HBs阳转率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YDV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观察小学1-6年级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3周岁之间,辖区内部分中学生,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接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IU/ml为阳性。采用x^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x^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x^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x^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篆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现HBsAg阳性可疑结果的原因。方法对71例乙肝HBsAg阳性少见模式的初、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复检后,HBsAg阳性的少见模式主要有3种:HBsAg(+)占38.0%;HBsAg(+)、抗-HBs(+)占29.6%;HBsAg(+)、抗-HBs(+)及抗-HBc(+)占19.7%。复检符合率只有38.0%。结论复检符合率低,说明少见模式HBsAg假阳性可能性大。ELISA检测过程中,提高试剂质量,严格操作规程是准确检测HBsAg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