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日铁公司在中国申请电工钢专利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日铁自1985年至今在中国申请公开电工钢专利情况,介绍了新日铁在中国保护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的主要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1999—2019年在我国申请的冷轧取向硅钢涂层的专利数量、专利技术领域分布进行了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申请的冷轧取向硅钢涂层专利有121项,其中国内有96项,国外有25项,典型的专利技术主要有底层质量改善、无底层形成、含铬绝缘涂层及无铬环保绝缘涂层等,硅钢涂层发展的趋势是以无铬环保的绝缘涂层为主。  相似文献   

3.
介绍宝钢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情况.宝钢在2005年自主开发并试制成功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B50A400,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外产品的同等水平;2007年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量达1.45万t.宝钢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主要应用于大型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以及交直流大电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太钢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涂层设备和EB5300涂层的主要性能,通过试验,摸索,研究及涂层设备系统的改造,制定出使用EB5300涂层工艺,对涂层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最终使太钢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涂层质量满足了用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EB5325涂层液的主要性能和中冶新材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所用的涂层设备,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使用EB5325涂层液的工艺,对涂层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使中冶新材生产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涂层质量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无取向电工钢平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洪  李军  樊华  冯楷荣  熊旭  邓澄 《钢铁》2010,45(2):66-66
 板形和表面质量是无取向电工钢的重要质量指标。为了提高叠片系数,必须保证无取向电工钢表面光滑、板形良好。针对攀钢冷轧厂普通连续退火生产线生产无取向电工钢存在的板形和表面质量问题,以带材前张应力横向分布均匀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一套针对无取向电工钢平整机的辊型曲线及工艺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开发了无取向电工钢专用平整工艺及配套的平整机辊型曲线,使无取向电工钢平整轧制力为8~20吨、平整张应力10~40兆帕,平整延伸率小于0.1%,在保证产品板形和表面质量条件下,保证了产品电磁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汪崇青 《安徽冶金》2009,(2):6-8,32
将经CSP流程生产的、(Si+Al)=1.0%成分为基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连续退火工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成分的热轧板卷经过约75%冷轧压下率得到的冷轧板完全再结晶温度为700℃,该冷轧板经820℃×60s退火可获得磁性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全工艺型产品;经720~780℃×60s退火可获得力学性能和磁性较好的半工艺型产品。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模拟,采用合适的涂层保护,就可克服钢材表面氧化;选取合适的升温及降温速度,就可使退火后的板形满足磁性测量的要求。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不脱碳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陈晓 《特殊钢》2008,29(6):47-49
宝钢涂层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产品B50A700T(≤0.003%C、1.25%~0.65%Si)和B50A1300T(≤0.003%C、0.50%~0.15%Si)由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RH-连铸-热轧-冷轧-退火工艺生产。试验了成品退火温度550~900℃对该无取向电工钢HV1硬度值的影响和680~800℃消除应力退火对该钢磁性的影响。在采用成品退火温度650~700℃生产的涂层半工艺无取向产品,经750℃×2 h消除应力退火后,牌号B50A700T的铁损为4.10 W/kg,而牌号B50A1300T的铁损为4.70 W/kg。  相似文献   

9.
朱玉珍 《电工钢》2019,1(2):45-48
介绍了无取向电工钢绝缘涂层技术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无取向电工钢生产中所使用的含铬涂液中的六价铬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进一步对比了现有无取向电工钢环保型涂液和含铬涂液的性能,表明当前推广应用环保型涂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无取向电工钢绝缘涂层主要包括有机涂层、无机涂层和半无机涂层,目前使用和研究比较广泛的半无机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附着性。同时,具有特殊用途的无取向电工钢绝缘涂层在近年来随着客户的需求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口产品的环保要求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无铬环保型电工钢绝缘涂层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铜涂层即有机涂层、无机涂层和半无机涂层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及其应用发展趋势;国内外电工铜厂家硅铜涂层的应用状况,涂有环保涂层的硅铜片将会占领整个电工铜市场。因此,各企业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2.
宝钢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宝钢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发展历史、生产工艺技术、产能规模、牌号分布及性能特点.对高效无取向电工钢采用简单替代普通无取向电工钢使用、局部优化设计替代普通无取向电工钢使用和全新设计机型使用等不同的应用方式进行了简单阐述比较,并对其在压缩机电机、家用电器电机、工业电机和EI铁芯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效果评价.基于试用效果,讨论了采用宝钢高效电工钢对提升用户产品综合竞争力和促进国家节能降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外电工钢生产技术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李军  董浩  孙颖  李波 《钢铁》2009,44(10)
对近年来国外电工钢的生产技术发展做了全面总结,分别阐述了在当前要求节能、降耗、环保的背景下,世界各大钢铁企业对取向硅钢及无取向电工钢制造工艺技术研发的现状,以及在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所取得的技术创新成果。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发趋势,如薄板坯连铸连轧、双辊薄带铸轧等新工艺。经过不断探索完善以后,这些具有紧凑、高效优势的电工钢生产方式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外高磁感无取向电工钢研究动态,重点介绍了武钢自行研究开发的无Si低Si含P、Si-Al-Mn、多元合金化三个系列高磁感低铁损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成分、工艺、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杨健  李婷婷 《钢铁》2022,57(7):1-15
 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受钢材化学成分、夹杂物分布、再结晶组织等因素的影响,对炼钢工艺技术具有很高的依赖性。长条状或带有棱角的夹杂物通常比球形夹杂物对矫顽力和磁滞损耗的影响更大,而对磁性能影响较大的夹杂物主要为尺寸小于0.5 μm的夹杂物。总结分析了稀土处理对无取向硅钢夹杂物的影响,包括粗化夹杂物、减少钢中微细夹杂物数量和对夹杂物的球化作用。稀土元素具有很强的脱氧能力,能够有效净化钢液。添加稀土后,钢中生成的稀土氧化物或稀土氧硫化物通常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并且由于稀土元素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生成的微细夹杂物在钢液中更容易聚合长大,可以达到夹杂物改性和粗化的效果。稀土硫化物和稀土氧硫化物熔点高、固溶难,在再加热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硫元素的固溶量,抑制冷却过程中细小MnS的析出。此外,AlN、MnS等容易在稀土夹杂物表面析出,由此进一步减少了细小析出物数量。稀土还有改善成品织构的作用,存在最佳的添加量。同时对国内外无取向硅钢冶炼过程中的稀土添加工艺也进行了分析,当前以钢包加入法为主,通过真空下添加稀土,添加稀土前使用Al、Si等对钢水预先脱氧并喷吹脱硫剂,加入稀土后对钢水进行充分搅拌,可以保证稀土处理效果,但在连铸过程中仍存在因稀土夹杂物导致的水口结瘤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6.
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国内生产情况、工艺技术、产品性能及应用领域等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常化对CSP流程生产的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织构和成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SP流程生产,且在相同的冷轧及退火制度下,经1000℃×2min常化处理的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其最终退火成品的铁损P15/50比不常化试样下降了10.5%,磁感B50比不常化试样提高了2.5%;常化使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成品铁损P15/50相应减小;同时,常化使wSi=1.6%的无取向电工钢成品中高斯织构的强度增加,γ纤维织构的强度减弱,这有利于成品磁感B50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对无取向电工钢50W800退火试样组织、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开展了微观及宏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无取向电工钢50W800退火试样的金相组织为等轴晶铁素体组织,典型夹杂物类型有A1N、Al2O3、Al2O3-MnS、MgO-Al2O3-MnS夹杂;在模拟海洋环境下无取向电工钢50W800退火试样存在3种不同形貌的锈斑,且每种形貌锈斑在盐雾箱腐蚀60 min内变化过程存在差异,试样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由夹杂物Al2O3、Al2O3-MnS和Mg(-Al2O3-MnS引起的腐蚀形貌变化,且10μm以上Al2O3-MnS夹杂物引起的腐蚀,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9.
调研了国内外电机用电工钢的生产现状,对2005年和2010年电机用电工钢消耗进行了预测。给出了我国2002年和2003年电力生产指标,并且分析了电工钢在电机上的应用状况。列出了中国、俄罗斯、日本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性能。综述了中、小、微特型电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