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本病以全身系统的损害和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为特点,常见皮肤黏膜受损、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狼疮性肾病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伴发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是SLE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璐  殷学礼 《河北医药》2008,30(7):1078-107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广泛的免疫损害引起多系统病变,常有一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而就诊于消化内科,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住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分别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结缔组织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了.病变涉及皮肤、肌肉、关节、血管、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但造成胸部损害最为多见.笔者收集我院2年内收治的10例SLE资料,重点对胸部X线表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美国每10万人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分别为6和50例.研究显示,亚裔、西班牙、非洲裔美国人比白种人更易患此病,且好发于年轻女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了SLE诊断标准,SLE可影响多个器官系统,但其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结缔组织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了。病变涉及皮肤、肌肉、关节、血管、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但造成胸部  相似文献   

6.
张杰  杨南萍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Z2):167-17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的、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皮肤黏膜、关节肌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补体消耗及形成多种免疫复合物而导致组织损害为特征.感染、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自身抗体及补体等的检测或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疾病活动性的监测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与SLE相关的自身抗体及补体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近6年来干燥综合征(SS)住院患者的首发表现和起病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所有确诊为干燥综合征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入组病例共132例,男女比例为1∶15.5。②首发症状最多见的是外分泌腺损害(58例,占43.9%),其次是关节症状(26例,占19.3%)和皮肤黏膜(20例,占15.9%),在首发症状中,男性外分泌腺损害比例较女性高。③多数病例在首次住院时均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外分泌腺受累(81.2%)最多见;骨骼肌肉受累91例(占68.9%);血液系统损害:68.2%出现血细胞三系中至少一系减低;发现肺间质纤维化4例;肾小管酸中毒2例。结论①SS住院患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15.5。②外分泌腺损害是SS最常见的首发表现,其次是关节症状和血液系统损害;与男性相比,女性外分泌腺损害较低,而关节炎和血液系统损害较高,但差异不大。③初次住院病例受累最多的器官或系统为外分泌腺、关节、血液、皮肤黏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血小板减少时的系统受累情况分为多系统受累组(21例)和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12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首发症状(皮肤黏膜损伤、关节炎、其他细胞减少)发生率、一般资料(发病年龄、病程时间、性别比例等)、SLEDAI(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评分、SDI(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结果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首发症状发生率与多系统受累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系统受累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高于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组患者(P <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早期阶段中可以分为多系统受累类型和孤立性血小板减少类型,晚期以出血征象为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AS-BI法对30例初诊的SLE患者(SLE组)及30例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观察NAP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 SLE患者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22.1±8.8)%、(22.2±8.9)分;健康对照组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56.8±9.4)%、(58.2±9.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P检测对初诊的SLE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SLE中活性降低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2012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合并心、肺、肾、关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眼及皮肤损害的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和整体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及常见药物种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116例及配对对照组116例。全部SLE患者及78例非狼疮患者已行IgE检测。结果 SLE组有40例(34.5%)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青霉素过敏比例(27.6%vs.7.8%,P<0.05)和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比例(8.6%vs.2.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药物过敏较为普遍,其中青霉素类最常见,临床用药时需注意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泌尿生殖系统并发症并不罕见,但临床上认识不足,容易延误诊治,或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现报告1例少见的SLE合并双侧输尿管闭锁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SLE的泌尿生殖系统并发症,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41例男性SLE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4例女性患儿中年龄匹配的41例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起病年龄、籍贯分布、家族史、首发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均为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组内对比发现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ESR)较C反应蛋白(CRP)的阳性率更高(P<0.05)。男女两组间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损害、心脏损害和神经精神狼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例男性和20例女性完善肾活检,两组病理分型均以郁型及以上为主。治疗上均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药物。以SLEDAI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转归进行评价,好转率男87.8%(36例),女82.9%(34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男4.9%(2例),女12.2%(5 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死亡患儿的起病年龄为(8.0±1.9)岁,显著低于总样本82例患儿的起病年龄的(11.2±2.5)岁(P<0.05)。结论:男性SLE患儿以发热、皮疹、浮肿和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首发表现,肾脏、血液、心脏、神经精神系统容易受累,狼疮肾炎以病理郁型及以上为主,起病年龄越小可能病情更危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血液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及血象缺乏特异性,但所有患者均具备SLE相关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及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关节等症状,以贫血为主要表现者14例(70.0%),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9例(45.0%),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症状者2例(10.0%),白细胞减少者8例(40.0%),血小板减少者者11例(55.0%),全血细胞减少者4(20.0%)。骨髓形态学改变缺乏特异性。2例溶血性贫血患者Coombs试验均为阳性,尿蛋白阳性者12例(60.0%)。结论血液系统症状可以是SLE的早期表现,当患者以血液系统症状就诊时,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性,可进行与SLE相关的检查,这对减少误诊率和提高诊断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8.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处方6]泼尼松30mg每天1次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口服适应证:一般型SLE应用处方5效果不佳者。分析:甲氨蝶呤主要用于治疗SLE关节炎、肌炎、浆膜炎和以皮肤损害为主的患者,长期用药耐受性较佳。用药方案为甲氨蝶呤10~15mg,每周1次,口服。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糜烂、肝损害、骨髓抑制,偶见甲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累及全身多系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尤其无皮肤损害的患者,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我院曾有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心力衰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冯小朵  李文联 《安徽医药》2021,25(8):1570-1572
目的 阐述以乏力为首发表现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并讨论.方法 报道1例以乏力为首发表现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果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疾病总体认识,避免漏诊、误诊.结论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各异,临床医生需熟练掌握疾病,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住院的36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入手,探讨早期诊断的依据.结果 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发热(77.78%)、肾脏损害(72.22%)、面部红斑(61.11%)、血液系统损害(61.11%)、关节炎或关节痛(52.78%)、乏力(50.00%).实验室检查多见ANA( )(97.22%),血沉升高(83.33%),C3降低(75.00%),尿红细胞(72.22%),尿蛋白(72.22%).dsDNA( )(66.67%).结论 儿童SL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将首发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期早期确诊,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本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76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结果男女性均表现为口腔溃疡、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损伤、脱发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其中男性多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女性多表现为面部红斑、雷诺现象及光过敏;男性肾病综合征发生率为19.5%,高于女性11.9%(P<0.05);男性误诊率为70.7%,病死率为12.2%,均高于女性20.9%、1.1%(P<0.05)。结论男性SLE病情严重,多合并肾脏损害,需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损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孙秀丽等报道81.6%的SLE患者有血液系统的损害,可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等系统。因此,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本组资料对以外周血异常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SL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