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用指压法显露新疆两所小学汉族儿童2056侧颈外静脉于下颌角下方至锁骨之间,观察颈外静脉活体形态及其抗逆流装置——瓣膜窦段的形态、数量和位置供脑积水分流等手术参考。此部颈外静脉呈现1支直线型者多见占83.9±0.8%,呈现“y”型者次之占8.3±0.6%;瓣膜窦段的圆形膨隆呈现于颈外静脉主干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交叉处者最多占64.9±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带瓣裤腰式腋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带瓣腋静脉段自体移植术。结果:47条中治愈20条(42.5%),有效25条(53.2%),无效2条(4.3%)。结论:褲腰式带瓣膜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疗效确切,手术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4例经颈外静脉-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应用体会。介绍了颈外静脉解、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指出经颈外静脉-脑室-心房分流术具有分流部位合理,分流量确切可靠,方法简单易行的特点。可给予优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4例经颈外静脉一脑室一心房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应用体会。介绍了颈外静脉解剖、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指出经颈外静脉一脑室一心房分流术具有分流部位合理,分流量确切可靠,方法简单易行的特点。可给予优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用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在127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中选出54例行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术。术后49例原有下肢肿胀、36例色素沉着减轻,23条下肢溃疡愈合,有3例形成血栓,经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该术式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蔡杏华 《广东医学》1994,15(1):14-15
脑积水的分流方法很多,但脑室胸导管分流术国内少见报道。我院从1985年3月开始对交通性脑积水,粘连性梗阻性脑积水及一些不能手术的后颅凹占位病变造成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进行侧脑室胸导管分流术,发现减压效果良好,现将此分流方法及其效果评价报道如下。 资 料 与 方 法 一、一般资料:1985年我科对6例不同原因所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进行侧脑室胸导管分流术治疗,资料如附表。 从上表可见,胸导管脑室分流术的减压效果是满意的,其中以导水管粘连梗阻性脑积水的减压效果最好,因肿瘤压迫梗阻性脑积水者(例3)也有短期减压作用。 二、胸导管解剖:胸导管在颈段是在颈总动脉外方,在左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之间穿行,在左锁骨下动脉上方,向内抵达前斜角肌外缘,然后注入左颈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其主要原因。目前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为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术、自体带瓣静脉段股浅静脉移植术和静脉外肌袢形成术等,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深静脉血液倒流程度选择相应术式。笔者自1991年6月~2002年3月,应用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血液重度倒流者16例共16只下肢,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造血管对19例轻中度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人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结果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全部恢复,手术成功率100%.术后下肢沉重感消失,肿胀消退,皮炎、溃疡愈合.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全瓣包窄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9.
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血管外科常见病 ,多发生于长时间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怒张、蜿蜒、曲张状态。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基本可以确诊。为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本科开展了血管外科的无创检查 ,即静脉光电体积描记法 (Veinphoto plethysmography ,VPPG)检测。为此 ,笔者自 2 0 0 2年 8月~2 0 0 3年 2月对 30例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Lowextrem itysuperficialveinvalveinsufficiency ,LESVVI)的患者进行VPPG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  相似文献   

10.
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很多,不仅操作复杂,设备难得,而且疗效不够理想。我们采用侧脑室颈外静脉分流术治疗交通性和梗阻性脑积水各1例,取得良好效果,因为本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利于推广使用,特介绍如下:例1.男、2岁,因额部向前突出,头围增大伴恶心呕吐,於1985年2月28日入院。检查:双眼下视,头皮静脉怒张,Macewen 氏征阳性。脑室造影示脑室系统普遍扩大。双重穿刺试验:变换体位后侧脑室与腰穿压力均保持于同一水平。于侧脑室内注入酚红1ml 过10分钟后,腰穿脑脊液内含有酚红。脑室液化验正常。诊断:交通性脑积水(先天性)3月20日行左侧侧脑室颈外静脉分流术,术  相似文献   

11.
曾令瑜  伍桂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498-3499
目的:经过颈外静脉与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首选颈外静脉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2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3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度、临床应用护理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贵要静脉组(P<0.05);颈外静脉置管组病人满意度及临床应用护理也高于贵要静脉置管组。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中长期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颈部CT增强中造影剂返流征象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的42例均采取平静吸气,从肘静脉高压团注造影剂扫描,左肘34例,右肘8例。结果静脉返流表现为大量对比剂返流至颈部深、浅静脉及颅内静脉窦,右侧返流占多数,包括颈前静脉及颈静脉弓返流12例、颈外静脉19例、甲状腺上静脉7例、耳后静脉2例,颈内静脉24例,项部静脉6例、椎静脉12例、椎旁静脉丛16例,髁前静脉6例,返流造影剂表现为静脉显影早于伴行动脉,密度极高,有线束硬化伪影、分布不均且有典型分层改变。结论在头颈部CT增强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虽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程度造影剂返流,但是我们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后仍然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获得良好的增强图像,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多肽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是否有血管活性肠多肽(VIP)的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正常自愿者10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中VIP含量,以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VIP的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的VIP含量明显高于患者肘静脉血,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及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的VIP含量。结论: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确有VIP参与,其作用可能与增强P物质在局部形成神经源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液P物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局部是否有P物质参与,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正常自愿者10名,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肘静脉血及术后患者侧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P物质的含量作为正常对照。结果:疼痛发作时患侧颈外静脉血中的P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患者肘静脉血,术后患侧颈外静脉血及正常自愿者颈外静脉血中的P物质含量。结论;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5.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颈外静脉和股静脉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两个部位的血管情况,随机选取经颈外静脉(40例)和股静脉(40例)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两种途径置管的应用情况。结果: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在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舒适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导管堵塞、置管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与经股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局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有较好的舒适感。因此,除特殊情况(颈部疾患或危重症抢救)外,肿瘤患者化疗或静脉高营养应优先选取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注射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将30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静脉注射部位为手背静脉组;另一组静脉注射部位为颈外静脉组;观察在无痛人工流产前通过选用2种不同的外周浅静脉推注丙泊酚时患者的注射部位的感觉症状。结果颈外浅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感明显轻于手背静脉,颈外浅静脉注射部位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手背静脉,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用药量、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选择颈外浅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正蓉  刘学惠  罗燕 《四川医学》2010,31(5):691-693
目的不同深静脉置管方法在肿瘤科的应用比较,以便更好的将深静脉置管等应用于临床,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我科2007年8月-2008年8月所完成的92例患者(其中颈外静脉25例、锁骨下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PICC 21例),对4种方法各自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外静脉组为76%,锁骨下静脉组为77.3%(介入下),股静脉组为70.8%,PICC组为76.2%;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因其易操作、成本低、易观察、价格适中,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在肿瘤科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