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地尔硫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胸痛病人的近期临床疗效和远期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胸痛病人 2 5 1例 ,其中地尔硫治疗 189例 ,其余 62例未接受地尔硫治疗。比较 2组随访期内严重心脏事件 (死亡、心肌梗死和重复靶血管再通治疗 )发生率和再狭窄率。结果 :在中位数 12 8d的随访期内 ,严重心脏事件在地尔硫组为 4 .8% ,非地尔硫组为 12 .9% (P<0 .0 5 )。结论 :地尔硫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胸痛病人具有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慧 《淮海医药》2003,21(4):326-326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支架术是冠心病治疗学上的重大突破 ,使冠心病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PTCA+支架术主要使用球囊扩张支架 ,将金属支架包绕在球囊上 ,利用球囊导管经穿刺外围股动脉 ,将支架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向球囊内加压 ,球囊扩张后 ,使支架撑开 ,使支架反撑于血管内壁 ,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具有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我科成功施行了 35例 PTCA+支架术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患者术后恢复快 ,无 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 ,均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洗脱支架(DES)与普通金属支架(普通支架)联用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2002年6月~2004年12月连续801例行多支冠脉内支架置人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DES组206例,DES与普通支架联用组(联用组)158例,及普通支架组437例。比较3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结果。3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支架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元显著差异。联用组普通支架置人于31.3%的前降支病变(均为A—B1型病变)及81.6%的左回旋支病变和69.9%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术后平均随访(17.3&;#177;13.9)个月,3组总随访率元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支架组相比,DES组和联用组造影再狭窄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1%比7.4%和9.0%(P均〈0.05),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分别为18.4%比6.5%和9.9%(P均〈0.05)。但DES组与联用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元显著差异。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单用DES或合理联用普通支架后再狭窄降低,安全性近似,均优于单用普通支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选择了年龄、冠心病易患因素、靶病变长度,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等17项观察指标,对成功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coronary stent,CS)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81例病人(106条靶血管、122枚支架)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各种临床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表明,81例中有27例33处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靶病变狭窄率为27.0%(33/122)。单因素分析发现:再狭窄组病人中空腹血清胰岛素>15mU/L、血管病变长度≥15mm、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3.0mm的比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分别为59.3%比33.3%,P<0.05;63.6比38.2%,P<0.05;54.5%比29.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3.0mm、靶病变长度≥15mm、空腹血清胰岛素>15mU/L是CS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架术后管腔最小直径较小、靶病变过长、高胰岛素血症是CS术后再狭窄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病人接受单支架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3例LMCA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了冠状动脉单支架植入术。随访病人术后1年、术后2年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23例在PCI术后1—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7%。术后1年、术后2年时总体MACCE发生率分别为7.5%、9.4%。PCI术后1年、2年,SYNTAX积分低、中分组(≤32)和高分组(≥33)间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5%、100.0%,P=0.297;90.5%、90.9%,P=0.931)。结论 对经选择的LMCA病变病人,包括部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及分叉病变病人,单支架术成功率高,中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导管介入学的快速发展 ,心血管病人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治疗冠心病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经皮球囊扩张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术前术后的护理已显得越来越重要。1 临床资料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共收治介入性病人 2 36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 10 8例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6例 ,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 82例 ,射频消融术 6 0例。男 12 7例 ,女 12 9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4岁。2 护理内容2 .1 术前护理2 .1.1 心理护理 术前护士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采取不同形…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非外科性方法,它明显改善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近、远期效果。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然而,目前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达11%~46%。所以正确地评价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大部分通过创伤性的冠状动脉造影(CAG)方法来随访.但是,这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其死亡率约为0.1%,且检查费用较高。本研究观察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管腔可见度.初步探讨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健  杨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44-1345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它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的特点。但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现将9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一般不良反应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9月~2001年3月PTCA92例 ,其中12例植入14只支架。男62例 ,女30例 ,年龄53~62岁。2结果92例接受PTCA病人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中 ,腰酸腹胀14例 ,尿潴留8例 ,出血和皮下血肿4例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 ,其他脏器出血2例。3预防及护理措施3 1腰酸、腹胀 :术前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术后平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卧床的时间及有可能带来的不…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8月采用介入放射技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14例 ,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2 8~ 73岁 ;9例为消化性溃疡在消化内科经系统治疗仍出血病人 ,2例为毕 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病人 ,1例为胃癌大出血病 ,2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出血病人 ,以上病例均表现反复大量出血和便血 ,出血量约 4 0 0~ 12 0 0 ml/ d,或伴有休克 ,术前输血量 12 0 0~ 4 0 0 0 m l,平均用血量 185 0 m l。1.2 方法及结果 :14例均系急诊介入治…  相似文献   

10.
胆囊结石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时,无论保守治疗,还是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均需在一段时间内平卧,病人胆囊内结石容易沉在胆囊颈部。当病人进食后,易导致颈部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发作。由于病人病情危重,不适合行紧急胆囊切除术,而保守治疗又不能生效。自2002年至2004年,我们对11例这类病人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胆囊穿刺引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例冠心病治疗期间胆囊炎急性发作者,男9例,女2例。年龄44~84岁,其中7例为冠状动脉造影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1~4天;3例行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术2~6天;1…  相似文献   

11.
开放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有效方法 ,其成功率在 80 %~ 96% [1] ,但仍有少数病例术后发生再狭窄。 1 986-1 0~ 1 998-1 0我们共收治肾盂成形术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再狭窄病人 1 6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共 1 6例。男 1 0例 ,女 6例。年龄 1 2~ 52岁 ,平均 31岁。左侧 9例 ,右侧 7例。术后持续梗阻 4例 ,内支架引流管拔除后 0 .5年出现梗阻2例、1年 6例、2年 2例、4年 2例。 1 6例中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4例 ,吻合口狭窄的原因有吻合口张力过大1例 ,吻合口未剪成匙状致环行瘢痕 2例 ,吻合…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于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 80例初发脑梗死病人 ,病程均在 2 4h之内 ,并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死 ,排除伴有出血灶。 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4 9~ 6 9岁 ,平均 6 1 5岁 ;对照组 4 0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11例 ,年龄 4 7~ 6 8岁 ,平均 6 0 9岁。有出血倾向者、妊娠、过敏体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心房纤颤、1周内用过降纤溶栓类药物或蛇毒类制剂、血压大于 180 / 12 0mmHg经治疗持续不降者不予入选治疗组。1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均常规应用 2 0 %甘露…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 (PTCA)加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惟一能通过导管输送到血管内起支撑作用的技术 ,它能解除冠脉狭窄和闭塞 ,防止血管塌陷及夹层形成 ,保持血流通畅 ,具有手术简便、疗效确切、创伤性小等优点。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实施 33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均获得成功 ,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 ,男 2 7例 ,女 6例 ;年龄 5 2~ 74岁 ,平均 6 0 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支架植入指征。 33例患者共植入支架 4 9只 ,其中植入 1只者 18例 ,2只者 14例 ,3只者 1例。1 2 方法 :在局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 ,已成为老年人群中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内科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扩张加支架、冠状动脉搭桥术、激光心肌打孔等。其中以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远期疗效为最好。现就我院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6月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例病人中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47~ 70岁 ,平均 5 9.4岁 ;体重 6 0~ 10 0 kg,平均 73.4kg;病程 1~2 0 a,平均 7.8a。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7例 ,室壁瘤 2例 ,高血压 3例 ,糖尿病 2例 ,脑梗死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近期疗效.方法 28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36~78岁,平均(54±7.2)岁.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8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20例.共有再狭窄病变31处,其中前降支16处,回旋支8处,右冠支7处.再狭窄距前次介入治疗时间2~13个月,平均(6.2±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采用常规步骤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行冠状动脉切割球囊扩张术.结果 28例患者31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27例30处病变手术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6%.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失败1例的原因为病变血管迂曲,球囊不能通过病变.1例术后2个月出现心绞痛,选择外科搭桥术.结论 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运动平板试验在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81例PCI术后患者均在术后进行了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指标,分析计算运动平板试验对于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及Kappa值。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88.4%,阳性预测率为47.4%,阴性预测率为87.1%,在诊断单支病变的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66.7%,特异度96.2%,阳性预测率80%,阴性预测率92.6%,Kappa值为0.671。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对于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单支病变PCI术后的患者中,运动平板试验诊断支架内再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临床诊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 4 1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及冠脉内介入治疗 (PCI)的初步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 1例 CAG的造影结果、操作体会及评价 10例 PCI的疗效。结果  4 1例 CAG均获成功 ,且有 1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 ,对 13处病变血管实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共植入支架 16个 ,其中 11个为磷酸胆碱药物涂层支架 (PC支架 ) Biodiv Ysio TMOC,支架置入时最大球囊充盈压力为 12± 2大气压。支架置入后未见残余狭窄 ,总成功率 10 0 % ,术后 3~ 6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狭窄。结论  CAG是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方法 ,进一步的 PCI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本文对1997~1999年住院的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的5 9例次痰细菌培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男4例,女8例;年龄2 5~6 2岁,平均4 5 2岁。经抗炎、平喘等常规药物治疗无效,血气分析表现为Ⅱ型呼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外周血白细胞为(13 0~2 2 0 )×10 9/L ,中性粒细胞为0 81~0 92 ;12例病人均气管插管,8例经鼻,2例经口,1例先经口后经鼻,1例(合并纵隔气肿)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5~2 0d ,平均9d。均应用Ⅲ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9.
氯吡格雷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 4岁。因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于2 0 0 2年7月在青岛市立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PTCA STENT术)。术后当日即开始口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服药前查血常规:白细胞8 4×10 9·L-1,中性粒细胞0 80×10 9·L-1,红细胞3 6 4×10 12 ·L-1,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我所进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180例 ,男 16 3例 ,女 17例 ;年龄 34~ 76岁 ,平均 (5 6± 8)岁。单支病变 91例 ,双支病变为 6 3例 ,三支病变 2 6例。结果 在 2 0 6处病变共置入 2 17枚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 (De N-ovo stenting) 92枚、PTCA术后结果不理想置入支架 117枚 ,PTCA并发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置入支架(Bail- out stenting) 6枚 ,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 2枚。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 (87± 13) % ,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3±10 ) %。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 1例 (0 .6 % )、穿刺部位大出血 2例 (1.1% )。结论 国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 ,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