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全面抗战的早期阶段(1937-1941),苏联援华物资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的疯狂军事进攻、坚持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联接苏联的唯一一条国际陆路交通要道,西北公路在运送苏联援华物资、沟通中苏联系方面,有着其他国际交通运输线所不具备的政治、地理优势。西北公路将大量的苏联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转运到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是一条至关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动脉,其历史价值应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以及援助规模、援助作用等,国内许多学者已有较多论述。本文就苏联对中国抗战具体的援助行动,来探讨苏联援华政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广大华侨妇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救国组织,主动捐钱捐物、抵制日货、开展援华宣传,成为支援祖国抗战的一支生力军。并分析了华侨妇女积极支援祖国抗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和杰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64-65,73
本文主要概论抗战八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分三部分:第一,从“中立政策”转向援华抗日主要论述政策转向后的援华事实.第二,从援华抗日到“扶蒋反共”,主要论述加大援华力度及如何转向“扶蒋反共”政策.第三,历史感悟,主要浅谈以史鉴今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抗日战争前期,苏联从它本国的利益出发,给了独立抗战中的中国有限的帮助,这就是苏联的援华借款。它的援华借款,实际是苏联先供给中国一些抗日急需的军用物资,然后由中国以农矿产品抵价偿还,在两者抵付的时间差内,由中国付给苏方年利率3%的利息,使借款具有了援助性质。关于这期间借款的数值、时间、笔次的详细情况,史学界曾有部份学者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但其中除了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李嘉谷先生关于借款总额和笔数的观点外,笔者认为学者们的观点多有不确实之处,缘此本文拟就它们作些考证,并补充大量翔实的资料且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来阐述自已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至第一次长沙会战前,国民政府努力通过苏联援华贷款使中国空军力量得到一定复苏。会战开始后,由于疲于应付日机轰炸重庆,国民政府对空军使用原则的规定,特别是将新到苏式先进轰炸机的飞行与作战任务交予苏联志愿队,中国空军一度缺位于战场,致使陆军对日作战遭受极大困难。会战后期,中国以苏联空军志愿队两次有力轰炸汉口日军机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不仅配合了陆军的反击作战,迫使日军不得不重视华中地区制空权的掌握,更提振了国人的抗战信心,在国际上传播建构了中国抗战正面形象,预示了中国空军配合陆军作战效果的阶段性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以桂林抗战文化城国际友人援华史料为例,对桂林抗战文化对外传播,以及翻译原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中国抗战文化史料英译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蒋介石据对美关系中角色的变化,制定了相应争取美援外交政策。从抗战初期,以被侵略者的身份向美国寻求道义上援助的乞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抗日同盟国的身份向美国寻求援助的争援,最后以美国在华代理人的要援。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府,消极抗日,多次与日方暗中“和谈”,妄图求得妥协,并转而消灭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制约,终使“和谈”未果。其主要原因,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部冯玉祥等爱国将领的坚决反对;二是英美在华利益受到威胁,同盟国内部反对与日媾和;三是苏联为免除东西两线作战,也反对蒋介石与日妥协。鉴于以上多种原因,终使蒋介石与日妥协的企图成为梦想。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国际交通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城镇和港口相继沦陷,海上运输线完全被日寇封锁.这样,位于中国大西南的滇缅交通线和东南的滇越铁路以及位于中国大西北的新(匹)苏(联)交通线便成了抗战初期中国接受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1940年下半年日寇又先后封锁了演越铁路和滇缅公路,从而使新区国际交通线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它在抗战期间作为中苏两大邻国相互支援、彼此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保证了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温源运入和莫斯科延安之间人员的来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其他省区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一…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运送苏联援华物资和中国还贷物资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在新疆开辟了从霍尔果斯口岸到星星峡的国际通道。新疆省政府和社会组织深入各区县开展筑路动员,宣传筑路就是抗战救国;各区县民众自发动员,积极响应建修、维护国际通道,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心血;通道的开辟改变了过去新疆交通不便、孤悬塞外的局面,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许多共产党人、爱国知识分子来到新疆传播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文化宣传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不顾英、法、美等列强国家的阻挠,坚持将日本侵华的事实向国联提出申诉,要求按照《国联盟约》有关规定对日本实施集体制裁,敦促国联通过有利于中国的决议案和报告书。此后,南京政府加强与国联的防疫合作,积极推动各国贯彻国联决议精神、制定和实施“援华制日”的具体措施,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实际援助。  相似文献   

13.
驼峰航线是二战期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美国援华的唯一通道,驼峰空运关系到中国的持续抗战及抗战胜利的时间问题。在推动驼峰航线的开辟,抵制不利于驼峰航线的言论及想方设法推动驼峰航线的发展等方面,宋子文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给予中国抗战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又扶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随着同盟国与轴心国力量对比的消长,中国国共两党抗日政策的变化,尤其考虑到美国的自身利益,美国的对华政策由中立转向结盟。执行“中立法”的前一阶段纵容侵略,后一阶段实行“以华制日”策略;与中国结为同盟后,其政策又由“援蒋”发展到尝试“联共”,但抗战胜利的最后阶段又施行“扶蒋反共”政策。本文着重就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多变性及其变化的原因作客观、科学的剖析,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美国对华外交的实质,对我们把握与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的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新疆军阀、地方实力派——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一、新疆是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援华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新疆地处内陆边陲,是日本飞机难以轰炸到的大后方,又紧邻苏联,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保持新疆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抗战。特别是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城镇和港口相继沦陷,海上交通线全部被切断,1940年7月英国又封锁了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后,新疆就成了通往国际的唯一交通运输线。因而,保证这条交通线的畅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原先视为靠山的英美集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仅没有制裁日本,反而力图利用牺牲中国的办法缓和同日本的矛盾;在国联大会和布鲁塞尔大会上,西方列强的绥靖政策尤为明显,这标志着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奉行对英美外交政策的失败。此时,苏联(尽管出于利用中国抗战牵制、削弱日本的需要)却表示支持中国抗日斗争,国民政府遂加强对苏外交,以争取苏联的进一步合作。当时落后的工农业生产,亏额甚巨的财政和薄弱的国防力量等客观条件迫使国民政府转而争取苏联的援助。抗战时期的中苏…  相似文献   

17.
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将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分为“不干涉”、援华制日、全面援华抗日三个阶段进行剖析,以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战略方针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了及时的调整。国民党军队自身弱点使其实施受到多方限制特别是敌后游击战略计划遭到挫败,两期抗战战略方针的主导思想是积极抗日的,反共不是其主流.国民党两期抗战与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和依存,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9.
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两国结盟,固然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致,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在美有意推动院外游说以争取美国援助.国民政府的"院外游说"与美国社会内部同情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社会运动结合,形成了最初的美国"院外援华集团".院外援华集团的活动,推动了美国对华援助由言论到行动,从经济援助发展到军事援助.但院外援华集团在美国对华援助决策上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是辅助性的.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