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区域地球化学样品长期以来一直是采用间接方法对实际样品元素分析质量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地球化学样品的整体分析质量,但是当实际样品和外部质量控制样品含量范围差别较大时,间接评价的效果会减弱。本文从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大部分元素符合标准(对数)正态分布的规律出发,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元素含量正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元素含量实际正态分布图和标准正态分布图的重合度直接评价元素的分析质量。运用整套方法对实验室分析的江西某地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正态分布检验表明微量元素需要通过对数转换才能进行正态分布分析,该地区钛、钨、铬等元素不适合用本方法进行质量评价;钴、汞、镓等18个元素的重合度都在0.9以上;氧化钙和氧化钠重合度小于0.9,样品实际结果分析表明需降低分析方法检出限,提高低含量氧化钙和氧化钠的分析质量。本方法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数据质量的直接评价作了有益的尝试,可以作为现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质量评价办法的参考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文章详细分析了个旧南部地区矿床产出的地质、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遥感地质学特征,对各种找矿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开展综合研究,总结矿体产出规律,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
张士鲁 《矿床地质》1986,5(3):19-26
云南腾冲锡矿带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以往许多地质学者把东南亚锡矿向北延伸仅与云南境内的个旧锡矿相连接,因那时腾冲地区是个处女地。自七十年代末,本区开展了1/20万区调,发现了若干锡石重砂异常,与此同时,第四地质大队对旧矿点、老窿和铁帽露头取样分析,找到和评价了一批锡矿床,从而揭示了在滇西找锡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指标组成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良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98.67%,其中优质级土地占43.7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和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个旧含锡花岗岩浆杂岩体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旧含锡花岗岩岩体分布于个旧大断裂之东西两侧。西区主要由龙岔河和神仙水岩体组成,东区主要由马拉格岩体、松树脚岩体、白沙冲岩体、卡房岩体和老厂岩体等组成。它们为多期多阶段同源岩浆杂岩体。 前人曾从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O、H稳定同位素地质的不同角度分别讨论过个旧花岗岩的成因与演化。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历年来对该地区花岗岩进行了较系统的Bb—Sr年代学,Sr同位素地质学和Rb、Sr、REE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並结合Pb、O、H同位素和成矿实验究究、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以及野外地质证据讨论花岗岩的成因、演化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
於崇文教授,博士导师,生于1924年2月15日,浙江省镇海县人,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的理论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在地球化学动力学中提出并发展了“成矿作用动力学”新的学术领域;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应用于南岭地区研究;在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中系统全面地引进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开辟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理论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以基础地质、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调查与评价工作,包括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两个层次的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展的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相关省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广大地质工作者应紧紧抓住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为“三农”服务这一新的历史机遇,积极构建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框架,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南部是全国地方病多发区之一,如何改变环境条件,抑制地方病的发生与蔓延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河南省南部地区(1:20万商城县、固始县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本区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价。提供了40种元素地球化学成果资料,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地球化学前提。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结构性及其在异常统计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球化学场是现实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互相转化的重要界面之一,它具有不同层次上的结构性,系统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的结构特征和规律,尤其是成矿体系地球化学场的结构特征,对揭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和控矿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它把“孤立异常”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对局部异常评价的合理性和要靠性,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场可用区域分散流普查资料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地区的大地化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守斌  满发胜 《地质科学》1999,34(2):177-185
大地化学背景是一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计算深度为地壳最上部的沉积构造层。根据现有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理学资料,新疆北部地区的面积857000km2,沉积构造层平均厚度为13.9km,其质量为3.13×1016t.在沉积构造层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沉积构造层的平均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大地化学背景比地壳和岩石圈的化学背景具有更高肯定性。其背景值对区域成矿分析和矿产资源总量评价以及环境质量分析和评估等工作,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给出新疆北部地区各大地构造单元的大地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11.
李青地银铅矿床、二道背金矿床区域找矿标志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和多金属是我国急需的矿产,在我区原有地质、物、化探工作的基础上,特别是近年来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开展,急需发现一批有远景的金及多金属矿产地。本文介绍内蒙中部集宁地区的两个规模较大金和多金属矿床(李青地银铅矿、二道背金矿)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概括了该地区同类型矿产的区域找矿标志,为在内蒙中部集宁地区综合利用地质、物、化探资料预测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化探工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结甘肃省地质矿产局20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的地质、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将甘肃省划分为6个不同的景观地球化学分区。通过统计过去区域化探的工作方法,分析现有数据,总结近年来的找矿效果,认为在甘肃省的区域化探工作中,除甘肃东南部工作方法正确,找矿效果突出外,其它各景观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方法及技术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乔玉楼匡耀求谭建军郭国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地球化学资源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崔文亚  耿洪 《黄金地质》1998,4(4):44-49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区域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出在本区寻找岩浆-热液型,剪切带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模式,以便为该区广泛地开展地质普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化探若干基本问题研究:1999—200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奚小环  李敏 《中国地质》2012,39(2):267-282
1999—2009年,中国区域化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主导思想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区域化探方法技术问题和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持原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表生地球化学条件下采样物质问题是区域化探方法研究的核心,样品采集应以代表地质找矿信息的基岩物质成分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持采样物质的一致性。基于成矿地球化学理论建立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和实行地质找矿定量预测,使勘查地球化学从单纯方法手段上升到指导地质找矿的理论高度。主要标志是在全国建立完整的区域化探工作方法技术系统和实行样品分析质量全程监控。在区域化探高精度数据基础上绘制与出版精美的地球化学图集,使区域地球化学图精确地反映地质背景分布与异常特征,促进区域化探数据信息深度开发和利用,建立具有从区域、普查到详查进行全过程独立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体系和工作程序。区域化探长期支撑中国地质找矿工作,是整个地质找矿工作的先导。随着新一代地区和全国地球化学图的形成,将在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以及揭示重大地质事件等方面提供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对于未来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和整个地质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东升庙矿区变质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本文对其产出特征、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为一套以玄武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其原岩为基性的玄武岩和酸性的流纹岩。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流纹岩属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与火山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性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和Nd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成岩物质来源于(亏损)地幔。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矿区变质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17.
张应娥  汤正江 《安徽地质》2012,22(1):43-47,54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区域地球化学工作的经验结合对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理论的肤浅了解,尝试利用区域化探(1∶20万)数据对全区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研究土壤肥力、人体健康元素的缺乏、过量,判别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好坏,并阐明其危害性及有效利用等,以供后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个方面分析了希勒阔腊的成矿条件、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和矿产与矿化特征,说明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层、岩属和水系沉积物、岩浆岩及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区具有形成金(铜)矿床的专属性,两次生晕异常的诸多参数又表明其具有矿致异常的特征;磁场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地区具有等间隔控矿(容矿)构造;所有这些都说明,希勒阔腊是寻找构造破碎蚀变者型或韧性剪切带型大、中型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